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幼儿园活动反思范文(推荐6篇)

幼儿园活动反思范文(推荐6篇)

奥奇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幼儿园活动反思范文(推荐6篇)

微信扫码分享

幼儿园活动反思范文 第1篇

“园本课程”是指以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自己的环境和条件为基础,以幼儿的现实需要和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开发主体,幼儿园、社区和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构建的幼儿园课程。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作指导,我们的园本课程的发展便有了可靠的依据,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也能取得最好的预期效果,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发展。在当今社会,学前教育工作不及义务教育工作为社会各界所重视,幼儿教师多是技能型人才,总体学历水平与义务教育的各级教育单位相比相差很多,较低的学历降低了教师自我学习与提高的能力,幼儿园及社会其他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理论素养的培养和技能教法的训练,幼儿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其次就是教师的终身学习问题,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尤其教师这一特殊职业,许多知识也是有时代性的,被不同的时代赋予不同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传授给幼儿的知识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幼儿园可以定期地组织教师交流学习,或者组织骨干教师到学前教育工作发展好的幼儿园参加学习,使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得到提高,让她们持有正确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能够真正地撑起学前教育事业的这片天。

二、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和教师参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机制

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起着无人能及的作用,与此同时,她们所承受的压力也很大,社会与幼儿园强加给教师的负担也很重,教师身心疲惫以致没有精力去创新,没有时间去学习、思考更有价值的教育理念,从而也没有动力去探索与研究更适合幼儿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幼儿园要实行科学、有序的管理,在正确的办园思想的指导下,争取减轻幼儿教师的压力,为她们创设严谨而又宽松、求实又有创新空间的工作环境,给教师足够的空间和自。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她们的创造能力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教育的事业中。

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幼儿园、家长和社区要给幼儿教师的工作大力的支持,教育幼儿并不单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和社会都是孩子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家长对幼儿园功能的认识局限于识字、保育等,只注重短期利益,忽略了孩子的长远发展,这样会给教师施加很大的压力,对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形成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地和家长、社区力量等沟通,让他们及时了解育儿新动态,及孩子的新发展,共同来促进孩子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四、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成不能单纯地依靠家长和社会的支持等外部因素,教师的自身努力同样不可或缺。除了积极接受园里的培训和与其他幼儿园的交流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利用周围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努力学习、汲取新的教育思想,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能够在实践中发现不足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此外,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幼儿教师不能使自己的思想禁闭,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教师交流想法,扬长避短,不断使自己更加完善。

五、增强自我反思意识,在教学行动中优化教育理念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我的对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在对教师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培养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1],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过程,而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优秀教学活动的形成也是一个不断被实践、反思、改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行动中优化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要经受时间和实践检验的。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检验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实践、反思、再改进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也要不断增强自我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进而进行调整与修正,从实践中上升到理论层面,由理论指导实践而不断地提升自己,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推进幼教事业的发展。

总之,在发展适合本地区幼儿的园本课程的趋势下,幼儿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其符合时代的适宜教育理念可以大大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时见,严仲连.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

[2]虞永平.园本课程建设之我见.教育科学研究[J].2004,05.

幼儿园活动反思范文 第2篇

一、正确的办园理念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前提,是幼儿园生存之本

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必须要有明确的社会定位,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端正办园的指导思想,确定“教育好孩子,服务于家长、社会”的办园宗旨。结合具体办学实践,我认为树立民办幼儿园办园理念,关键在于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把握幼儿园的市场定位,提升幼儿园的市场竞争力。2.提高教师待遇,按国家规定要求配置两教一保工作人员。善于吸纳、留住优秀人才,提高教育质量。3.努力实施优质服务,在服务中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4.善于开源节流,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办园效益。5.注重内涵发展,依靠科学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教育效果与服务质量铸造品牌效益,实现幼儿园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优秀幼儿教育的保证,是幼儿园发展之本

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办园效益的提升,教师队伍是关键。民办幼儿园教师一般是直接从社会上招聘,由于幼儿园师资匮乏,加之她们大都选择了公办幼儿园。因此,招聘的教师素质、能力良莠不齐,这给民办幼儿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提高教师素质关系着教育质量与办园效益,立足幼儿园的长远发展,为此我认为塑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提高门槛,规定学历要求

在招聘教师时要对教师的学历做出最低规定,必须有教师资格证,必须是幼师或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或师范类毕业,不具备条件的教师不予聘用。这样从源头抓起,保证民办园教师基本的专业水平。同时,新来的教师要经过一至三个月的试用期,然后其根据其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和家长的反馈意见等,综合评定择优录取。

(二)提供学习机会,加强在职培训

幼儿园积极地为教师提供深造和继续学习的机会,加强在职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素质。具体应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第一、开展教学视导活动。请专家来园指导,如请市、区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组织幼教专家带优质课来园送教,开展听课、评课或个别交谈的形式指导教师的工作。

第二、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幼儿园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对本园的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如选派骨干教师赴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地优质幼儿园观摩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将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园内其他教师分享。教师也可去其它示范幼儿园听课学习等。

第三、加强园际交流。即进行园与园之间教师的交流,合作和互助。如民办幼儿园可选派教师到公办幼儿园学习。同时把优秀的教师请进来,把好的带班经验手把手的教给教师。

第四、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大家即是教师又是评委,相互听课评课,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第五、在园内举办不同形式的比赛活动。如教案比赛活动、上课比赛活动、说课比赛活动、评课比赛活动。这样即激发了教师“比、学、赶、帮、超”的思想,又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做好评价工作,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评价教师的工作是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对教师所付出劳动的肯定,要及时准确。因此,在平时的工作检查中,无论教师做得对与错,好与坏,要给予教师及时地评价和剖析,让教师知道自己哪儿做得好,哪儿有待改进,在剖析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了提高。

评价最终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评价结果,而为了改进。因此,在进行评价时要以肯定教师工作开展得好的一面为主,从而让教师乐意以评价标准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愿意通过评价活动进行自我反思。而且通过正面肯定的评价,更能激发教师的反思行为。

三、园长“用人艺术”是幼儿园提升之本

幼儿园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将招聘教师作为日常性的工作,以吸纳优秀人才。这不仅能确保园所的师资队伍力量,还能起到储备人才的作用。那么一个优秀的幼儿园园长究竟该如何把握好用人关呢?

1.建立适宜的用人机制。

在幼儿园里,工作成绩是考核的唯一标准,对孩子的爱心与对教学能力的考核作为主要内容,这种评价体系的建立,会无形中在员工的思想上树立“孩子发展第一,幼儿园发展第一,个人发展第一”的意识,一些优秀的幼儿园在构建竞争淘汰制的方面,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以员工进行综合考评,形成新的人才管理理念。

(1)每月考核反馈制。幼儿园可建立工资档案、合同制、奖金弹性嘉奖制、每月目标考核奖励制。通过每月考核反馈制度,对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表现做综合评价,针对员工的平日业绩进行不同程度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采用反馈表的形式对员工进行考核意见反馈,针对员工的不足,做友情提醒。

(2)年度综合考评制。幼儿园可大胆采用综合提名制、综合考评制等形式构建“四大奖项”,即“年度优秀教师奖”、“年度最佳创意奖”、“年度最佳敬业奖”、“年度最佳团队奖”,营造“敬业、守业、乐业”的良好团队氛围。为高质量人才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并为末位淘汰制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2.建立优质人才资源库。

民办幼儿园应实行常年招聘制度,为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拥有人才使用的主动权,同时幼儿园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吸纳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士进入幼儿教育领域:引进“教师资格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机制。比如引进一批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人才(如音乐、舞蹈、英语、美术和计算机专业等),不仅可以壮大师资队伍,而且逐步形成师资结构多元化的格局。

3.不断提高用人水平。

一个好的幼儿园园长应最大限度地把握好用人水平。自己可以不必样样精通,但不可以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能力和气度。在用人管理艺术上,园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用其所长,人事相宜。园长在选择人才时,应着眼于个人的特点和专长,使之有用武之地。“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人贵在扬长避短,方能获得最大功效。

(2)职能相称,能级相应。园长在任用人才时,即不可大材小用,也不可小材大用,更不可无才乱用,要合理地安排每个员工的工作,做到因材施用。

(3)用人惟贤,破石拔玉。对确有能力才干的人,园长应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让其在相应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但不能姑息迁就其错误和缺点,谨记“好鼓也得重锤敲”,只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教师。

幼儿园活动反思范文 第3篇

【关键词】案例;幼儿园教育案例;案例研究;幼儿园教师

一、什么是案例和幼儿园教育案例

“案例”一词由来已久,英文写作case,又被译为个案、实例、个例、事例,最早出现于律师与医生行业。〔1〕

幼儿园教师撰写教育案例是在幼儿园这个特定场所中,通过观察、反思等手段,对某一典型教育现象(这种教育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包含问题或疑难情境的)进行详实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达到对所含问题的诠释或解决。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教育现象不仅仅针对幼儿园集体活动(如教学活动),还应该包括集体活动之外教师认为具有价值的个别教育现象(如某个幼儿的行为问题)。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案例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幼儿自发、自主、自选活动的案例,另一类是以教师预设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案例。〔4〕由于集体活动尤其是教学活动一般具有普遍性,因此集体教学案例成为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内容。

有些教师将涉及个别幼儿的教育现象称之为个案,因而产生了一个疑问:个案是不是案例?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说,个案不等于案例。

在教育领域虽然也有人将“个案”称为“案例”,但是“个案”这个词在教育界原本就是专业名词,专指“个案研究”,即教育领域的“个案”实为“个案研究”。由此可见,“案例”和“个案”不是同一个概念。个案研究是对一个有着特定范围的现象(如一个机构、一种课程、一个人、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等)进行细致和整体的描述与分析。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个案研究大多是质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产生某种假设,而不是检验假设,即它是从原始资料(对某一个案整体情况的实地考察)中推断出有关这一个案的假设或理论。幼儿园教师所称的一些“个案研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案研究,因为其真正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解决自己当下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对某一幼儿的深入了解与帮助,或对某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的反思,并没有建构某种假设或理论。

还有些教师在为自己撰写的案例命名时,写作“××案例研究”。那么,“案例”等于“案例研究”吗?笔者认为“案例”与“案例研究”是有区别的。案例侧重于分析或解决某一具体教育事件中的问题情境。简言之,案例是教师对某一真实教育情境的描述和反思,一般是就事论事,类似于教育反思。而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研究思路是: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案例研究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或者事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究,从中寻找带有一般性的教育规律。(黄娟娟,2003)因此,案例是构成案例研究的基础,没有案例便没有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案例价值的展示和功能的显露,案例只有经过解释和剖析,并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之后,才真正具有教育意义。幼儿园教育案例是一种教育反思,不能等同于案例研究。目前幼教界鼓励大家从事案例研究,但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教师都能从事这类研究性工作的。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对于一些师资水平较低且参差不齐的幼儿园来说,开展案例研究有一定的困难。而案例撰写作为一种详实的教育教学性反思,是幼儿园教师能够掌握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案例撰写中逐步积累经验,提升理论水平,为日后案例研究的进行打下一定基础。

二、幼儿园教师为什么要撰写教育案例

首先,从幼儿园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角度来说,通过案例的撰写,教师可以以文字的形式积累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会萌生一些好的想法。有时偶然的教育情境会激发出独特的教育教学策略。灵光的闪现如果不及时记录和整理,稍纵即逝,教师智慧的结晶将被无情地埋没。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困惑,如果教师能及时写下这些困惑,作出自己的解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些解释和方法必然反映出教师当前的教育理念与专业水平。通过交流,教师一方面能从案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经验。

其次,案例撰写要求幼儿园教师善于观察和思考,并能用文字清晰地表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经常撰写案例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新世纪的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反思能力。由于幼儿园教师能接触较多的教育教学实例,因此学会反思的前提是学会观察。提倡幼儿园教师撰写案例,尤其是优秀的案例,会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学习捕捉实践中的问题。同时,学习观察、学习反思的过程必然促使教师学习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此外,案例撰写是教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这不是漫无目的的瞎想,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合乎逻辑的思考。因此,案例撰写的过程还是训练教师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形成规范性思维。

幼儿园教师应明确案例撰写的价值,不是为写而写,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

三、怎样撰写幼儿园教育案例

幼儿园活动反思范文 第4篇

关键词 课程 实施 发展

在幼儿教育百花齐放的今天,大大小小幼儿园都在构建自己的园本课程,掀起了一股园本课程建设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中,我园始终在冷静地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幼儿教育追求的最终价值是什么?构建园本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构建一个怎样的园本课程才更有利于幼儿园全面和谐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实践和研究,我园对园本课程有了更深地认识:园本课程是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适合幼儿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课程。幼儿教育追求的最终价值是促进每个幼儿整体的、全面的、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园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幼儿愉快生活,为了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广东省一级幼儿园”,要引领辐射,构建园本课程是提高园所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指南》的这些思想是指导我们构建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原则,因此,我们结合成熟的社区人文环境,以幼儿社会性发展为主线,构建了园本多元化课程。

一、确立课程理念和目标

我们“以幼儿发展为本”作为园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因为这一基本理念反映了对幼儿生命的珍视和发展权利的尊重。为了使每个幼儿个体获得主动、和谐的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让课程去适应孩子”,而不是“孩子去适应课程”,因此我们把幼儿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落脚点,把幼儿的表现和反应作为教育内容和策略的依据,把幼儿的健康、快乐、完整、和谐、创造、放在核心的地位,全面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并且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素养的新一代。

二、设计课程内容和形式

我们秉承“一日生活皆课程”,把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当作整体的课程来对待,充分发挥一日生活整体的教育作用,一日生活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教学、游戏和日常生活相互渗透,将促进幼儿发展的基本目标落实在现实的一日生活之中。我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借鉴了《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和《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主题设计框架,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充分挖掘幼儿园自身及周围的课程资源,构建并实施了以幼儿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园本多元化课程,包括学习课程、游戏课程和生活课程,促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中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一)“学习课程”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好的学习品质能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习课程”主要以“主题探究活动”为主,多年的实践使我们形成了以“主题探究活动”为统领、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为支撑,体育活动保证,区域活动拓展,自主游戏丰富,环境资源渗透的学习课程模式。

在“学习课程”中,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满足幼儿需求的内容,与幼儿共同商讨和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领域教育活动和主题探究活动相互补充下,幼儿除了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外,还学会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和遇到困难时能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如小班的美术活动“点点和线线做游戏”,幼儿乐于尝试新活动,运用波洛克式大胆作画,线条流畅,图案自然;中班的数学活动“小小记录员”,幼儿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物品的数量,学习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并在解决中了解记录表的作用;大班的综合活动“我换牙了”,幼儿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主题探究活动“颜色变变变”“大大小小”“花花世界”“我上小学了”,幼儿通过主题的各阶段活动,以探索、操作、观察、访问、调查、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爱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 “游戏课程”让幼儿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幼儿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途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我园“游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课程”主要包括自发性、规则性和探索性等三大类游戏,自发性游戏是由幼儿生成的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规则性和探索性游戏是由教师设计的智力游戏、体育游戏、探索游戏和区域游戏等。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目标以及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己选择玩伴、游戏内容,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从无意中、发现中、练习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如幼儿在智力游戏中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保持安静,完成一项到一项;幼儿为进入微型家具和厨具的“娃娃家”,也要遵守该区域的约定,人数够了不能进,游戏后要收拾好“娃娃家”,会与姊妹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等等。

“游戏课程”既满足又保护了幼儿的心理需要,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幼儿在与成人或同伴交往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还了解并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提高其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生活课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养成习惯,习惯养成体现于一日生活中。幼儿园生活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对幼儿来说,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也是其生活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从“一日生活”的角度构建“生活课程”,主要包括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每月一节日”活动等。

日常生活活动主要包括吃饭、穿衣、穿鞋、盥洗、种植、烹饪等技能练习,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组织幼儿参观城市规划馆、地震局、居委会、派出所等社会职能机构部门,带领幼儿参与探望孤寡老人、打扫公共卫生、爱心扶贫捐款等社区惠民活动,引领幼儿走进社会、亲近自然,帮助幼儿在怡悦身心的同时懂得关爱、懂得环保,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和亲社会行为。

“每月一节日”活动,即一月成长节、二月欢乐节、三月爱妈妈节、四月感恩节、五月劳动节、六月艺术节、七月毕业节、八月环保节、九月礼貌节、十月爱国节、十一月科学节、十二月体育节,各级组根据幼儿园的总体目标和实际需要开展系列活动,遵循“综合渗透”原则,实现整体教育效果――形成尊重人、尊重环境、尊重文化、尊重资源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园本课程的实效性

园本课程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同样,园本课程在设计――实践――反思――修整――再实践过程当中,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

(一)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以幼儿发展为本”一直是本园的办园宗旨和园本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园本课程构建与实施,幼儿学习和发展是整体性、全面性的,并且从自己原有水平上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向更高水平发展。幼儿通过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获取经验,从而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努力将“给孩子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的办园愿景成为可能。

(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

幼儿园活动反思范文 第5篇

江苏省南通市五山小学幼儿园结合自身与本地的实际情况,挖掘所在地区旅游文化中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设计相关案例,生成了内涵丰富、幼儿易于理解的教育内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实施的园本课程。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幼儿园教师获得了多方面的成长。

一、采取多种策略转变教师传统课程观

长久以来,五山小学幼儿园一直使用现成的省编教材,教师由此形成了惯性思维。而园本课程的推出,需要教师转变传统课程观,从单一的课程实施者发展成为课程的开发兼实施者。因此,在开发课程的初始阶段,遭到很多教师的质疑和反对,这些教师还没有理解推出园本课程的意义,认为园本课程会增加工作量,对自己的开发能力也没有信心。为此,幼儿园采取了多种策略转变教师原有的课程观。

一是保障教师的自主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思考、积淀,才能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育观。为此,幼儿园精心选购了与园本课程有关的理论书籍,如《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开放性课程在行动》《家乡文化家乡情――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等,为教师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教师通过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后,先从理论上了解园本课程的理念,逐渐地接受了园本课程。

二是组织骨干教师的引领式学习。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较高,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幼儿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由骨干教师结合自身对园本课程的认识以及日常教学经验,为普通教师举办课程观、教育观的专题讲座,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转变旧有课程观。

三是组织沙龙式的研讨学习。幼儿园围绕课程观组织系列研讨会,主题如“现成教材和园本教材哪个更适合我园孩子的发展?”“我园的园本课程应从哪方面入手?”“你是怎样选择课程资源的?”“我园已开发的课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如何改进?”,等等,让教师在研讨中加深对园本课程的认识,积极思考,为园本课程的开发献言献策。

二、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收获的成长

1.积累了深厚的本土文化知识

2.培养了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

通过园本课程的构建,五山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了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

一是合理选择资源。并非所有资源都适合幼儿,同时资源选择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成败。为此,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以及教育意义对资源进行甄别选择。例如,狼山是八小佛山之一,它所包含的佛文化不适合幼儿,但是狼山的传说、自然景观以及名人轶事是可以进入课程的,其中支云塔、望江亭就是幼儿美术活动、社会活动很好的素材。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中,教师辨别选择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二是主动发现资源。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提高了主动发现身边资源的能力。比如,教师发现班级里某位学生的家长是景区的导游,便把家长请到课堂,让他向幼儿们介绍景区和导游的工作;随后教师开展“我是小导游”主题活动,让幼儿模仿导游,向大家介绍狼山,获得导游体验。在园本课程的课堂中,教师捕捉幼儿的兴趣、需要、想法和疑问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教师从幼儿的谈话中发现,幼儿对门票上的图案、二维码等很有兴趣,便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了“狼山门票知多少”的活动。

3.增强了团体协作的能力

园本课程是整个幼儿园集体智慧的结晶。五山小学幼儿园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年级组为单位,共同协商讨论,集思广益,最后形成活动方案。例如,“狼山门票知多少”最初的活动目的是让幼儿认识一张狼山门票,发现门票的特点,并与其他景点门票进行对比,最后自己动手设计门票。然而,年级教师听完课后觉得效果不好,有的教师提出应以狼山门票为主,不应涉及其他景点的门票。经过集体讨论,教师们最终决定以不同时期发行的狼山门票作对比,引导幼儿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门票的外观设计以及票价的变化。经过大家修改后的活动方案更为完善,也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此活动后来向全区教师开放,受到了好评。

4.提高了教师活动反思的能力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作为园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要在实践中验证课程的可行性,在活动后及时进行反思。例如,教师发现幼儿们对滨江公园的沙画活动很感兴趣,于是组织开展了“沙画DIY”的区域活动,提供了彩沙和胶水,供幼儿们创作。幼儿们非常感兴趣,快乐地动手操作,但是在活动中常常把沙子洒得到处都是,区角里一片狼藉。于是教师及时反思活动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如幼儿在纸上操作,很容易把沙子洒出去),并找到了解决办法(将纸放在鞋盒里,让幼儿在鞋盒里操作)。反思,渐渐地成为教师的习惯;不断的反思,使课程活动设计得到优化,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提升。

幼儿园活动反思范文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田园综合活动课程;策略

虞永平教授认为“课程就是做事,做符合幼儿需要的事,做适合幼儿天性的事,做能够感受到趣味的事。” 那么,我园探索开发的田园课程,也应该就是符合幼儿自然天性的有趣味的事。如何有效利用幼儿园围墙外丰厚的田园资源,是我园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核心的关键点。因此,我们将富有本土的、生态的、特色的课程作为幼儿园发展之源,让农村的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求知,在田园中体验,在自然中成长。

我们做的是什么:田园综合活动课程的基本概述

我园探索开发的田园综合活动课程(又称“玩美田园课程”),是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生活、知识经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水平选择不同的田园综合活动内容,架构成多层次多领域的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记录、操作、体验、创想等途径,亲身经历富有农村特色的各项活动,激发兴趣,发展能力。在课程实践中,我们形成了“2+1+X”的课程模式(一周为一个时间单元),其中“2”指的是2个半日活动,“1”指的是1个全园混龄集体性田园大活动(根据当地村镇的赶集的习惯,创设“花田市集”的社会性综合游戏,让孩子们在模拟赶集的游戏氛围中活动),“X”指的是机动安排的田园特色的教学活动。根据《指南》中的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五大领域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田园认知”、“田园实践”、“田园艺术”、“田园游戏”四个类别开展,并以主题活动、系列活动、单项活动、节日活动四个层面展开教育教学活动。经过几年尝试,我园老师共开发设计了150余个富有农村特色的田园综合活动方案,遵循“开发、实践、完善、再实践”的工作思路,我们还将继续挖掘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更适宜的课程内容,建构自然、自由、自主、开放的生态教育。

我们是这样做的:田园综合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支持性的活动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农村田园教育资源丰富,通过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支持并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在田园综合活动推进过程中我们非常关注支持性活动环境的创设,充分发掘、利用环境的教育价值。

在主题环境创设过程中,依据当前主题活动目标和幼儿的兴趣点,围绕主题活动实施进程,整合有效的田园资源,师幼共同经营、创设主题环境。从材料选择、内容呈现、布局搭配到保持更换等环节,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与视觉,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开放、生动的主题环境。例如在“童心童画”涂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讨选择哪些材料可作为涂鸦活动的基础性材料,用什么方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通过师幼间的合作构建、交流互动,幼儿总结了砖瓦类、布料类、竹制品类、植物茎叶类、生活废旧用品类等基础性材料,讨论的呈现方式有悬挂类、张贴类、摆放类、解说类等。当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材料之间、活动与环境之间、幼儿与课程之间有了交相互动,这时候,良好的活动环境建构过程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教育过程,最大程度彰显环境的教育价值。

二、建构开放性的活动过程。

开放有序的活动过程,是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课程活动的核心问题。

1、活动时间的保障。在有限的时间内,优化活动效能,提高活动时间的利用率。目前我园根据幼儿园作息时间,制定了一周2个半日活动+1个全园性集体田园大活动+“X”田园特色的集体教学活动。其中我们将区域游戏活动已经打通了室内外沟通,一般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

2、活动命题的开放。在丰富多样的活动资源中,师幼要选择一定的素材作为活动开展的支撑点,这就一要明确活动的潜在教育价值,二要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与好奇心,三要针对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活动方案。例如在“土豆”主题活动中,潜在的教育价值是多元的,可以认知土豆的形状结构、探究土豆的生长过程、体验种植收获土豆、制作并品尝土豆食品等等。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认知水平也不同,小班幼儿关注的是土豆外形、土豆食品,中班幼儿关注的是土豆生长过程,大班幼儿更多关注的是土豆的知识性问题或体验土豆的种植活动等。又如在大班综合活动“寻找秋天”,考虑结合不同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能力水平,在户外寻访秋天之后,我的老师设计安排了多样化的小组活动:“绘画――秋天的颜色 ”、“手工――秋天里的小动物”、“表演――秋天的朋友”、“语言――秋天的童谣”、“亲子摄影――秋天的美景”、“美食品尝――秋天的水果”等,提供多种材料,开放活动路径,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呈现自己对秋天的理解与体验,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成效。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幼儿园活动反思范文(推荐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