首页 > 范文 >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热门18篇)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热门18篇)

奥奇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热门18篇)

微信扫码分享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1篇

创新社会治理案例征集按以下十个方面归类:

(1)社会应急体制风险治理方面;

(2)基层参与式社区治理方面;

(3)社会治安协同治理方面;

(4)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

(5)经济组织治理方面;

(6)群众权益维护治理方面;

(7)社会组织治理方面;

(8)人口服务治理方面;

为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环境整治行动,强力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生活环境,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在全镇范围开展一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行动。现将实施方案明确如下: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2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状况的巨大变化为普通民众和学界所公认且多有褒奖;但对当代中国政治领域的发展变化,则是众说纷纭,如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无”和“程度”等基本问题上,学界至今争论不休,更不用提及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的评判等问题。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变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更是一项紧迫的现实问题。对此,中国政治研究者理应承担起这一重任,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政治学将进入一个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适度分家、平行发展的阶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治学科恢复以来,中国政治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介绍了大量国外政治学理论成果,也整理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这些着作和理论的引介和阐述,为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长期以来中国政治学研究偏重政治哲学研究,而政治科学研究不足。由此导致的后果是既影响了政治科学研究的发展,也不利于政治哲学研究水平的真正提高。一方面,面对当代中国快速的社会发展和政治建设的伟大的、丰富的实践,置身其间的中国政治学者尚未做出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并给出富有解释力的理论解读,尚未做出系统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支撑,或囿于固定的习惯的认识范式,中国政治哲学方面的研究也未见有长足发展,徘徊于传统话题与论域之中。

无论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对政治学术的呼唤,抑或政治学术发展自身的规律,乃至参考国外政治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以为中国的政治学会有一个“经验主义”的阶段,即以实证研究、经验性研究为主,系统研究总结本土社会实践和经验的发展时期。也就是说,从学理上,中国的政治科学会与政治哲学适度分家,形成一个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平行发展的时期。

政治科学研究要注重“两个层次”和“一个视野”

根据我的体会,政治科学主要是认识和研究政治活动的条件、成本和时机等三大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和发现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之间内在逻辑和因果关系,探寻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然,这其中也蕴含着试图利用某些规律性认识干预社会政治进程的意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产生了极其丰富的政治实践经验,为中国政治学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素材。从认识论角度讲,“实践-经验-理论”是科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过程,政治学也不例外。中国政治学必须以实践为基础,进行经验总结概括和理论提炼升华。如果不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系统研究,就不可能对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有全面精准的理解和认识,更不可能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对策性建议。在此基础上的政治哲学便会逐渐地变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发展的现实基础,有沦为象牙塔中的空泛之论之虞。

如何从经验层面推进中国的政治科学研究,我的体会是要注重“两个层次”和“一个视野”。“两个层次”,即国家层面的政治实践和基层的政治实践;“一个视野”,是指政治研究的国际比较。所谓国家层面的政治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战略等。对于普通政治研究者,研究国家层面的政治具有难以避免的障碍,存在社会学里所讲“到场”问题。在无法“到场”的情况下,我们研究国家层面的政治主要是通过对重大政治事件的观察分析和对重要政治文献的文本解读、语言分析,以帮助理解和认识中国政治的宏观发展。相比国家层面的政治,基层政治研究比较容易“到场”、容易入手。政治学者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基层政治实践进行全景式的扫描和分析,这对于我们了解某一政治实践的具体发生机制、运行过程十分有益。同时,由于在中国政治场景中,基层政治也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国家层面的政治问题,做好基层政治研究,反过来又有助于认识和了解国家层面的政治问题。此外,中国的发展需要参考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比较政治研究可以为更好理解中国政治提供有益启示。

政治科学研究应通过大量的经验性研究、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在观念中重建政治实践、政治发展的“现场”,“再现”政治实践和发展过程

就科学研究而言,政治学研究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但过于强调政治学研究的顶层设计功能和理论指导作用有可能导致不切实际的“终极理论”或者“宏大命题”的徘徊,绝非科学研究者所愿,更无益于政治学术的发展。与自然科学,乃至一些社会科学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相比,政治学研究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政治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关联性。世界原本没有“政治”,政治是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在原有领域得不到解决而集中转化到政治领域中来的。政治问题涉及面广、关联因素多,尤其是在面对政治体制改革这类重大问题时,需要的是对相关问题进行穷尽式的研究与认识,而这往往超出政治研究者的能力范围之外。其次,从研究对象角度看,作为政治学研究对象的政治问题的重复性差。科学研究需要研究对象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特征,而这恰是社会政治现象所缺乏的。自然科学可以通过重复的实验认识研究对象,社会科学就没有那样幸运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往往不会重复出现或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再现。研究对象的单一性、易逝性,导致政治学研究实际上往往缺乏明确的、稳定的研究对象,因此其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势必大打折扣。

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角度看,政治科学研究的基础工作,抑或说,政治科学研究者的基本功是还原生活、“复制现场”,通过大量的经验性研究、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在观念中重建政治实践、政治发展的“现场”,“再现”政治实践和发展过程,一如刑事侦查中的“重构现场”。而政治学者要具备这样的能力,能够接近原来形态地还原生活、“复制现场”,则需要深厚的社会经验和经历,而深厚经验与经历的获得则需要长期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需要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而这又有赖于政治学者长期艰苦的调查研究的实践磨练,需要政治学者贴近社会、贴近实践、贴近群众。

要处理好“政治语言”和“学术语言”两者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总结当代中国政治的实践经验,推动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还必须遵守严格的学术规范。政治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和概念体系。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虽然是以中国政治为特定研究对象,但既然是研究政治现象,就必须遵守政治学的通行范式,符合政治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规范,参与国际政治学界的对话与交流。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3篇

xx村党支部在区委组织部的悉心指导及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已于2019年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严格按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对xx村综合办公楼进行提升改造;二是完成支部优化,对照《中国xxx章程》《中国xxx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规定,优化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设置,将有产业、有合作社的x名党员吸纳进入该支部并确定党支部书记,将支部建在产业上,真正发挥非公企业党员带头发展、推动产业的作用;三是完成支书主任一肩挑,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4篇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乡村治理的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坚持农民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尊重农民、依靠农民、组织农民,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3.坚持“三治”结合。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创新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三治”联动融合、共同发力。

4.坚持多方协同。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村民自治良性互动,鼓励引导社会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5.坚持突出重点。坚持从实际出发,聚焦农民关心、社会关注的农业农村重点问题聚力突破,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什么问题突出解决什么,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解决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做法,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推开。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5篇

当前,我市基层社会治理总体情况较好,但是与面临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群众更加个性化、更加差异化的需求相比,在思想认识、治理能力、治理方式及干部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陈旧。虽然我们在化解矛盾、强化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基层治理仍然存在“社会治理就是社会管理,治理就是管控”的陈旧观念,法治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强。基层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在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上,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够,没有准确把握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规律性,没有认真思考和分析研究对策建议。

(二)基层基础薄弱。县级职能部门习惯性的将工作任务直接安排和转嫁给基层组织,村(居)疲于应付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自治功能难以发挥,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到位。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平台单一,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基层治理满意度、认可度不高。平安建设满意度长期不高与日常政策宣传不及时不到位、群众参与度不高密切相关。

二、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们认真总结治理实践经验,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在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体系、模式、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6篇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1.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实现村级各类组织因需设置、按职履责、善治乡村。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村民委员会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在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等事项上的监督作用;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组织动员集体成员、各类组织将“三资”量化入股,全力配合村级合作社、乡镇联合社发展产业、增加村户收入,拓展提升“庄浪模式”;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要依法依章行使职权,规范完善提升,多方经营合作,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持续放大“庄浪模式”效应。以融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为抓手,落实基层党组织“四抓两整治”措施,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村党组织书记须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一般由党员担任,可以由非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中党员应当占一定比例。稳步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努力扩大覆盖面;对确定的1281名村级后备干部逐人制定培养计划。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党员和实用人才教育培训,每年至少举办一次集中轮训,做到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不断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和履职能力。全面落实村“两委”换届候选人县级联审机制和村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备案制度,坚决防止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受过刑事处罚、“村霸”?和参加非法宗教活动等人员进入村干部队伍。探索建立资金投入扶持机制,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摸底,建立台账,分类扶持。靠实乡镇党委直接责任,乡镇党委书记及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至少要包抓1个村、联系5个农户,村“两委”成员要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到位。组织部负责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组织领导深化乡村治理工作推进计划》,并附强化党组织领导推进乡村治理工作流程图和资料清单。(牵头单位:组织部、县委农办;责任单位:纪委监委、宣传部、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责任主体:各乡镇党委、政府。)

2.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千村党组织引领·万名党员承诺·共树文明新风”行动和党员户挂牌、党员联系农户、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带头推动移风易俗,发挥党员组织引领群众作用。引导外出务工和经商党员回村任职、返乡创业,加大从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加强农村“三个带头人”队伍建设,每年培养“三个带头人”1500名,完善培养帮带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引导农村党员深入农户开展“戴党徽、亮身份、做表率”活动,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群众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为贫困人口、低保五保对象、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特困人员等人群提供关爱服务,切实解决特殊困难群体普遍关心的就业、看病、上学、住房和养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消除乡村治理的风险隐患,全面引导农民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牵头单位:组织部;责任单位:宣传部、xxx部、政法委、公安局、民政局、团委、妇联、残联;责任主体:各乡镇党委、政府。)

3.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加大对村级组织承担的行政事务和各种检查评比事项的清理整顿,根据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梳理形成村级服务事项清单和检查评比事项目录,制作便民服务指南,明确事项名称、所需材料、办理时限等内容,确保村级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加大村级分支机构和证明事项的清理整顿,对没有上级明文规定需要在村级设立的分支机构,对能够合并办公场所的分支机构,全部纳入村便民服务站,实行“一站式”办理,对不需要出具的证明、存在的“奇葩”证明和对不需要村级签字盖章审批的事项,要全部取消,所有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于20xx年底完成。(牵头单位:组织部、民政局;责任单位: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责任主体:各乡镇党委、政府。)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xxx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生态振兴是根本。“录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的四本书心得的文章9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篇一】党的四本书心得成为一名选调生之前,我的身份是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最常面对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年最简短批评他人的文章3篇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1】2022年最简短批评他人1、担当意识弱化,工作只是下任务、压担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防疫宣传单内容的文章6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篇1】防疫宣传单内容01个人防疫知识!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疫情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的文章3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篇1】疫情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作为刚步入大学的一名学生,根据团总支的指示,

报告,中文字,[释义]动态综合材料向上级报告,也指综合材料向群众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谋划专项债券项目情况汇报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篇一】谋划专项债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7篇

实施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策略,按照“分类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运用疾病“三级预防”的理念,通过健康教育、膳食指导、身体活动促进、随访管理等关键措施,对辖区内慢性病的居民进行监测,为慢性病人群提供连续、综合、方便可及的防治服务。利用慢性病风险评估技术,明确和量化个人及区域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并按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实行分类干预管理,提高人群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水平,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探索慢性病综合防治适宜技术,全面提升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8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税收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成绩显著,这与基层税务部门依法治税能力的稳步提升紧密相关。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税务机关正面临巨大考验和挑战。

(一)税收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基层税务部门提高依法治税能力。

党的_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顺利完成这一奋斗目标,必须要有强大、稳固的税收财力保障。基层税务部门必须切实提高依法治税能力。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治税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基层税务部门提高依法治税能力。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来更多税收收入的同时,治税环境的复杂性不断加剧。从经济主体的结构看,国有、集体、个体、外资、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经济活动的特征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活跃,经济行为的表现形式日新月异,活动方式日趋复杂。基层税收工作将长期面对偷税与反偷税、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处于十分复杂的内、外环境之中。为此,基层税务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全面提高依法治税能力,从容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三)深化税收改革的紧迫性要求基层税务部门提高依法治税能力。

目前,基层税务部门队伍素质仍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一些干部缺乏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素质和能力同现实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税源管理还较为薄弱,征管基础尚不够扎实,对偷逃骗税行为的打击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税务人员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强。因此,进一步提高基层税务部门的依治税能力十分迫切。

二、全面提高基层税务部门依法治税能力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依法治税能力,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这个税收工作的主题,扎扎实实做好“两基”工作,加快税务管理现代化进程。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依法治税,认真贯彻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保证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在内的各项税收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大力组织各项税收收入;三是坚持抓基础管理,走“科技兴税”的道路,执“管理兴税”的理念,强化纳税服务,加快构建新型的征纳税关系;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队伍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这“四个坚持”既是过去一段时期基层税收工作成绩和经验的体现,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提高依法治税能力要继续坚持的基本思路。

(二)明确主要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按科学、民主、法治的精神来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并完整地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现代公共管理科学也把科学发达程度、社会民主和文明程度以及法治完备程度作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新时期基层税务部门提高依法治税能力的总体目标应该是:通过基层税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使基层税务机关成为依法治税、科学治税、文明治税的现代化税务部门。

(三)确立严格的检验标准。

能否真正做到依法征管,关键是要符合政策要求,经得起检验,具体包括三条标准;一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要求,处理的程序和方式规范、透明,税收权力的运行得到有效监督制约;二要使税收“征收率”提高;三要经得起上级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经得起纳税人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9篇

本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行动从X月XX日开始到X月XX日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X月XX—X月XX日)

主要任务是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层层宣传发动,明确任务要求和工作重点。各单位要制定具体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排定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迅速组织实施。

(二)集中整治阶段(X月XX日—X月XX日)

第一周集中开展村居内部环境整治,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清理;第二周集中开展主要道路及河道水域环境整治,主要是指高速公路、辖区省县道、乡村道路和所有河流沟渠沿线两侧500米可视范围区域;第三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做好绿化养护和公共设施维护工作,修复翻新破损设施,完善农村雨污排水设施,清理污水沟、臭水塘;第四周完成公路边、河道边、村口及周边乱搭乱建构筑物(废品收购点、生产养殖棚、大型堆积物等)拆除清理工作。

(三)考核验收阶段(X月XX日—X月XX日)

镇组成环境整治考核验收组,按照逐个村居、逐条道路、逐条河道、逐个区块过的形式组织考核验收,并将各单位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和考核结果进行排名通报。

(四)总结提升阶段(至年底)

对环境综合整治中所发现的问题,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梳理,分析问题原因症结,建立城乡环境综合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切实防止问题反弹、重复出现。对环境综合整治短时间未能完成的项目,下一步要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双清”行动,创建美丽乡村、卫生村、生态村和无违章村等活动,倒排工作计划,做到强力推进,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10篇

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要求,通过开展宣传活动,集中宣传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展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丰硕成果,使公众及时了解集中整治工作的任务、措施,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质量和影响力,推动全社会共同建设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为我市建设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示范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11篇

关键词:乡镇长直选,困境,社会基础,政治制度,价值选择

一、社会基础:农村社会能否支撑起乡镇长直接选举制度?

回答农村社会能否支撑起乡镇长直接选举制度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澄清一个认识上的问题,即农村社会需要实行乡镇长直选制度吗?

首先,从政党制度看,中国_是执政党,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_是中国社会实现变革的主体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轴。革命时期,基于对列强的痛恨和建设家园的良好愿望以及_的亲民为民政策,中国_拥有了十分强大的阶级基础。改革开放的现阶段,人们不再有国破家亡的罹难、少了来自对政治运动迫害的恐惧加之政党阶级基础的泛化,以及_自身建设的相对滞后,使政党的凝聚力出现了减退的迹象。这一切要求中国_必须改变执政方式,深入社会,以其政策集中民意,增强执政合法性。直选乡镇长铺设了连接党意和民意的桥梁。

其次,从社会管理看,乡镇一级政府是国家最低一级_组织,它存在于农村社会,是国家和社会的联结点。其实际功能是稳定、发展农村社会,发挥功能的方式,是合作基础上的社会治理(最好状态是善治),而不是基于对立层面的政治统治。所以乡镇长直接选举更主要的属性是属于农村选举,民主形态是农村基层民主,在考察乡镇长选举问题时理应标注农村社会这一时态和语态。事实上,1990年代开始的村民自治把中国农村基层选举及治理活动引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农民已经直选了多届村委会主任,由直选村委会主任提升到直选乡镇长是顺理成章的要求。

再次,从现行乡镇长选举机制看,乡镇长的到任与离职,基本上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个人喜好或平衡党委成员间的利益而决定的,或是分配的。当选乡镇长在压力型体制之下,不得不采取牺牲农民利益的做法迎合上级,“以违法养执法”,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腐败问题。而乡镇人大这一反映民意的乡镇权力机关,宪法预设的乡镇权力中心却形同虚设,对上述行径熟视无睹、无能为力。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乡村社会的官方权力过剩,民间权力衰落”3。通过直选乡镇长,改变选人用人机制,给当选乡镇长施以压力,使之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从而增强政府行政的合法性,不是对党对政府的挑战。

由此看来,直选乡镇长更是农村社会需要的,同时也是紧迫的。但是,农村社会如何能够支撑起这一制度呢?笔者认为,直选乡镇长所需要的社会条件很多,但最基本的是:平稳的社会制度、发育较为成熟的NGO以及有一定民主素养的民众。

平稳的社会制度是指结构均衡,价值多元但能够相互融合,社会相对独立,能够经得起社会波动的一种状态。这是整个乡镇长选举制度变更的舞台;NGO是一种非政府组织,这是实施乡镇长选举制度的基本依托;一定民主素养的民众,则是实施乡镇长直接选举的主体。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复杂而凌乱,价值追求单一,并没有摆脱政府依附的角色,遇到社会波动便极易出现动乱;农村社会的NGO很不健全,况且中国NGO中的主体是一些政府办的社会团体组织,它们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民本”、“民生”的NGO宗旨时隐时现。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还有许多地方亟待完善,村民自治虽然培养了中国农民较为强烈的选举意识、村务政务公开意识、民主协商意识,但是仍有很多村民对一般政治问题缺乏简单的理性判断,游戏选举,为了几支香烟出卖自己的选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出现的乡镇政府左右选情、贿选成风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于村民无视自己的民主权利。“村级直选只解决了民主的1/4问题”4,在种情况下出现湖北晓镇的“形式化改革”便会有合理的解释。5打着民主旗号侵略伊拉克的美国在战后却不允许伊拉克搞直选似乎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二、制度运行基础:如何解决权力监督制衡、依法行政的矛盾?

在大力呼吁推行乡镇长直选制度时,不能仅止于关心直接民主选举本身的意义,更重要、更负责任的做法是论证这一制度推开的可行性,并为推开这种制度做好艰苦的制度疏通工作。村委会的选举在一定意义上是成功的,但是由于:第一,村委会主任是自治组织的负责人,具有自治性质;乡镇长是国家干部,具有政治性质,显然乡镇长职位具有的政治和社会职能是村委会主任不可比的。第二,村主任及委员的选举可以单向度地解决,但选举_组织的乡镇领导人却必须考虑到其与同级其他组织的协调、配合,多维度处理。第三,如果把村委会主任的选举方式、制度强行嫁接到乡镇长的选举,势必会导致乡镇_的“断层现象”,对整个基层民主建设而言,则会带来“片面民主后遗症”6。所以,并不能够以村委会的组织架构来组建乡镇政府。“如果期盼在中国出现以乡村自治为诉求的选举改革,那么这样的改革其实还遥遥无期。”7仅凭政治热情只会导致一种局部的短期行为。

再次是必须要解决当选乡镇长如何依法行政的问题。在乡级_体系中,长期存在着乡镇党委、人大和政府权力配置极不均衡,且缺乏有效监督制约的矛盾,并且这一矛盾已经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直选乡镇长仅仅改变了乡镇长的产生方式,而对整个乡镇政治结构和权力体系并不构成革命性冲击。相反,“乡镇长的直选不但不能建立乡级_中的权力制衡,反而通过民意基础的支撑强化了民选乡镇长的权力”,8其地位和重要性也因此被放大了,原本不平衡的乡镇权力格局变得更加不平衡。中外历史证明,如果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是无法保证政府(即使是民选政府)依法行政、防止其权力膨胀甚至权力腐败的。就乡镇而言,为保证直选乡镇长依法行政首先应解决乡镇党委的领导,特别是要加强乡镇人大的权力中心监督制约作用。9

三、价值基础:直选乡镇长对中国民主化建设的意义有多大?

民主选举作为一种理念,因之于村民自治已经深入人心,作为一种解决矛盾冲突的工具,已经在乡村社会被人们经常普遍使用,并且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如果以此来定位直选乡镇长的民主化意义,规划未来民主化途径,却是一厢情愿。要清楚认识直选乡镇长对中国民主化建设的意义,首先必须明白下面三个问题:

第一,直选乡镇长与乡镇政府的合法性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最近,北京大学的潘维对“海选”(一种扩大了的直选)与乡镇政府的合法性问题提出了质疑,他通过列举国内外的一些历史事实得出“‘海选’与农村基层_的‘合法性’没有必然联系”10的结论。其分析、论证和结论包含一定的道理,但不免牵强,他无法解释民主化进程中选民对于直接民主选举的强烈诉求。简单绝对地回答直接选举与基层_的合法性有无必然联系,都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必须要具体分析:当一个社会缺乏平稳的社会制度、发育较为成熟的NGO、有一定民主素养的民众时,哪怕是“海选”也无法保证基层_的合法性,但是相反的社会基础上,直选很显然会增强基层_的合法性。

第二,直选一定能保证选出能人吗?前文已经说过,直选乡镇长改变的只是选人用人的机制,即用直接民主的方法选出乡镇长,并不能够保证当选人能力超群、真心为民做事,或者说不能排除参选人的政治投机行为。在已有的直选乡镇长的案例中,“中国第一直选乡长”谭晓秋恰好是一位精明能干、众口称赞的干部,但是这并非必然。候选人胜选的标准和依据是群众“满意”和“信得过”,而群众“满意”和“信得过”的根据,以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心理更多的是从“人情关系”方面度量的。这样,通过直选胜出的个人便成为左右直选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当选乡镇长到任后能否带来选民期待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直选其实是一种有局限性的选拔用人机制,正像民主本身也有缺陷一样。

第三,乡镇人大的间接选举较之于直接选举在目前阶段更加有利于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现代民主选举的基本方式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形式,间接选举更代表了现代民主选举的一种趋势。时下中国的一大批专家学者之所以对直选情有独钟,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其一,对古代雅典直接民主选举时“广场上和会议厅展现的热闹情景”充满“浪漫想象”和“幻想情怀”。贡斯当认为:古代的自由主要存在于公共领域,人们视公共政治生活为最高的善,而现代自由则主要集中在个人生活之中。11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现代中国,一门心思地迷恋于直选,不免有失妥当。其二,对现行乡镇_体制的失望,落实到乡镇长选举问题上,实质是对乡镇人大没有更好履行自身职责,导致政府效率低下、腐败盛行的一种无奈选择。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人大改革正在进行,加强人大职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改革已经启动,1998年四川绵阳开始推行由乡镇人大“直接提名和选举乡镇长”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却被“直选乡长”的表演性改革所掩盖,并不被更多学人所宣传)。乡镇人大“直接提名和选举乡镇长”这种试验,不仅改变了乡镇长的产生方式,更重要的是凸现和激活了乡镇人大在乡镇权力体系之中的独立地位和角色。一个逐渐握有人事大权的乡镇人大,比投票之后一哄而散的乡镇选民更有动力和能力来制衡、监督乡镇长甚至是乡镇党委。这样的改革就为进一步的制度博弈、全面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和宪政与民主价值诉求的平衡做好了铺垫。如果说,“直选乡长”的改革试验在整个权力体制中表现为单刀突进的话,那么,落到实处的间接选举改革就一定能够做到牵一发而动全局,整体推进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综前所述,乡镇长直接选举制度本质上涉及乡镇_层面的政治权力(权利)调整和再分配等核心问题。如果无所顾忌地凭一腔热情强行推开乡镇长直选制度,不去做更艰苦的制度疏通工作,不仅会面临来自社会的强大阻力,更重要的会招致_内部的强硬阻挠,其对长远的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以民主的方式做更扎实的基础性工作。

参考注释: 2、参阅郭正林《乡镇体制改革中的“孤岛现象”》,《半月谈》2004年7月30日。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12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成立县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指挥部,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统筹推进。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副职具体抓。要严格落实干部分包责任制,通过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农村干部包片,层层落实责任。各乡镇要按照整治任务和时间安排,逐村建立工作台账,量化分解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村民大会、电视台开辟专栏、举办讲座、发放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贯穿于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日常维护全过程,大力宣传村庄环境治理的好做法、好典型、好效果,引导广大群众改变观念,摒弃陋习,崇尚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充分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有效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动员各类志愿者组织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村庄环境治理活动,提供各种有效支持,帮助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三)加大资金投入。坚持“政府补助、部门扶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思路,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县里将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各乡镇村也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投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县直相关部门、基层建设年帮扶单位等要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帮扶资金;引导和发动乡村企业、能人富户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不断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

(四)严格检查督导。县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指挥部办公室要组织督查组加强对乡镇村的督导检查,积极深入乡村一线,通过明查暗访、定期检查、突击抽查和随机复查相结合的方式,查找问题、改进措施,指导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效开展。对各乡镇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要实行日统计、周通报、并适时调度。完成统一考核后,县委、县政府将对全县部分工作成效显著的村庄予以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要进行通报批评。

11月22日,九龙坡区召开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典型案例评选暨经验分享会,来自华岩镇、黄桷坪街道和区检察院等镇街、部门相关人员推介了各自基层的社会治理案例。

当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现场推介和评比,最后“老杨群工”一体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荣获一等奖。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三惠出席会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各地领导的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本系列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前七届的征集活动共征集到案例近6500份,吸引投票5400万人次,并分别于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在江苏、四川、重庆、北京、天津、湖北、重庆举办论坛。以这七届成功经验为基础,2019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整体规模与宣传效应预期会有进一步提升。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13篇

近年来,兵工社区党委在龙华街道党工委安排指导下,针对辖区下岗职工多、困难人群多、老年人多、党员多、驻区单位多的特点,结合城市基层党建攻坚行动,以党建为引领、以共建为依托、以服务为抓手、以幸福为目标,将党建与服务紧密融合,形成“共建五二四、幸福新兵工”的党建服务品牌,提出“五个融合”、“二个引领”,通过“听、学、倡、做”四步工作法,全体党员“亮身份、担责任”,深入群众,以“亮星百千万工程”为服务载体,为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维护稳定的作用。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14篇

论文摘要:不断加强基层_建设,实现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是党的_的要求,更是一项关系民生民本的系统工程。结合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的实际,从乡镇和农村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思路和对策。

党的_报告指出,要不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_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l生互动it1。_为全面推进基层管理方式改革和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这些年农村基层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转型时期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的需要非常迫切。

一、当前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存在的问题

乡镇行政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行政性和集权性,村民自治以村民意愿为基础,具有自治性和民主性。在村民自治制度中,村委会不再是隶属于乡镇政府的下级组织,而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自治制度界定了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两者在体现人民当家作力这一点上是相通的。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制度规范、观念意识的影响和制约,二者又会产生不协调乃至严重的冲突,制约着乡镇管理职能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1.从基层乡镇来看,对如何有效指导村民自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府直接干预,变指导关系为领导关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我国实施已经有十多年,但有的乡镇政府在工作中仍把村委会当作其行政下级或派出机构,习惯于命令指挥式的管理方式,对村委会的工作和村民自治进行直接干预。这种干预体现在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各个环节之中,表现为乡镇政府对村委会人、财、物等属于村委会管辖事务的干预,如很多地方广泛开展的“村账乡管”制度。

二是间接干预,村党支部或村委成了乡镇政府的代言人。通过对村党支部的领导,在相当的领域挤占或侵占了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的小区治理功能。在具体事项中,往往通过直接插手包办村务来控制影响村委的工作,而不是发挥思想政治、组织的优势支持村委会开展自治活动,导致有的村民认为现在农村是党支部自治,而不是村民自治。

三是基层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村民自治的发展不适应。一些乡镇干部传统的“以官为本”、“以权为本”、“为民作主”思想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官”管“民”的意识在一些干部头脑中积淀很深,他们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定位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层次上,担心村民“自治”以后会出乱子,在具体工作中不知如何依法指导村委会的工作,或存在一定畏难情绪,不知如何下手,没有正确发挥出乡镇的指导、帮助作用。

2.从农村来看,对如何实现村民自治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集体经济自我造血能力薄弱,无实力自治。集体经济薄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不能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严重制约村级组织职能的充分发挥。不少村出现了“五难”现象,即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难开展、干群关系难协调、上级任务难完成、农村社会难稳定。很多农村除了乡政府所在地外,9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自我创收能力相当薄弱,有的村从账面上看实力很强,实际上集体经济来源于上级的专项补助,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康庄工程建设等。

二是村委会自主睦不足,无能力领导自治。有的村委干部当选后,不是依法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经济和管理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本村土地和其它财产,而是热衷于拉关系、谋私利,完全听命于上级部门和乡镇政府。

三是自治程度的限制性。不少制度、措施在相当程度上只是停留在制度条文层面。如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务一事一议等,不少村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平息民声而不得不公开,完全没有村民自治的理念。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大会、村务恳谈等制度成了摆设。

二、制约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原因分析

1.法制建设还不适应实践的需要

村民自治虽然总体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在村民自治的具体领域还存在着不少无法可依的现象,立法建制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村组法》第4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是非常粗略和原则化的:既没有明确规定“指导、支持、帮助”的内容、方式与方法,也没有明确规定“协助”的范围和形式。这就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提供了过大的制度裁量权。

2.群众民主法治意识淡薄,不配合自治

主要表现在村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契约和合作意识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放任主义倾向。在农民思想深处隐藏着浓厚的“清官”和小农意识,希望“包公式”清正廉洁的干部为其操持公共事务,而他们自己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经营家庭经济、实现发家致富。对农村公共管理,他们认为这是干部和政府的事,敷衍了事,除非利益受到损害才会认真对待。

3.基层干部的组织引导能力不强

由于种种原因,乡镇干部调动频繁,许多乡镇干部对村民自治政策法规不熟悉,对如何处理乡村关系不了解。这些年来不少地方由于经费缺乏,放松了对村级干部特别是新任村委会干部、村民代表的学习培训,许多村委会干部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正确。税费改革后,许多农村县、乡、村债务问题浮出水面,基层得到的转移支付不仅少,而且不及时,农村“一事一议”难开展。这些也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4.基层“过分自治化”

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村委会采取各种方式弱化、抵制政府的干预。还有个别村委会干部甚至认为:我是本村群众选举出来的,我只对群众负责。在他们看来,村民自治就是村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村委会作为村民的合法代言人和人,有权决定自己的内部事务,不必必须接受乡镇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于是,他们对所承担的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的职责,抱着消极、冷淡的态度,甚至与乡镇政府明争暗抗,有意识地激化乡镇政府与村民之间的矛盾,导致乡镇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

三、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路径思考

基层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_组织,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乡镇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是农村基层治理要达到的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目标。乡镇的依法行政搞好了,能为村民自治的推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村民依法自治搞好了,也有利于乡镇依法行政。因此,必须坚持把乡镇依法行政与村民依法自治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以乡带村、以村促乡、乡村良陛互动的新局面。

1.树立现代政府理念,规范行政管理行为,促进政府管理权与群众自治权的有效衔接

一方面,乡镇政府必须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现代政府观念和意识,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供服务和制定规则上,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切实推进“依法治乡治镇”进程,把“依法治村,村民自治”推向深入,真正实现职能的转变。另一方面,提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素质,促进行政管理人员与自治理念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2.规范乡镇政府职责和权限,理顺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

凡属于村民群众能够自己办理的事情,就应当放手让群众按照自治的方式去办,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其自治范围。要规范乡镇政府指导村民自治组织的指导方式和帮助的内容、时限,规范村民自治协助乡镇政府工作的内容、方式以及工作经费保障。对于本属于乡镇政府,但村民自治组织做起来更方便、更有效的工作,必须建立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制度。一是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订《村民自治法》。通过立法程序,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健全民主管理和公开办事制度,做到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办。二是合理划分职责和权限。无论是乡镇行政管理,还是村民自治,都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以规范其行为,明确哪些属于正常的政府行为,哪些属于不合理的干预;村民自治既要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又必须接受正常的乡镇行政管理。通过统一的法律制度,使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机的衔接起来。在确定村委会的职权时,应该赋予村委会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乡镇政府非法干涉时的抗辩权,以此来制约乡镇政府的行为。所以,从制度上合理划分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各自的权限是促使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机衔接的重要环节。

3.着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改进和完善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促进乡镇政府指导方式与村民民主管理机制上的良性互动

乡镇行政管理除采取必要的行政管理方式外,应当在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尊重农民和村庄自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管理,推进乡镇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实行乡村“共同治理”。一是推行乡镇干部“一线工作法”:乡镇干部要在一线服务,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情感在一线培养,政绩在一线体现;二是充分尊重村民和村民自治组织的自利,更多地运用法律、经济和教育等管理方式,以思想教育、利益驱动等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活动。在实践中可以尝试签订“自治协议”等方式,由基层乡镇政府与村委签订自治协议,积极推进自治良性互动;三是强调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精神,可以通过“民主法治村”建设等载体,积极指导村民和村民自治组织在实践中学,运用民主,推动基层民主管理的实现;四是对村民自治的运作进行必要的督导。在现阶段,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尚不健全,功能尚不完备,村民的参与能力和作用有限等情况下,完全依靠自治的力量实现村民自治的有效运作显然比较困难,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运作的督导十分重要。如在村务管理中,由于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限制,村民难以实施财务监督,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实行乡村二级监督管理制度,这样除了可以发挥村民监督作用外,由乡镇政府对村财务实行监督和检查,可以使村民自治通过乡镇政府管理的必要督导得以正常运作。相应地,应该引导村里建立村民监督委员等监督机构,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并列,由村民民主选举监督委员会成员,改变以往在村两委领导下实行监督的机制。

4.深化机构改革,培育各种社会组织,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促进乡镇政府社会发展职能与村民自治外部环境上的有效衔接与良性生互动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15篇

(一)结合治理人才培养,推进乡村振兴精英培育班和“党总支+”党建模式,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一是推行“党总支+”党建模式。实施村村联建,采取先进村带后进村、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等方式,建立党总支,实现村级事

务统筹管理、经济社会事业统筹谋划、主导产业共同发展;实施村企联建,在企业所在村,统筹村、企业党组织,建立党总支,采取交叉任职等形式,村企决策共同参与、责任风险共同承担、发展成果共同分享;实施村社联建,在规模大的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所在区域,建立党总支,把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关系密切的村党支部纳入下辖范围,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协调解决土地流转、矛盾纠纷等问题,推动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实施大村设置,针对人口3000人以上、党员50名以上、班子力量薄弱的大村,设置党总支,设总支书记1名,总支委员兼任党支部书记,下设3—5个党支部,党总支决策全村重大事项,党支部积极贯彻落实党总支决定,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全面推行“5321”机制(“5”,即实施“五子工程”:激活“脑子”、建好“场子”、找好“路子”、提供“票子”、安排“位子”;“3”,即开展“三培养”活动:注重将党员培养成企业家、家庭农场主,将企业家、家庭农场主培养成党员,将党员企业家、家庭农场主培养成村干部,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优先推荐及任用;“2”,即发挥两大优势:发挥企业资金优势,发挥乡村干部群众工作优势;“1”,即实现一个目标:党总支设置片区协调和谐发展。),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二是集中选育好苗子。针对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后继乏人等实际问题,举办“乡村振兴精英培育班”,市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举办一期,每期9个月,利用3至5年时间为全市每村至少培育1名后备干部。在社会中选拔学历高、素质好,立志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有志青年,按照“一体两翼三模块”设置课程,推行准军事化管理,重点培训基层党建、经济发展、村务管理、乡村治理等方面系统知识,采取集中学习、乡镇跟班、村内学艺等方式开展培训,学员完成学业后,录入河间市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储备到农村管理岗位上,安排到村挂职锻炼,是党员的挂职党支部副书记,非党员的挂职村委会主任助理,真正变“选时找、选上教”为“日常挑、选前育”,培养更多“热爱党、听党话、对党忠、跟党走”的农村基层治理人才。三是健全村“两委”或村“两委”(扩大)会商议前置机制。在坚持党组织领导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组织地位,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将村“两委”或村“两委”(扩大)会商议前置,遇到大事难事村党组织书记提前召集村“两委”成员,并吸纳村民代表、德高望重老党员老干部和对解决问题能够穿针引线人员,共同谋划,达成共识,变议定后再交办转办为议定前商议,让议定事项落实起来更加有力有效。(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

(三)结合乡村文明塑造,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入开展,让移风易俗组织强起来。丰富移风易俗载体,突出遏制高额彩礼、红白喜事办理费用整治等重点,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核心价值融入行动、婚丧礼俗整治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育行动、乡风评议推动行动、文明村镇创建行动“五大行动”,严格按照《河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在全市城乡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河间市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手册》以及各村已修订完善的《村规民约》,指导村民遵守婚丧事宜操办流程及标准,用烟、用酒、办事时间、规格、花费等各方面均按有关规定执行,让老百姓从改革中真正受益。依靠村(社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不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开展。对全市未婚大龄青年进行全面摸底,在已成立“瀛海缘”大龄未婚青年婚恋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创办“相亲角”,组建“未婚大龄青年数据库”“红娘群”等,给未婚大龄青年交友、婚恋创造更多机会,适时举办零彩礼集体婚礼,继续为“零彩礼”新人推出优惠政策和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

(四)结合新型农民培育,推进现代农业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园区发展,让经济合作组织强起来。一是建设创新创业平台。着重搭建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的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农业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园,探索实施“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一方面吸收成立发展时间长、资金设备、销售渠道等方面实力雄厚的合作社提升实力,另一方面吸收由种粮大户、种植能手共同建成,技术实力强、研发能力突出的合作社提供技术。同时,对创新创业的青年农民提供政策支持与技术支持,协调土地、发改、农业等相关部门,在xxx、项目申报等方面,让企业和创业者享受真正的发展便利,吸引更多青年回乡创业,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村致富人才队伍和典型,让“五四”青年代替“386199”部队,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二是打造园区与经合组织发展综合体。探索实施“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合作社”模式,引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走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新路子,构建以美丽乡村为主导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西九吉乡人民政府)

(六)结合文明道德引领,推进志愿服务全面铺开,让志愿服务组织强起来。一是全面延伸触角。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统筹管理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在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机构、公共场所等窗口单位及景区景点等地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乡村两级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所,让组织无处不在,让群众随时、随处可以得到志愿者帮助。二是广泛吸纳会员。吸纳各乡镇村老党员老干部、农村经纪能人、能工巧匠、农民企业家、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知识分子、打工青年、在校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陆续加入辖区志愿服务队,让能人无处不在,壮大志愿服务组织规模,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能力,促进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三是积极拓展功能。通过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积极引导、各部门共同推动、村民自发组织的形式,引导各志愿服务队不断创新志愿服务项目,从扶危济困、打扫卫生的基础上,拓展到开展系列“文化传承”、公益相亲、暑期课堂、治安宣传、邻里互助、家风家训交流、关爱困难群众等项目,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让服务无处不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16篇

(一)丰富教育载体倡导健康行为项目。充分发挥卫计资源整合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康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在原有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慢性病干预模式下,3年内在全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全面推行健康干预工具(控油壶、限盐勺、体重指数计算尺),对农民吃、行进行量化干预。

(二)落实慢性病星级管理基础项目

1.五星级乡镇

(1)强化随访管理,严格质量控制。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情况,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级别,责任医生按每级要求进行管理;中心每月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分级管理质量。

(2)开展患者靶器官损害监测,逐步实施分层管理。进一步深化三级管理,先选择2-3个社区每年对管理的患者进行心、肾、脑、眼底等靶器官检查,密切观察受损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级别与干预计划,开展分层管理,积累经验,3年内在全镇全面实施。

(3)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工作。在高危人群管理试点的基础上,扩大管理覆盖人群,争取3年内管理人数达到2000人,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每季一次给予个体化生活方式的指导,进行危险因素干预,每半年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干预效果评价,对转成健康人群者撤销高危管理,对发展成患者的人群纳入专项管理。

(4)规范慢性病健康俱乐部活动,大力开展同伴教育。根据患者需求,通过举办讲座、专家健康咨询等方式每季开展一次俱乐部活动;充分发挥同伴教育骨干力量,经常性开展互动交流;完善同伴教育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育效果。

2.四星级乡镇

(1)分级管理、综合干预。进一步深化高血压患者三级管理,根据患者年初血压水平,分为轻、中、重度三个级别,按每级要求进行管理。轻、中度患者,以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为重点,重度患者,以监测靶器官损害为重点,实施个体化管理。

(2)加强监测、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每季随访一次并测量血压及血糖,以饮食、运动等行为干预指导为重点,密切监测并发症,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干预计划,提高规范管理率。

(3)效果评价、稳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站为单位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评价,根据结果,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找出控制不良影响因素或原因,提升农村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质量。

(4)开展高危人群干预,控制危险因素。在部分社区开展高危人群管理试点,3年内管理人数达到1000人,对筛选出的高危人群每半年一次给予个体化生活方式的指导,开具健康教育处方,每年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实时进行效果评价。

(5)创新宣传载体,提升不同人群健康素养。进一步拓宽健康教育宣传途径,丰富宣传载体,通过宣讲团、数字电影、手机短信、编制顺口溜等载体,紧把农民健康教育需求脉搏,掌握农民健康教育需求,针对不同社区、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着力增强农民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自觉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效果。

3.三星级乡镇

(1)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社区基础信息资料,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夯实慢性病防治工作基础。

(2)通过农民健康体检、机会性筛查和重点人群筛查等途径,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异常患者,严格执行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复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管理。

(3)严格按照三级管理要求,轻、中度患者,每季一次,重度患者每月一次,对其进行干预指导,规范随访程序与干预内容,提高规范管理率及控制率,早期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转诊。

(4)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三)打造“一乡一品”慢性病特色管理项目

大华山镇下辖20个行政村,21个党(总)支部,1235名党员。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大华山镇党委主动探索、积极行动,于2017年6月创建开通“大华山党建”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党员管理、支部规范、党建品牌”+“实时推送党建动态信息”的“3+X”党建新模式,把平台建设成为推进支部规范建设、党员学习交流、组织管理监督、宣传身边典型、党建引领发展的“辐射中心”,打造了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建品牌活动的新阵地,打通了党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推动落实好“支部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努力提升大华山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三是实时监督,使情况第一时间反馈上来。通过“党员心声”功能模块,鼓励党员说心愿、提建议、晒承诺,畅通联系渠道,增加互动,群策群力,合力加强党建创新性和实践性。十九大召开前期,引导号召党员发声,说出自己的心声、建议、承诺700余条。通过“身边榜样”功能模块,广泛收集、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学习转化为做合格党员的实际行动,提高党性修养和党性认同。通过“党员积分”功能模块,实行党员签到、参与活动、实时互动、评价留言等送积分制度,用积分兑换政治理论书籍、大华山特色农产品以及景区门票等礼品,进一步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营销大华山,通过党建促进中心工作,帮助百姓增收致富,进一步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17篇

20xx年,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县创建水洛镇和南湖镇2个乡村治理市级示范乡镇;建成水洛镇吊沟村、郭堡村,南湖镇陈庄社区、席河村,韩店镇石桥村、赵墩乡大庄村6个市级试点示范村和水洛镇中川村、何马村、陈洞村、柳咀村,南湖镇石峡村、石阳村、高房村、北关村,岳堡镇岔口村、郑河乡上寨村、朱店镇吴沟村及南坪镇寺门村12个县级试点示范村;其他乡镇结合村情实际,选择村党组织凝聚力强,主要负责人视野宽、思维活、统筹能力强,产业基础好,人居环境整洁,基础设施完善,村民综合素质和积极性高,集体经济和经营主体有实力,发展有前景,体制机制活的村,各创建1个以上乡村治理示范村,培树一批不同类型的乡村治理典型,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三治融合”新路径、新模式,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以点示范、抓点带面,基本形成全县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

到2022年,全县所有乡镇和村全面推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议事协商、服务农村居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 第18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明确专人负责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指导做好典型案例梳理总结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限择优推荐典型案例。

(二)加强典型示范。要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本地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征集工作,鼓励引导基层创新,通过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相关工作。

(三)加强工作指导。要结合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加强对本地区基层治理工作指导,全面总结进展成效,研究解决基层治理面临突出问题。

XXX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党建引领、村社合一、企业推动、减贫带富”的工作思路,推进支部“三化”建设促“自治”,实施“红黑榜”评比、“文明超市”兑现奖惩等乡村文明创建工程和寨老、乡贤参与信访矛盾纠纷调处的平安工程促“德治”,强化普法宣传促“法治”,全村茶产业、白芨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兴旺,人居环境净洁美化,营商环境宽松和谐。2018年,全村总茶园面积12800亩,人均茶园面积达到亩。全村经济收入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32元,村积累资金达到27万元。全村374户1759人实现了脱贫摘帽。现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将XXX社会乡村治理工作汇报如下: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基层治理遴选范文(热门18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