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15篇)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15篇)

奥奇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15篇)

微信扫码分享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1篇

Abstract:.

Keywords:space;;territory;architecture;environmentdesign

1环境心理学与建筑及环境设计之间的学科渗透

人的行为心理及其对于空间的需求

在人类的生活当中,空间可以被称为场所,时间则可以被称为场合。人们通过一些行为去创造空间(如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当其处于不同场所和场合则会有不同的体会。人们通过对外界的不断感知,追求适宜的空间。而人类感知外界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本能、认知、意动和技能,当他们身处空间中时就需要该空间有刺激性、需要有安全感,需要有识别性。由于人的心理是先天本能和后天学习的行为的综合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对人类的行为及其对外界的意象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对空间的感知。

环境心理学

人类可以创造和改造空间环境,同时空间环境也反过来会影响人类,它们可以组织人们的生活,行为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特别是人的行为心理。而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就是环境心理学,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社会行为和人的心理,它属于一门交叉学科。

建筑和环境是承载人行为的场所,在设计时对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知觉心理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所以其研究成果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建筑与环境设计当中来,例如通常在步行街的设计中结合人的心理因素设计流线、景观及空间形态;凯文·林奇通过认知地图作为其调查研究的手段提出了城市的五要素……而环境心理学中有关领地性的理论目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下面就以环境心理学中的领地性这方面的理论为例探讨其在建筑与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2人类的领地性及其功能

领地性主要是指个体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要求占有和控制特定空间范围的一套行为习性。人们通过一些细致的行为或简单直接的方式,如放置一些标志,划分一些区域等,使领地个人化。当前的理论将人类领地性的种类分为三种:(表1)

而领地性对于人类的功能有很多,主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私密性的需求

人们都是希望能生活在有一定私密性的地方,以此让自己获得安全感。拥有一个可以自己调节私密性和自由控制支配的地方,对人们维持身心健康和正常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们发现自己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私密性,可能自身会产生压力和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而领地正是人类对于私密性追求的体现,比如有了家,人们就感觉有了坚实的后盾,生活中有了安定;有了公司人们就不会顾及其他因素对其工作的影响等等;

组织功能:组织功能主要表现在组织日常生活,提供稳定的社会组织,维持和发展社会组织,比如学校、医院、工厂、火车站、机场等等,将人类各种不同的生活组织起来;

优先居住效应: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在体育比赛上所体现出来的。比如在自己的运动场或国家进行比赛,要比在其他地方比赛发挥更好,即通常所说的主场优势。

3领地性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从领地性的功能来看,其有保护私密性和社会组织作用,体现建筑设计上就是通过空间开放性和封闭性的组织及对空间尺度的把握,形成通常所说的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空间的变化体现了空间的趣味性(刺激性);领域性则形成了一种心理的安全感,使空间成为一个场所,产生归属感(安全性);而空间的变化同时使各个部分产生不同的特征,体现可识别性。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在当前的居住区设计当中,像“社区”,“组团”等流行的概念,都体现了领域性的特点。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说到:“建立起一种社会结构以及相应的,有不同层次空间的物质结构,形成了从小组团和小空间到较大组团与空间,从较私密的空间到逐渐具有更强公共性空间的过渡,从而能在私有住宅之外形成一种更强的安全感和更强的从属于这一区域的意识。”①在设计中通过把住宅区划分为更小的单元(私密),更明确的单元(识别性),并用综合性的分级系统联系起来,通过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空间的过渡,在住宅周围形成一些亲密熟悉的空间,使居民能更快地相互了解,这样就加强了归属感。如果空间的规模过大或是边界不够清晰,人们会对此产生陌生感,自然无法在那里呆下去。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例子:如医院中病人能够拥有一个可自由支配的空间,有利于其身体的康复;在别墅设计通常设计了会客的客厅和供家庭内部人员使用的起居室,不希望外人进入私人领域,而且两者的装饰风格通常会不一样,客厅相对正式一些,而起居室则相对随意一些;在开敞式办公空间中,座位成组成团的布置,写字台的隔板等都体现了领地性的特点……

在湖南大学复邻舍交往空间的设计当中就可以体现出某些关于领地性的理论。在复邻舍的交往空间中都设置了供人休息的坐椅,但是不同地方的上座率却是不一样的。位于边庭的座椅(图1)虽然比较醒目,但是真正愿意在那坐的人却不多,而位于东南角休息空间(图2)的座位虽然位置隐蔽,但是不少同学都喜欢在那里坐。究其原因是由于位于边庭座椅的区域形成的领域感很弱,虽然通过矮墙划分空间,但是整体比较通透,座椅虽靠矮墙布置,坐在上面背部未受到充分保护,由于处于交通核心区,背后总是感到有人走来走去,难以使人产生安全感,人在那里会显得比较局促。东南角处的休息空间则好一些,只有一个入口,领域划分明确,虽然没有坐椅,但是呆在那里受到的干扰要少得多,所以不时会有人在那里聊天、看书,人气较边庭处旺。而位于半地下室的展厅(图3)则由于基面下沉,四周围合形成了领域,再加上组织了一定的功能,所以经常会有人停留,所以对于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在保证其开放的前提下,仍要明确领域的范围,增强人在空间中的安全感。

4领地性在室外环境设计中的体现

就室外环境而言,领地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即边界和核心地带。志水英树在其所著的《建筑外部空间》一书中,将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分为边界、场所、出入口、通道、标志、周边六项。②室外环境除了应有以上的六项元素之外,更应该有人的参与,应该得到人们的认可,使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被称为好的环境。而通过对各种要素的形态进行改变,空间所产生的领地性的强弱感觉也会不一样,从而影响人对其所处空间环境的感知。

例如对边界要素进行改变。用墙来划分领域的北京的紫禁城、用列柱来划分的圣彼得广场、通过高差来划分的北京天坛、通过记号来分隔的毛利家族墓地的灯笼群等等。在这几种类型中无疑以紫禁城的领域性最强,私密性最强,给人感觉是封闭、压抑,而天坛则是相对领域性较弱,给人的感觉则是开敞、通透;再例如对场所要素进行改变。如平地型的圣马可广场与凹型的法国协和广场、凸型的卡比多罗马市政广场、坡型的罗马西班牙广场,无疑圣马可广场与周边空间的接触更容易,也更容易进入,领域感则更弱一些。

领地性除了在空间形态的变化中体现之外,在其他一些小的细节方面也有体现。例如在公共空间中对于座位的选择,人们喜欢坐在边上,而不是被人夹着坐;人们在行走时喜欢靠着旁边有防护物的地方走;比如人们通常喜欢呆在比较隐蔽的地方观察别人而不是被人看……

如果观察湖南大学中北楼之间的开放空间(图4),会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北楼、中楼、复邻舍和工业设计系四栋建筑围合而成一个宽敞的院子,加上廊、乔灌木等要素对空间进行再次分隔,其尺度与场所感是好的。院子中央是一块抬高的平台,平台的东面和南面(图5)有一圈依靠灌木布置的休息椅,上面经常有学生在聊天、休息等等。东南面的平台下面由于有平台高差和灌木的围合,比较私密,这是看书学习的地方;而中央平台的空地则是供学生平时举行活动的,比如“英语角”。通过边界、场所等要素的改变,不同环境要素形成了不同领域,也适合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身处其中,各得其所。不过中央平台过大,人站在中心缺乏凝聚力,或许通过雕塑或标志再分隔一下可能好一些。平台北面的几个跌落平台(图6)由于高差比较大导致人的可达性太差,容易使人产生畏惧感,难以形成领域,导致无人问津。所以在室外环境设计中要切实考虑各要素的改变对人的行为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以人为本,切实地考虑各种问题和矛盾,营造宜人的空间场所,舍弃以往的环境设计中只重美学重“图案”的作法。

5结束语

透过领域性在建筑和环境设计当中的应用,可以认识到在建筑和环境设计当中归根到底还是设计人的行为心理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创造环境、改变环境过程当中应时时考虑到人的心理和行为,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矛盾,塑造舒适宜人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布莱恩·劳森著,杨青娟,韩效,卢芳,李翔译.空间的语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志水英树著,张丽丽译,慕春暖校.建筑外部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2篇

设计教育不能局限于知识的认知过程,而是要在课程体系中全面培养学生对设计定位的敏锐感知力、设计分析的洞察力和设计解决的创造力。教育不但要教会学生认识“What”,更要教会学生认识到“How”和“Why”,积极寻求思维转化途径、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新目标

1.关注材料与工艺的选择与运用

材料是家具陈设设计的物质基础,而工艺是家具陈设设计的方法基础,制作模型的过程需要学生实践家具的成型工艺以及形态、材质、空间对于家具设计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到了不同材料的性能和构造方法,从而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家具的结构特性,在设计过程中避免了出现违背材料特性的结构形式;学习掌握常用家具施工机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家具构造中各层结构的连接、嵌缝、饰面的工艺,了解家具施工构造,即“结构+基层+面层”的设计原则和内容。

2.关注家具尺度之于人体工程学和经济考量的运用

家具陈设设计不是单纯的“机械设计”,而是以人为本的“生命设计”,仅仅依靠书本上关于人体工程学的尺度数据,学生无法直观、有效地以科学的观点做设计。因此,在家具实践制作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常用材料的规格,并学会计算和下料;同时,利用等大实物模型可以随时切身感受家具的尺寸和使用功能,并按需调整其尺寸使之舒适、耐用。

3.关注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是设计师的基本技能,在课程中引入团队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提前演练自我发展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团队成员之间在方案选择与优化、材料选择与购买、工艺操作与选择上都会有不同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会实时与同事、业主、工人、供应商等沟通交流,通过教学上的实战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塑造学生积极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仅要学会课本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和做事。

4.关注创新能力和设计素养的养成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3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思维;教学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1],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也必然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是一项目标明确、全面统筹和极具创新的工作,其中以创新教学最为重要。

创新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创新是保证培养创新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关键,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创新要立足实际,明确目标、完善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化理论注重实践,培养即懂理论,又具有实践创新的专门人才,对于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1 教学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从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现状来看,基础课与专业课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能够开设环境艺术“专业理论”课程的学校非常少,理论的不足有专业教学管理者不够重视和师资缺乏两个个原因,即使开设,也大多是基础课教师来担当教学,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们因为创新思维的缺乏而在实践中表现为创新不足,形成缺乏“专业理论”思想指导的设计。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学生来自应试教育,带有应试教育的阴影,使学生形成按部就班的保守习惯,教学以教师、教材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掌握知识。容易形成专业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张皮的状态,也是不利于培养创造力、设计创新的关键。

2 对策探析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何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的融合,理论有效指导实践,实现设计创新,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创新人才是当务之急。

 优化教学管理机制

在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教学管理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尤其是环境美学课程。目前,环境美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空间美学和建筑美学的研究,在城市空间美学和建筑美学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术界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理论深度,开设环境美学课程对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室制”,或者创办社会型设计公司。“工作室制”是指学生在接受统一的综合造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训练后,再进入专业导师工作室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设计公司(工作室)建立既统一,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实践强化理论教学,让理论通过实践升华。高职院校一定要以灵活的方式办学,形成培养产品(即学生)与社会需求无夹缝,培养即懂理论有具有强有力实践经验的高技能型人才。

 创新教学环境

如何实现培养即懂理论有具有强有力实践经验的高技能型人才?创新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是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的保证,尤其是在“专业设计课”的过程化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公司或的课题带到学校里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课外小组中完成,或让学生参与教师接纳到的工程设计项目,在设计的实践中,将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创新教学环境,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专业老师即是老师又是名副其实的设计师。不少老师不仅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而且在服务地方上大有建树,创办设计公司,担当设计总监、设计师,利用项目制教学引入,这些公司作为北海艺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系学生的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实践先后承担完成了无数个设计项目,学生们通过实战设计水平明显提升,教师也通过真实的环境教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服务地方,融入地方

任何一个物质形态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设计出的作品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背景、人文思想观念、民族化特点、经济发展概况、人的思想演变过程等因素具有民族化观念。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通过表象,表现出以物质形态为基础的精神思想,才能对设计有一个全面深刻的把握,设计出符合当地民情、民风易于被人们接受的民俗作品。所以说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强调民族化观念、服务地方的北海概念,在基础课的设置上主动融入北海底蕴,北海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课题构思前的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求学生设计构思前要完成大量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地图、照片和各种调查统计的表格与数据,说明环境特点,提出对环境建筑设计的构思制约性解决办法。教师们积极参与科研申报,通过项目立项开展科学研究有效的解决在服务地方中存在的问题,在服务地方中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地方化有效加强。

北海艺术设计职业的有效尝试,以项目促实践,以科研促教学,有效了开展服务北海的社会行动,也起到传承北海文化的社会使命,真正履行了高校的四大职能。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极强的专业,所以我们专业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不断通过教学改革和新的举措,加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与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人才中,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服务地方,传承先进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丽莉.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构想[J].学理论,2011(22)

[2]石少平.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J].学园,2010(8)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4篇

2设计的基本思路

传承文化,力求推新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它的历史文化沉淀。在景观设计中,学校要做到将历史文化的承接与现代化新校园相结合。科学的做法应当是老校区在改建和扩建时,要在保持传统校园特色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新校区则应该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创新性设计。

注重生态,关怀人文

校园既是文化空间也是使用空间,学校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做到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有效营造出能够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和关怀人的绿色生态校园。

科学划分景观功能区

学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时,要按照学校教育教学功能科学合理地划分教学区、图书馆、足球场场、篮球场以及多功能活动区等。

3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

为了有效贯彻教育部关于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原则,学校应当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努力反映时代特点,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要合理使用校园空地兴建综合建筑,要将学科文化建设与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切实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多方需求。

以雕塑小品烘托深厚文化底蕴

雕塑小品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无论是在教育上还是在人文上都可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景观。它们对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理想情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根据校园学习氛围和学生思想特点设计“梦想之翼”系列校园雕塑,以帮助学生树立和坚持心中的梦想,明确他们前进的目标,增强他们奋斗的力量。

以园林小品增添校园文化情趣

学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园林小品来增添校园文化情趣。例如,亭子不仅可供人休息之用,而且可以给校园带来古代建筑的文化气息;秋千可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快乐地玩耍,放松心情;喷泉既给校园增添生命流动之感,又能成为校园靓丽的风景线。

以植物造景展示生态文化

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校园景观建设,可以突出育人环境,将学科、专业特点融于校园绿化中。例如,淮北地区的学校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可以将乡土树种作为绿化的主要树种,多选用玉兰科、樟科、乔木类等植物,以反映所处的气候特征。还可以在校园内多栽种不同季节的花卉,让校园更丰富多彩,让师生感受每个季节的气息,欣赏到每个季节独有的特色风景。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5篇

以南华大学船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为例,虽依托于母体高校“产、学、研”、“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但有着自身的独立性与发展特点。其中,《公共空间设计》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适用对象为大三年级学生。该课程的先修课为《CAD装饰制图》《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设计》,目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并建立起学生对整个专业的全面、系统认识,同时也是公共空间设计课的知识基础。公共空间设计课程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各种艺术处理手法进行空间功能布局与设计项目训练,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艺术创作能力为前提,强调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内在关联性与逻辑统一性。如何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核心知识与设计技能,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成为公共空间设计课不同于其他专业必修课的显著特点。

二、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如上所述,独立学院需要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构建一套完整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思路,采取“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循序渐进的思路进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1.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需要确切的目标。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总体目标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知识目标,需要学生掌握概念、功能、设计的前提与思考、设计的表现手法;一个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公共空间功能规划能力、施工图与效果图表现能力、设计实践与综合管理能力、项目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能够学以致用才是关键。适用于独立学院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目标应具备发展性:第一,引导学生重视并掌握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第二,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第三,引导学生自主的树立问题意识,能够结合实际能动地吸收知识。2.课程内容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涵盖的空间类型较广泛,在理论和实践跨度上具有交叉综合的特点,大量的知识点与有限的课时是首当其冲的矛盾问题。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内容可以有的放矢,分为两大部分,其中设计1以办公空间、餐饮空间为核心;设计2以商业展示空间、娱乐空间为核心。除此之外,重难点不突出、内容不能适时更新也是一大现实问题。如今,在设计观念转变、建筑趋向一体化的形势下,仅仅讲授功能单一的公共空间无法顺应时展的需要。以建筑综合体设计内容为核心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包含居住、办公、餐饮、商业、展示、娱乐、观演空间等,将其概括为办公综合体与商业综合体两大模块,这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更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3.课程方法设计。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让独立学院的学生获取充分的职业能力。针对该课程发展性目标的特点,可将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为专题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专题教学法突破课程教学大纲的局限性,通过拟定若干个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设计专题,经过系统的整合,让学生把握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和知识点。分组教学法是建立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之上,将学生分组并围绕特定的专题展开教学,激发竞争意识并调动学习积极性。模拟教学法主要环节为创设情景,模拟项目实施全过程,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投影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带入真实的项目环境中,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课程评价设计。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评价形式较为单一,仅以课堂平时表现和设计作业作为主要评判依据。多层次、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才能将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因此宜采取校内外结合的评价形式,包括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一是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出发,通过调研报告、文案撰写、设计制图与表现、PPT答辩、考勤与课堂表现等几个方面来考核;二是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通过实习单位的专家评估,包括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建立起动态的评价系统,使教学更接近行业标准。

三、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专题式教学策略。专题式教学主要是将教学内容以专题的形式分阶段进行,每个专题有着独立的教学主题,具有体系化与针对性的特点。在公共空间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先修课程与辅修课程的特点,设置办公综合体与商业综合体两大不同阶段的专题内容。从居住空间设计到公共空间设计1的学习,就是从家装思维向工装思维的转变过程。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具体设置“SOHO居家办公—商业办公间—办公综合体—餐饮”的专题衔接;公共空间设计2的专题教学思路为。“商业综合体—酒店综合空间”。每一个专题都包括理论与实训环节,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2.模块化教学策略模块化教学主要是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单元模块,并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调研法、实验法等多元综合化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模块化教学往往与专题教学有机融合,才能起到以点带面、系统化的教学效果。公共空间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构建就是建立在专题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例如:商业综合体专题划分为展示、卖场、餐饮几大模块,模块之间可自由组合,可以自主选择“展示+卖场”、“展示+餐饮”、“卖场+餐饮”等多种组合形式,将每个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整合,提高专业学习质量。3.报告式教学策略。报告式教学的传统形式是聚焦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的意识。本文阐述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报告式教学与传统形式有很大出入,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其中,教学主体不是教师或者专家,而是学生,将室内设计竞标的方法理论与实训专题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上台汇报PPT,教师与部分学生组成答辩小组,全程模拟室内设计竞标阶段的全过程。报告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学指导的效率。

参考文献: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6篇

(一)积极吸收外来生态性发展的成功经验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要理性对待,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盲目照搬西方国家的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趋向发展的有力措施设计,这样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很可能会将两者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所以在借鉴西方生态性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国的古典美学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符合我国环境艺术生态性发展的设计,调动我国本土设计师的积极性,保证其持久发展。

(二)加大本土生态文化的发展力度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渐提高,西方国家不惜利用文化倾销磨灭国民意识,在环境文化设计盲目跟风的过程中大量不伦不类的作品出现,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建筑材料,而且破坏了区域的整体美感,例如北京作为我国几朝古都,一直以大气恢弘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色调”,而中央电视台新办公大楼的出现打破了其城市的整体设计,不仅没有给人现代建筑的时尚感,反而因无法融入城市建筑风格而饱受争议,由此可见本土生态文化是生态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抛弃它生态性发展必然无法实现[3]。

(三)正确对待传统生态建筑

传统生态建筑不仅体现了区域的民风民俗和自然环境,而且聚集了区域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沉淀,所以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在建造或改建,不能盲目的拆毁,传统生态建筑具有不可复制性,损毁后其历史价值将彻底消失,甚至使区域的特色也随之消失,所以要正确、慎重对待传统建筑,例如北京菊儿胡同旧区改造工程就是成功的设计案例。

(四)尽量控制消费主义对生态型发展的操纵力度

“消费主义”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比较盛行,我国“消费主义”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影响,所以要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生态性发展首要措施就是正确对待西方外来文化,树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本土文化,为居民建立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以绿色为本的消费观念,是生态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7篇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要能够通过外在的形式进行表达,也要结合传统文化的理念,将其融入到环境建筑理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展现丰富的外观形态的同时,将传统文化充分地体现出来。如今,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主要的表现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图形的应用

传统的图形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直接附着在某一项现代的载体上,这样便能够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环境,也能传达出传统文化中图形本来的意义。这种直接的运用体现的是一种整合的观念,也是一种积极的创造和创新,同时,需要考虑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契合,这样才能充分地表达出图形的意义,赋予现代环境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上海的经贸大厦虽然建设历史较为久远,而且设计者不是中国人,但是,其形象和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却符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这是因为其设计师受到陕西大雁塔的启发,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到了钢结构的建筑中。

(二)情感的表达

在古代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大多使用含蓄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无论是外观还是室内布局,都通过合适的物品陈列和文化图案来承载文化情感,这种表达手法被称为隐喻。在现代环境艺术中,这种隐喻的表达方式仍然受到青睐,通过各种传统文化因素组合的方式来表达环境本体之外的情感,这也是传统文化独有的表达方式。

(三)形神并举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对于传统文化元素应该用现代的审美观点进行审视,并且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艺术手段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其在线条表达上具有长宽度和方向,同时,也带有强烈的厚重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能使环境艺术设计充满诗情画意,也能使传统文化的精神获得更大的展现空间。如著名的苏州博物馆,既有传统的文化元素,又不乏现代审美概念,多层石板组成的山水结构充满了中国情调。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构思

(一)自然环境与色彩的搭配

在自然界中,色彩的呈现是多种多样的,而往往很多鲜艳的色彩所占据的比例都相对较小,当人们长期处在颜色纯度较高的环境中时,就会产生视觉疲劳,这从古人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大自然的描写往往都充满了太多美好的向往,一片绿色中闪耀着鲜艳的花朵,总是那么夺人耳目。人作为环境中的主体,天生对大自然有亲近之意,人性中隐藏着对美好、和谐事物的倾向和喜爱。人不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自然也在人的情感渲染下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时会不自觉地得到熏陶和升华,所表现出的行为和形态是最亲切舒畅的,这是经久不变的原理。但是,我们要明确的是,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就如同笔直的树木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弯曲之处,正是这种天然的、不加修饰的自然美,才能给人以舒适、自然的感觉。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来说,对于色彩的把握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搭配,要能够从自然界中吸取更多不加修饰的自然元素,也要注重现代社会审美概念对于颜色节奏的均衡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完美的环境艺术设计。

(二)自然环境与文化的融合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8篇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环境艺术设计往往是基于人们对审美的具体要求,并针对其所处的环境不断完善的一种艺术形式,更加重视个体需求,更加强调独特效果,突出了和谐美、动态美以及特色美。具体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审美与实用的结合。环境艺术是基于人类客观需求而产生的,借助于一定的艺术手段,能够帮助人们在有效利用环境的同时,还能够享受设计带来的美好意境。第二,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自然环境,必须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最终所设计的成果也是以满足人类根本利益为基础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是具有一定服务性质的,这恰恰体现了其具有人文性。第三,多样与整体的有效融合。一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当从宏观上树立统一的、科学地思想观念,从而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作品;另一方面,环境艺术所针对的人群是不同的,所需要的素材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多样性。第四,积极性与无害性。所谓积极性,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往往是值得肯定的、值得称赞的对象;所谓无害性,就是指这种再造美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尝试与规划,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之下进行的。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

在艺术设计领域,设计师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参杂个人主观色彩,当然,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亦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展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完美地融合自然与人文的特点,设计师需要添加一些个性化设计,以此来帮助受众突破原有的羁绊,从而获取更多意想不到的感受。

1.个性化设计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产生了一股反对摩登主义建筑的思潮,紧接着,理论界出现大量相关理论,其中,多元论便是应运而生。实际上,这种理论恰恰与中国古老的“移步换景”是相互契合的。例如,著名的“苏州园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互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从这一角度上分析,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环境设计师,应当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基础上,借助于更加科学、合理的艺术形式进行再创造,并使最终作品遵循客观规律,以此不断寻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个性化设计受制于环境艺术风格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否认,个性化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概念化、抽象化的过程,即便如此,也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人类对大自然的进一步探索。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多数设计师总是倾向于空间设计理念以及空间文化形式的现象表现,殊不知这种过分的关注会使其忽略对于人本身的生理需求,因此,个性化设计从一定程度上是受制于当代环境艺术风格的。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9篇

我国部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我国各地区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借鉴的是西方的学院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并没有很好地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这一原因导致我国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教材使用周期过长,内容更新不及时,无法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时代要求相联系。教学过程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需求,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2.教学过于注重理论

环境艺术设计极强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社会环境的实际需求,在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力求培养出理论与实际结合、艺术感与专业技能兼备的综合性人才。但在我国部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由于师资力量和其他外部因素的限制,教学过程仍旧沿袭旧有模式,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据调查,目前部分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兴趣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第二,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内容复杂、知识面广的综合性学科,学科的复杂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单一化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市场环境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要求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市场环境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操作能力要求

不同企业对环境设计专业性人才的要求大体相同,即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良好的操作能力是保证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但目前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实际工作能力,无法胜任相关岗位,出现专业人才大量流失的不利局面。

2.设计意识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原有环境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艺术再设计,这就要求设计者应充分了解不断变化的环境,针对不同的环境情况提出应对方案。优秀的设计意识能帮助设计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外部环境的不足,及时产生设计创作的灵感。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应注意培养自身的设计意识,实时了解环境的变化情况,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实现设计能力的总体提升。

三、实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通过分析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可知固有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其局限性日益明显。因此,应从多方面实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1.突出地域设计特色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环境下,只有民族特色明显、辨识度高的环境设计风格才能历久弥新、永葆活力。我国地域差异明显,各地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各地区应将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与最新的社会需求相结合,形成新的设计理念和特色鲜明的设计风格。高校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突出民族特点、保留区域特色。如,苏州地区高校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时可加入当地园林文化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设计素材。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方法。一方面,可适当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如民间印染工艺)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另一方面,可组织学生对民族特色明显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自主研究中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构建综合学习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具有明显的学科边缘性和极强的综合性,它涵盖了历史人文因素、文化特征因素、地域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等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理解环境艺术设计,为学生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提供多渠道的信息来源。高校可与有关社会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产学合作教育基地,有批次、有顺序地安排学生到教育基地实习,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在实习过程中,可安排具体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工程艺术设计实践操作,自主完成课题任务,可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在评定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身操作技能的优势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完善自我。3.提高教学内容高效性理论知识始终服务于实践。环境艺术设计应立足于当前的市场环境,针对市场实际需求改进固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保持教学的时代性。首先,根据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要求,结合教学经验,在充分了解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后,调整既有教学内容。可合理删减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添加与市场联系度高的课程,提高课程实用性。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证课程内容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重复教学的问题,有效改善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情况。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可加入案例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段教学内容的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还能有效提高学习的连贯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培养创造性思维

环境艺术设计是在结合原有环境特点和社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既定环境进行设计创新,实现环境艺术创新再设计。创造性思维是在突破常规思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新颖思维产物。创造性思维能帮助设计人员突破既定思维模式,进行更加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对设计人员顺利开展设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外,高校可成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实现思维模式的创新。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10篇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具备普遍性,对经常出现的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改进,就消弱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进一步影响教学质量,而要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如下相应对策。

课内实验环节

环境科学专业普遍存在着实验教学环节薄弱及不全面的现象,使得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或不配套,二者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力较差。就以淮阴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实验课程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四大基础化学实验;二是专业性实验,主要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等实验。

就基础性实验而言,在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尽量多开一些与环境科学专业结合较为紧密的设计性实验,适当增加环境专业相关仪器分析试验学时,精简无机元素化合物验证性测定,减少重复性的有机合成实验,帮助学生提高实验主动性,从而为后续的专业实验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就专业性实验而言,实验的设计与开设尽量具备典型性,尽量能囊括这一门课程的方方面面,精简重复性的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探索性实验,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另课内专业实验的开设也尽量做到全面,既要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实验室操作的实验,也要包括环境土壤学、环境生态学等野外操作的实验。

实习环节

实习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见习及毕业实习两部分。就专业见习而言,应避免以往乱看一气的传统,在兼顾全面的同时也应突出重点。应让学生全面了解见习单位的组织结构、运行情况及废水、废气、固废等处理工艺流程,另需适当延长见习时间,从而使学生的切身体会更深刻,进一步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毕业实习而言,应摒弃学生自愿参与的方式,强制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并在实习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写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这样才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可增强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另可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以满足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同时也可缓解校内资源匮乏的现状。

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设置的合理与全面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这一专业的认知深刻以及实践教学的好坏与否。因此,在制定课程设计培养计划时,应尽量做到合理与全面。不仅需开设环境工程设计课程,其他诸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态学等课程的课程设计也需开设。另各课程的课程设计内容也应具有代表性,如环境工程设计内容可偏向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方面,而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设计内容可偏向环境影响报告表或报告书的编制等方面。

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本科学历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显得至关重要。毕业论文(设计)可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一般由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并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素养,毕业论文(设计)应注重以下环节:(1)选题。论文选题应集中在当前比较现实或前沿的环境问题上,可由导师出题,也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拟题目,并尽量做到“一生一题”,避免传统“多生一题”的现象。(2)大纲及技术路线的制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确定后,可要求学生在2周时间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独立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在与导师讨论后拟定出论文大纲、制定出合理的论文技术路线。(3)论文的实施和撰写。论文的实施和撰写阶段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遇到问题可与导师相互讨论,导师也应严格控制,要求学生应有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避免学生出现剽窃、大面积引用、学术不端等现象的发生。

2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11篇

最后讲述了环境设计的创新。

关键字:环境;设计;设计要素

Summary:T,.

Keyword:Environment,design,designmainfactor

园林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民族习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园风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中国人乐观平和的人生观及其对自然的哲学观,而形成风格独特的中国园林。一般人将中国园林分为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而至今流传最广的便是私家园林。回观今人所建之园林,由于受现实环境、材料来源、匠师的训练及社会背景等种种限制,使我们要建造一座具有传统风味的中国园林,已非易事。

一、阐述现代的环境设计

①何为环境设计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例如为人们漫步、休憩、晒太阳、遮荫、聊天、观望等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与交通的关系,考虑到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的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现代主义、折衷主义、分解与拼贴、不相关秩序体系的重叠、历史或文脉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隐喻与象征、甚至幽默都成了园林设计可以接受的思想。但是,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阵营中,绝大多数设计师仍然视传统为设计的根基,在造型上仍采用理性方式去锤炼形式与探索空间,仍然以和谐完美作为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当然,这种和谐完美不局限形式本身,而是形式与现代园林服务于社会和人的诸多功能与需求的统一。

由于西方现代园林吸收了东方文化——中国传统园林的紧凑、自然与人工相辅相成,其简洁的形态正合现代主义的胃口。这些影响形成了现代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构图中强烈、简洁的几何线条;自由运用多种形式。植物只是园中的一种造园素材,而不像在传统庭院中被作为主要内容。植物以自然形态为美,人工修剪或造型日渐稀少;用流动的线形或形体产生活泼与明快的空间,而不是仅用轴线或视线组织空间,重视经济可行性与空间的多用途性,追求非对称构图和动态平衡,注重具有亲切感和适于使用的室外空间创造;住宅庭院设计中,重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室内生活在室外庭院空间中的延伸,还有非传统材料的使用和传统材料新的用法。

对于我们设计者来说,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宇,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物体,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物体,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物体,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物体,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

②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设计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人类生活的环境景观,实际上是人类的欲望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在不断地为实现某种欲望而改造和创造景观,直至其实现了这种欲望后,新的、更高的欲望又引诱他去追求、发明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从而在大地上写下新的景观。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从田园到花园,到公园,直到高科技企业园,都充分反映了人类在科技进步的帮助下,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历程。

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除建筑师外,城市规划师、园林设计师和雕塑师都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他们各自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和处理方法。比如园林设计师精通绿化,对植物种类和季节、土壤的适应性研究非常熟悉,还能够设想各种时令的景致变化;建筑师对营造的技术感兴趣,他们研究的是砌筑、搭建和形式,对于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室外空地尤为热衷。现代艺术的手法更富于想象力和整体意义,这首先需要参与者整体的观念更新,跳出栽绿篱、埋栅栏泛泛的处理方法,放弃狭隘的行业偏见。这是发挥想象力,创造场所特征与整体环境相映生辉的基本前提。

二、随时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①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这些先天性差异原本是各个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在历经漫长的适应性发展后,所形成的自然选择,它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样式奠定了基础。我们应清楚,所谓地方性原则并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难以与大多数现实的设计相对照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它首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因为设计项目从来都是具体的、带有特殊条件的。不论在北京还是上海,在中国还是法国,设计的着眼点首先是要对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其次,从建设坏境的角度来看,评价一个具体设计的成败与否,一定要使之与所在环境的总体风貌相联系,因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注定是要以环境个性的存在作为资源和文化价值的依据条件。

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1)注重追求城市空间的趣味性。(2)与地方景观特征和环境特征相呼应,使当地特有的风土文化价值得以保持和张扬。这样产生的新环境才能自然地溶入地方生活中去。(3)强调景观道的设置,为行人提供舒适和便利。景观道包括专用的和与城市干道同向的步行便道。后者则在保障一定宽度的同时,要求有绿色屏障与车行道相隔。另外,建筑底层的细部设计亦是为景观道创造情趣的重要手段,需要予以重视。(4)强调设施多样化和完整程度,注重使技术的细节在应用中得到鲜明而有趣的表现。(5)重视环境艺术作品的创作实施,使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界线变得模糊,从而表达出生活艺术化的理想。

②环境设计所涉及到的要素(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即Space,它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出来的。场所即Place,也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的,但是限定得不如空间那么严密精确,它有时没有顶面,有时没有底面。领域即Domain,它的空间界定则更为松散,这个概念最初出现在动物界。如一只老虎,一般活动出没的范围约为几平方公里,这一范围内一般不会出现第二只老虎,这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是这只老虎的活动领域。空间、场所和领域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空间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的,场所则是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领域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的边界界面多以空间为基准,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则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

③设计要素的创新

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最引人注目并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现代面貌出现的设计要素。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的西蒙(JacquesSimond)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设想,用点状地形加强围合感,线状地形创造连绵的空间,对法国现代园林设计师有一定的影响。瑞士的克莱默(ErnstCramer)为1959年庭园博览会设计的诗园中,运用三棱锥和圆锥台组合体,这些地形就像抽象雕塑一样,与自然环境产生了鲜明的视觉对比效果。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园林及环境设计的要素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宽广与自由。由埃里克森建筑事务所(ArthurEricksonArchitects)设计的罗宾逊广场(RobsonSquarePark),水池、瀑布水景与省政府办公大楼融为一体。巨大的水池位于楼顶,犹如“天池”,水从屋顶倾泻而下,形成了巨大的瀑布。除了体量外,水景设计在手法上也异常丰富,形成了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与引导等水的特性与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整体水环境设计,既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了城市环境,又可供观赏、鼓励人们参与。

④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例如,纽约观景台公园和横滨美术馆前广场公园虽然都不大,条件也不复杂,但公园设计视线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间划分明确,细部考虑周到,反映了现代主义手法在当代园林中的广泛应用。大自然是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许多作品的重要灵感之源。在深刻理解大自然及其秩序、过程与形式的基础上,他以一种艺术抽象的手段再现了自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移植或模仿。哈普林对自然现象做过细致的观察,他曾对围绕自然石块周围的溪水的运动,自然石块的块面形态及质感,做了大量的写生与记录。在这些研究中,他体验到了自然过程的抽象之道。例如他设计的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Portland,Oregon)伊拉•凯勒水景广场(LraKellerFountainPlaza),从高处的涓涓细流到湍急的水流,从层层跌落的跌水直到轰鸣倾泻的瀑布,整个过程被浓缩于咫尺之间。

⑤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对文脉的深层阅读要求深入到一个场所的精神领域之中,并关注到传统的阻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设计实际上都是在创造一种场所,只有更倾心地体验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充分揭示场地的历史人文或自然物理特点时,才能领会真正意义上的场所精神,使设计本身成为一部关于场地的自然历史或演化过程的美学教科书。法国园林师谢墨托夫(AlexandreChemetoff)在拉•维莱特公园(ParcdelaVillette)中设计的下沉式竹园(TheBambooGarden),有意识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线设施,给水干管、排水管、电力管纵横于场地之中,让人们了解到这一小小的绿色空间实际上是城市庞大聚集体的一个“碎片”。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12篇

摘要: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依托,通过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对比,论证建立工作室制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必要性,探讨如何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使专业学习与项目实践相结合、设计教育与社会服务一体化,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专业项目

引言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持续扩招,对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展开了积极的探索,重新审视传统艺术设计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吸收了许多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相继成立以专业项目为导向的各种类型的工作室,逐步探索和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对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艺术与技术并重的设计教育模式。

1传统课堂与工作室制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课题、学生完成课题。在这种教条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下,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实质性的专业互动和经验交流,课题设计主要以迎合教师的个人判断为目标,教学内容也数年一成不变,忽视了社会实践环节的引入,与社会脱节,成为象牙塔内的理想化设计。而事实上设计专业高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除了掌握普遍性的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还要能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去,在时间和项目的历练中传承和延续设计思想,这是设计专业的特别之处,是不可能在传统课堂中靠单一枯燥的理论传授而得到的。理论可以传授、技术可以训练、艺术可以培养,而设计智慧需要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工作室制教学可以说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于实践类的课程热情更高。在以专业理论和项目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室教学中,将理论传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完成项目、设计实践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项目内容与行业最新技术紧密结合,所接触的专业知识更综合、丰富,使学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现实行业中的发展态势、决策过程、材料与工艺流程、经营理念等,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实用性;另外,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根据各自的能力、性格和所长,分担不同的工作任务和角色,使学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培养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积累社会经验,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工作室制教学比传统课堂教学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在培养设计人才上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2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工作室的必要性

在我国现行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和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亟需建立更为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以工作室为单位的实践教学模式,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设计专业人才搭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对学生而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学好这门学科,不仅需要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要切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下,可以使学生得到开放式的综合能力训练,提升学生胜任本行业需求的各类工作岗位和具有行业要求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学生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此外,学生分组参与项目,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使得沟通更为顺利,气氛轻松,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营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对教师而言

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中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执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要有能力很强的学科带头人作为负责人,要有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的学术团队作为教学师资支撑,这样才能保证设计项目的到位,并且有足够的力量完成设计和教学任务。在这样的平台下,原本只担任几门课程的专业教师需要转型全面负责或协助指导设计课题与实际项目,若只有单一的知识背景显然难以胜任,因此,在职教师必须不断地对专业知识进行自我完善和拓展,使自己成为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拥有精湛的设计技能的专业设计教师。

对学校而言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自身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要与工作室实践结合起来,工作室制体现了教学模式的人性化和与时俱进。对于学校而言,以工作室为平台参与社会项目,有利于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校企合作,可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培养出专业过硬的、受企业欢迎的设计人才,为社会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学校口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实践型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以工作室为平台还能积极促进优秀师资的引进,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因为在不断的校企合作中,创造了接触社会优秀人才的机会,从而使得引进行业中的优秀设计师成为可能。

对企业而言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就业情况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四年本科教育毕业后,还须经历2-5年的工作历练,才可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逐步转化为初步独立的设计观和审美观。而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来重新培养一个缺乏实际经验的人才,但事实上这个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程序,还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代替学校完成了。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校内校外实训紧密结合,强化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相融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为企业提供了一种能够上岗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同时也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3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相继建设了各具特色的工作室制全新教学模式。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基础,由专业课老师带头、学生参与,组成项目研究的师生团队,具备一定的设计研发实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产——学——研、课堂——工作室——社会实践的系统教学模式。

模式建构

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是人类生存空间环境的营造,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空间科学化和艺术化、材料与施工工艺、室内外环境设计和陈设设计等几个方面。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以该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工作岗位的专项能力需求为依据,设立不同类型的工作室,主要包括:室内设计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材料与施工实训工作室、设计表现与绘图工作室、模型制作工作室等。每个工作室由独立的教学团队负责,学生的专业课程是以工作室为教学平台、以项目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待学生进入特定的工作室后,在项目实训中掌握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例如室内设计工作室与景观设计工作室是专业项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典型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与方案设计能力,艺术修养及设计理念相对成熟的学生适合选择此类工作室,进入工作室即面对相应的行业工作岗位,在岗位上参与项目实践;材料与施工实训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管理能力,以及对施工工艺和装饰材料的掌握;设计表现与绘图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利用手绘工具或电绘软件将设计思想表达出来;模型制作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把握设计的能力,加深对设计的理解和掌控,充分发挥创造力。

教学形式

工作室教学主要以专业课题或项目教学的形式展开。专业课题的设置应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教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探讨,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自学能力和设计掌控能力,强调市场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项目教学是以完成项目、设计实践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由工作室教师洽谈、承接实际项目,或以当学期进行的某设计竞赛为完成目标,项目的选择应与时俱进,并根据教学计划来制订教学方案,校企教学团队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下达项目任务,有条件、有目标地组织学生参与,在学生完成从沟通——设计——施工——后期维护这个基本的设计过程中,验证和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环境艺术设计技能型人才“创新+实践+管理”的核心能力。

教学内容

对于工作室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同时参考学生的专业水平、学习能力和教学计划等因素。例如在景观设计工作室的教学中,结合专业项目,既进行理论讲解,又要有实地的项目考察与调研、材料与施工流程的实训,以及具体的设计创意等,按照行业的工艺规范与技术标准来顺序实施。项目来源最好是行业的真实项目,也可以是当学年正在进行的相关设计竞赛或者虚拟项目,项目的选择要具有直观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研究和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运作方式

工作室实行双向选择的制度。学生通过1-2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后,根据期末评价、职业规划、兴趣爱好、工作室特色等,进行师生互选。学生进入相应的工作室继续深造学习,进行项目实践,组成初具设计研发能力的师生团队,形成产——学——研、课堂——工作室——社会实践的系统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为工作室和学院建设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问题与思考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工作室可能会面临设计项目无法到位的情况,此时应该如何把工作室教学顺利地开展下去?工作室的成立并不是首要为了经济效益,它首先是作为一个学校的教学平台,更多的作用应该体现在教学方面,工作室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的项目活动,在没有实际项目的情况下,专业老师可以通过虚拟的项目来实现教学活动,或者是组织学生参加当时期行业内的相关设计竞赛,提升学院知名度,同时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在真正接到项目时有足够的技能和水准去完成设计和教学任务;此外,在工作室成立之初,学校可提供一定的教研资金来支持工作室教学活动的开展,步入正轨后即可实现自给自足甚至盈利。

4小结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综合的教育教学平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业、就业意识,增强了教师责任感,促进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教师们在实践中教学,教育与实践一体化,形成产——学——研、课堂——工作室——社会实践的系统教学模式,当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许多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但无疑应该是当前形势下最符合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趋势的有效模式。我们应继续在专业项目的教学实践中突破传统观念,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创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更好地为国家经济、文化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薛开,《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陈燕,江彪,《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1,(8).

[3]吴国强,《设计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模式探究》[J].《装饰》2004,(9):98-99.

[4]傅祎,《以专题研究为导向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初探》[M].《第三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论文集》2008,(11).

[5]张锋美,姚蕊,《以“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6).

[6]陈旭阳,《项目教学的开发原则和教学流程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7]宁绍强,穆荣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10).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13篇

环境设计专业从70年代起步发展到今天,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越来越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无论是从3DSMAX到AUTOCAD软件掌握,还是从施工图的绘制到效果图的表达,亦或是与甲方交流时的手绘沟通能力,都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动手实践水平。有没有动手操作能力,是制约学生步入环境设计职场的一个巨大的门槛,更是职业生涯晋升的一个重要能力要素。

(二)表达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从业者需要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来完成与客户、上下级同事以及与其它设计流程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的任务,而这正是许多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弱项。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加大课上进行设计表述的强化练习。

(三)学生的知识储备

环境设计专业是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到建筑、景观、园林、室内等设计范围,涉及学习的科目包括生态学、环境心理学、历史、社会学、相关技术与工艺等多学科。因此,需要相当的知识宽度,要求真正做到“厚基础、宽口径”。没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的积淀是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环境设计师的,同时也就要求学生能够在进入大学后有更宽广的视角和涉猎专业相关知识的能力。

二、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特点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笔者以所在单位天津商业大学_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二三年级学生为主,做了一个专业性的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在入学选择环境设计专业时,有将近53%的学生并不了解环境设计到底是什么、需要学习什么、做些什么,更多的是听高中阶段的绘画辅导老师推荐、听朋友提起或是家长的意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之甚少,这样的结果就是对专业本身的知识没兴趣,遇到学习困难就会选择放弃。(一部分学生刚刚二年级就下决心不学这个专业,但问到喜欢什么,将来干什么时却完全答不上来)。这样的开始,就为今后四年的学习生活埋下了隐患。

(一)自信心较差

在试卷调查中,只有34%的学生对自己现有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满意。在入学之初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普遍持有不认可的态度,对别人问起在哪学习等问题比较敏感。绘画和文化课水平相较于一二本学校和专业美术院校来说,基础薄弱。选择来校就读和选择学习设计的原因多数不是自愿。对学习这件事自信心不足,甚至失去了兴趣,在今后的学习中不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多数处于“混文凭”的学习状态。

(二)自控能力不强

(三)家庭因素

独立学院的学费相对比较高,家庭条件比较好,同时也形成了学生过分依赖家长的问题。许多学生不努力学习的根源就是认为在大学期间只要一个毕业证就可以了,将来关于就业的问题家里已经为自己铺垫好。这也是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惰性的主要原因。

(四)学习态度

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学习主动性,不愿意主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完成教师留给的任务时,只将其作为“作业”来完成,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遇到困难无法完成就丢给明天。完全不能按照职业的视角来看待教师所留的作业,不能明白以后的职业生涯每天都会面对类似的案例。

(五)思维特点

独立学院艺术学生相对来说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多才多艺的学生较多。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相对活跃,渴望表达自己,期望获得他人承认。这也就要求教师在任课的时候,要根据不同课程需要,和学生一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公立大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许多独立院校兴起,在招生过程中进行大规模扩招。这种扩招在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的素质,但是每到毕业季,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一时间,社会上适合高等教育人才的工作岗位并没有增多,于是用人单位不断提高对人才的要求,这种相对过剩的状况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而且部分用人单位尚存在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歧视,这样的形势对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无异于雪上加霜,独立学院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是社会的大问题,对一二本院校同样难以解决,但是对于靠特色办学的独立院校来说,寻求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改革,是学院发展的必要条件。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衡量院校办学的质量重要标准之一。若要更好地关注独立院校的发展,就必须对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根据每年笔者所在学院专业的调查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率反倒是高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但是究其原因,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一部分原因是环境设计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社会需求量不断增长,行业内高级设计人员与低端绘制人员都还有巨大的容量。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父母家庭的关系,找到了工作。这部分学生的工作,大多数是与四年所学的专业没有多大的关系。学生在这个时候就要面临是否要放弃四年所学习的专业问题。

四、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内涵建设思考

独立学校的环境艺术教学,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如何让独立院校的毕业生在社会更有竞争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环境设计人才,独立学院中的环境设计专业如何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相关教学及管理方面的改革等问题是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这对独立学院和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认为,应该努力将课堂中的设计实训向学生毕业工作中的真实状态靠拢,从教学的过程、管理方法、手段等方面下功夫,贴近实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转变考核过程

在教学中,针对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引入具有专业教学针对性的设计过程管理模式,转变以往设计课程只重视作业结果的考核方式为重视过程,兼顾结果。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实训进度安排,每天实训应量化考核的内容,达到的标准,考核的结果,提出的意见,完成度等内容,严格执行计划中的时间、进度、质量的安排。并制定数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力求达到每名参与设计的学生都能在关键节点时在课堂上进行设计表述,方便教师把控学生的完成进度,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

(二)创新管理手段

在教学管理中,相比一二本院校,独立院校的教师更应该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制定新的管理手段。例如在笔者所在学校的环境设计色彩写生课程教学中,就创新性的引入了教师审核盖章的新方法。教师每天都进行写生作业的审核,只有通过的作业,才会在作业上盖章,作业最终才能上交。在这种方法使用前,无论教师要求学生最终上交多少张写生作业,最终的作业水平都差强人意。而使用这种方法后,学生的作业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质和量都得到了保证。

(三)探索切实可行的校内实践基地的运作方式

所以在教学上,可以适当的增加学生的校内实践课程,敞开思路,发挥独立学院优势,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可以在校内实践基地的运作模式,这是加强学生实践机会的重要方法。

(四)提高专业教师职位吸引力

任何一个行业的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竞争,而教师职业对环境设计专业的优秀人才吸引力不高。学校可能需要和设计公司去竞争优秀的专业人才,而无论在待遇、福利等吸引力方面学校可能都无法与设计公司进行竞争。而学校又是培养未来设计师的地方,不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来学校当教员,就永远解决不了提高、引领社会设计水平,提升独立学院竞争力的任务。所以提高专业教师职位吸引力,增加专业软实力,是独立院校能够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

(五)拓宽教师来源

因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的特殊性,多元化的引进教师,增加教师的毕业院校种类,避免专业的“近亲繁殖”。突出独立学院自主办学的特色,引进一线的设计师和一流大学的教师在学校进行任教、讲座,为独立学院和本专业注入新的知识和理论,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14篇

(一)改善人们生活环境

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式是庭院设计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其设计的主要目标,由其是居住用的庭院,其对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作用更为明显。第一,其能净化庭院空气,在我国的庭院设计中,主要以自然设计,也就是说自然植被的种植设计为主,花、草、树都是庭院设计中的主要要素,因此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绿色设计,绿色植被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此类庭院设计整夜对净化空气有着很好的效果。第二,其能改变单调环境,这种意义在视觉上是极为明显的,普通的庭院一般色调单一,使其显得空冷,而经过艺术设计,一般能为其增加诸多的内容,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

(二)增强庭院实用性

实用性是庭院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之一,庭院本来就是为方便居民生活而留出的,实用性是其最为主要的特性,如果因为艺术设计而使庭院失去了原本的实用性,那艺术设计是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但是随着庭院艺术设计的进步,这种问题却被避免了,甚至通过艺术设计,还能增强庭院实用性。首先,一些设计在艺术的本之中本来就还存在实用价值,例如花草,其不仅有艺术价值,更具有净化环境的价值。其次,针对性的环境设计还能增强设计实用性,例如在一个较大的庭院中设计一块菜园,不仅能调和氛围,更能进行果蔬的栽种,使庭院在应用当中有着更多的功能。最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其设计已经可以做到不影响庭院设计实用性的地步,例如一些空中景观、平面墙壁装饰等都不会再占用过多的庭院空间,使庭院原先的价值得到最好的保留。

(三)提升庭院文化气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在今天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解决,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因此精神文化需求变得越来越高,这使得庭院环境的艺术设计变得越来越必要,文化气息的体现也成为了庭院环境设计的新追求之一。在庭院设计当中,我们的设计更加关注了文虎气息的提升,例如用一些艺术品作为装饰,或者与园艺设计、绘画艺术、音乐等相结合,使得文化气息更为浓厚,当然,这些都属于高端设计,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还只是小范围的。

二、庭院环境艺术设计的注意事项及措施

(一)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设计的一大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在任何设计中都是要适用的。庭院环境艺术设计尤其是涉及环境改造或者植被种植的方面是必须要因地制宜的,与当地环境相冲突很可能会造成设计花费高、设计质量差、实用性差等问题。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应当尽量多考虑当地的环境因素,避免与环境相冲突。例如在植被选择上,尽量选择当地植被进行栽种,使其能够更快的适应环境,避免后期问题。又例如在一些小型建筑上,也要考虑一下当地的岩石、土壤、气候等,使其能有一定抗外力能力,避免因环境造成损坏。

(二)功能设计

功能就是庭院的作用,我们现在的设计要求不破坏庭院的原有功能,又能为其添置观赏、娱乐等新功能,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应当尽量减少面积的占用,而且设计也应当贴合庭院的具体装况,避免造成遮光、挡路等问题。另外,在设计中我们还可以在庭院里加入茶桌、棋牌桌等,增强庭院娱乐休闲功能等。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第15篇

眼下,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正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转变。居住空间大、生活环境舒适的低密度住宅,越来越受到购房者的欢迎。近年来,低容积率的别墅房销售量一直走高,正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现在,许多住宅小区的一大特色就是整体的优美怡人环境,许多购房者正是冲着这种小区的氛围而竞相选购。

“消费者买的不仅仅是房子,还有恬静幽雅的环境。”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如是说。

而恬静幽雅的环境,则需依赖于环境艺术师的创意设计。

景观设计师“一将难求”

要做到这一点,拥有更多的优秀环艺景观设计师,乃是关键。

然而,如今要找到一名优秀的环艺景观设计师谈何容易。景观设计师为何如此稀缺?华东师范大学环境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海归学者徐思基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国内高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环艺景观设计专业,一般只有园林设计专业。国内对环艺景观设计师培养方面的欠缺,造成了这一类人才的缺乏。几乎业内所有的景观设计师均为建筑、园林专业“改行”。再加上国内景观设计本来就起步晚,缺口大,也造成了这一专业的冷门。

其次,好的景观设计师需要实践磨砺,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经过三至五年的实际工作锻炼才能逐渐胜任这一职位。第三,国外专业人才难以胜任国内的环艺景观设计。虽然在环艺景观设计方面,国外许多专业人士的经验和设计理念值得学习。但是,割断了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设计,可能无法在中国找到根植的土壤。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艺术家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小品和喷泉叠水。徐教授说,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集景观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的科学艺术。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强调设计的基点是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以维护人和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因而,环艺景观设计师必须是能够运用现代设计理念,能够独立从事景观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他或她应该是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者、创造者。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传达信息和宣传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现代设计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并已逐渐渗入各个的领域。“在当今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环艺景观设计专门人才将成为市场需求的热点。”徐教授说。

目前的尴尬现状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