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汇总22篇)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汇总22篇)

奥奇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汇总22篇)

微信扫码分享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1篇

(肇庆市农业学校生物技术教研组,广东肇庆526070)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实验心理直接影响到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分析学生的实验心理特点,进而采取良好的对策,对于提高实验效果、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中职学生;化学实验;实验心理现象;实验心理分析

一、学生的实验心理现象

我们经常会发现,当老师拿着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走进课室时,学生的心情会很兴奋,同时学生的脑子里会充满各种猜想和期待,当面对新奇而刺激性强的实验现象时,他们会感到非常惊奇、诧异和不解,当实验不成功时,他们也会感到很失望,议论纷纷;有时,老师想让学生到讲台演示或参与实验,但很多同学只是互相对视,不敢举手;但当老师讲实验的目的、原理时,有些学生却迫不及待地动起手做起了实验,也有同学在分组实验中只是充当了速记员或观察者,等等。

二、学生实验心理分析

(一)学生对实验好奇心强,看“热闹”的成分多

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理,能激发其学习和探索的欲望,但许多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往往只观察到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而对一些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和一些微小的变化不能引起有效注意,实验结束后,没有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和进一步探究形成习惯。

(二)学生没有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不扎实

有的学生在实验室使用托盘天平时,不知道应将天平放置在水平的工作台面上,不会调节天平横梁平衡,不会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的同学用量筒量液体的体积时,观察的视线不正确;不能正确操作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液体,经常先把胶头滴管插入液体,后排空气,或者将液体滴在外面;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经常对着别人。

(三)学生对实验有恐惧心理,夸大实验的危险程度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或解说化学危险物质注意事项时,有的学生就产生畏惧感,认为一进入实验室就不安全,因此,害怕做实验,不敢做实验,甚至想办法离开实验室。另外,由于近来新闻媒体也报道很多与化学物质有关的事故,给学生留下化学物质很可怕的印象,认为化学物质一定对自己的身体不利。

(四)不做实验同样能做实验题的心理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逐渐形成“做实验不如抄实验”的认识。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的热情不高,甚至害怕做实验,对于实验的内容、过程等都不太关注,他们关注的是实验的结论或化学实验复习资料。

三、对策

(一)正确引导,树立科学的实验观

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老师要充分利用每一次的教育机会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只要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就可以合理利用,为人类造福。努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化学实验观,努力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使其敢于做化学实验。

(二)规范实验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良好的实验心理素质

规范实验操作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老师要加强规范操作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另一方面,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在实验教学前,师生双方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要围绕实验的目的、原理、过程、操作方法进行认真、细致的预习,老师要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好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在学生实验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适度的讲解,减少实验的随意性。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做一个出色的观察者和指导者,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惑时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发现不规范的操作要及时纠正,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对实验的每一步都要规范、细心地操作,对每一个实验现象都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后,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与反思,对异常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推测和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并且有助于学生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良好的实验心理素质。

(三)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学生做实验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有的学生觉得化学实验特别有趣和好玩,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玩一玩的成分较多,有意注意成分少,不细心观察一些微小的变化或变化不明显的实验现象,只追求实验现象的新奇和有趣,很少思考为什么,更不会主动、有目的地去探究实验。其实,实验是化学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好奇心是学生认知的内驱动力,我们应该利用化学实验所展示的物质世界的神奇变化与鲜明直观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究实验现象的本质,让学生对知识获得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好奇心理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心理。如在讲授浓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时,应充分利用“黑色蛋糕制作”的有趣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分析、讨论、理解实验的本质。首先,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实验的操作步骤:1.取一个烧杯加入约1/3烧杯的蔗糖,加入适量的水调成膏状;2.沿玻璃注入适量的浓硫酸到蔗糖并搅拌,把玻璃棒停放在烧杯中央;3.全面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邀请学生到讲台和老师一起演示实验,由于有趣、好玩并且明白了实验的操作方法,学生消除了对浓硫酸的恐惧心理,积极举手上台演示。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讲述自己记录的实验现象,由于学生亲历实验的全过程,对实验的描述更全面。最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思考问题:蔗糖为什么会变黑?黑色的物质为什么体积会膨胀?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在有趣的化学现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引领下,学生的好奇心会转化为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望,而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也会在观察、思考、讨论、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培养。

(四)弱化思维定势,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本质

在教学中要强调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通过实验去探究问题的本质。如在讲钠跟水反应时,可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首先回忆初中实验把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如果把绿豆大小的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思维定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有红色铜析出,老师没有立即评价学生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结果并没有红色的铜析出,而是出现蓝色的沉淀,学生觉得很诧异,但学生还是面对实验事实,展开积极讨论,主动跳出想当然的思维定势,根据实验现象推测蓝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铜,最后学生通过实验证明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碱是钠跟水反应的结果,最后得出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碱又和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本质。

当然,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还可能存在其他各种实验心理,如紧张心理、畏难心理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验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精心设计实验教学,使学生爱实验、乐于实验,让实验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斌,试论高中化学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4)

[2]黄云霞,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10)

[2]黄剑锋,挖掘教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11)

[3]上官少平,化学(农林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展现化学知识是一种直观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的捷径,同时引导学生学活知识、用活知识。本人认为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要具有探究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验证实验操作程序严格、呆板,学生动手操作循规蹈矩,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探究性实验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要求学生精心操作,细心观察。通过实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知识。例如:现有两瓶无色无味的气体,通过实验知道瓶中盛有何种气体?要知道瓶中盛何种气体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实验前学生必须先思考这两瓶气体中各有怎样的化学性质?能不能燃烧,燃烧产物又是什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1)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结论是什么,不变浑浊的结论怎样?

(2)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如果木条燃烧更旺的结论是什么?如果能燃烧的气体结论是什么?木条熄灭的结论又如何?

(3)观察燃烧产物有无水生成?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些现象的结论又如何?这样通过逐步观察实验现象,推断气体种类,如果结论不明确,再进一步探究,直到得出明确的结论。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探究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加深印象,还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要有创新性

实验是一门科学,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才能在实验中得到科学的结论,实验又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必须有新颖性、灵活性,才能在实验学到不同的知识,得出新的结论,从而推动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1)如课本要求演示的实验,学生预习后可能已很理解,教师演示时部分学生会觉得陈旧而开小差,不细心观察、分析。那么可以将一些实验进行拓展与延伸,将问题设置向深层深化,更换实验药品或将实验装置进行改装,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物质的变化课题中,可用头发的扯断与燃烧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上,可用米和糠来进行探究区别。这些事例与学生生活贴切,易于理解,也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实验的实验设计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设置也应让学生自行设置。如在过滤得实验中,为了观察到明显的过滤效果,让学生往水中加入黄泥土,再进行过滤,对比实验前后,液体的清浊变化现象很明显,学生也更深的理解过滤的作用了。在做铁燃烧的实验时,有些学生设计了用粗大些的铁丝能不能燃烧的问题并进行探究。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的印象一定非常深刻,掌握的知识也一定很牢固。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要具有实践性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掌握操作规则,了解操作的不规范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得出错误的结论。通过实验懂得如何在实验中节省药品,操作简便快捷且现象明显,让实验具有时效性和简约化。同时理解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化学物质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做硫燃烧的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是煤燃烧的产物之一,此气体严重污染空气,这种气体的简单处理方法是用水吸收,当然,不烧或少烧煤更有利于减少空气的污染物。在做硫酸铜与碱反应的实验中,学生会深刻理解废液处理的科学性。因为这种蓝色液体是学生家里常用的农药波尔多液的一种成分,如果把它倒入下水道,将会严重污染水,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节约药品不但节省能源,还可减少污染,从而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化学科学素质,并把在实验过程中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4要有开放性

现代社会已信息化,通过不同的轨道可获得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信息也会让我们获得不同的结论,化学实验也会因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仪器装置、操作手段、观察角度、药品种类及用量、以及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得到不同的信息和结论。因此,不同的答案在实验教学中也是正常的,教师对实验的设计就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实验结果也应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敢于突破,肯定新结论。这样,学生在实验中就不会经常碰壁,束手束脚,相反,开放性的实验会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铜被氧化生成的氧化铜是黑色,但让铜在潮湿空气缓慢氧化却得到铜绿。同样是铜被氧化,为什么现象不一样,它氧化的产物一样吗?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结论?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冲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钻研思想。

5要有灵活性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实验时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快更规范的进行实验,从而更迅速的获取科学的信息,准确地结论。但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学生的身边,且学校的实验室也不可能时刻敞开着。离开教师和实验室,还有没有也能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条件呢?这就要设计一些简便灵活的实验,让学生在家里或宿舍都能够完成。

例如:一些花也能做酸碱指示剂,各种花遇酸碱的颜色变化情况的探究,不用再在实验室进行,学生可在家或宿舍里完成,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再如:甲烷燃烧的实验,现在大多数农村家庭都用上了沼气,让学生回家时观察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现象,验证燃烧产物,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化学离我们那么近,学好化学大有用处,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了。

当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是实验改革的带头者,无论是实验方法的改进、教具的创造、装置的新颖还是实验设计的创新,都能感染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支持学生的超前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韦志坚,《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初探》,广西《基础教育研究》,2008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3篇

透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正因这次实验个性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

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能够说是半自动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资料,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潜质,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潜质。个性是在做实验报告时,正因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操作;还有画图时,也要用软件画图,这也要求懂得excel软件的插入图表命令。并且在做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实验,获取数据时,注意读取波形要改变采样频率,等等。当然不只学到了这些,那里我就不多说了。

还有动手这次实验,使测试技术这门课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深刻了我对测试技术这门课的认识,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

但是这次实验虽好,但是我认为它安排的时刻不是很好,还有测试技术考试时刻,正因这些时刻安排与我们的课程设计时刻有冲突,使我不能专心于任一项,结果不能保证每一个项目质量,因此如果有什么出错请指出!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4篇

在本次培训中,我感觉自己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是三位优秀教师关于复习策略的交流。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制定好有效可行的复习计划,避免盲目行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城里中学的一位老师提出的“明确复习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作为初四的化学教师很辛苦,面对每一届新生,想到家长的殷切期望,总觉得责任重大。为了争得更多的复习时间,我们常常会忘却身心的疲惫,四处搜罗信息和资料,并进行精细的加工,在课堂讲解中,更是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而学生始终处于听、记的被动地位,成为知识、信息重复的接收者。这样,学生可能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全神贯注的状态。“复习课没意思”成为很多学生的心声。因此,教学相长,俯身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表现为学习新知,也应该体现在复习课中,而教师应该是复习的动员者、引导者、观察者和反思者。通过学习,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和复习中存在的许多弊端和不足:第一轮回归课本的复习只是对知识点的重复和讲解,知识点讲的比较多,结合实例的讲解比较少,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主动整理知识点和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的机会比较少,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和梳理练习;通过这次培训,我会进一步修改自己的复习计划,将一部分原计划中老师讲解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整理和归纳,注重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与互助。比如说在第一轮复习中,部分内容可以采取教师给出考点,让学生梳理总结知识点,整理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之后再针对考点做几道典型的题目进行巩固和提升。

针对近几年试题探究性、开放性以及注重考察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等特点。第二轮复习应着重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行概括,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并贯穿适当的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复习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规律性的基础内容让学生探究,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举一反三,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探究题目。

这次培训对我们的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培训,我进一步把握了中考的考点和命题方向,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复习计划, 相信通过努力,定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5篇

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发展和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它会随着学习者的不断学习,在学习本身那里得到不断拓展、深化、提高。化学科的教学也要遵循知识的这个客观规律,我们必须在化学教学的不同阶段对某个或某些知识点进行不断地联系、整合、开发和拓展,促进化学知识在学生心中的生长和发展。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式的学习,使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理当引导着的角色,为此,我校化学教研组结合化学科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情,实施了《化学实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的研究。从研究的这一阶段来看,完成了很多实验探究,对这些实验,我们都采用教师逐一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性学习,学生能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取知识和能力

的探索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中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丰富的化学实验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是很重要的内容,在这一阶段的探究中,正好有这几个实验,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很快回答

出制氧气的两种方法: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和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接着让学生回忆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学生很快可以回答,这两个都是基础性问题,学生通过回忆能把旧知识重现,当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后,我才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否适用于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比前两个问题提高了一个层次,学生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回答。我再问:为什么这个装置不适用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怎样才能把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改成适用于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为什么要这样改?这些问题经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制氧气的两种方法所用的不同发生装置。但这时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教师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因此,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制氧气的两套发生装置的基础上,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时装置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样通过重现已有的知识,再创设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不难对二氧化碳制取的发生装置、

收集方法等找到答案了。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对其他气体的制取的发生装置选择、收集方法都会选择了。

通过化学实验探究,不仅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6篇

定量分析是一门实验性课程,通过分析化学实验可以是我们对分析学化学基本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够熟练地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为我们将来参加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我们以后的社会工作和社会实践做准备。

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训练学生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基础和现代分析化学技术,为后继学习及将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十分重要,必须予以重视。分析化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科,它异于其他实践课程的要求就决定了我们对待它不同于别的科目。它要求我们在试验中要有认真、仔细、严谨的态度。

分析化学是基础化学实验的一部分,分析化学在整个分析化学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要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训练学生熟练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实验教学中任然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验证性的实验较多,而研究性的实验较少;学生仅满足于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实验考试只限于实验报告的优劣,实验技能的好坏以及实验理论的考试。这些问题已经制约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迫切需要改变。

首先,要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的内容的改变要遵循实用型、创新人才的道路,利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本着加强基础、培养素质、发展个性、突出创新的教学目标,根据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情况实施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案,以便真正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其次,建立“研究式——开放实验室”。

通过建立“研究式—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实验空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计划的开放实验。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实验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开发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独立解决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养成独立面对问题,单独思考问题的根源和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改进方案。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一个实验课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认证并找出实验方案的不足与优势方面,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实验的局面,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再次,加强考核和评价,促进对实验的掌握。

考核的方式不应只局限于对实验报告的优劣,实验技能的好坏以及实验理论的考试。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一是要要注重对实验报告的考核评价,要强调对实验讨论的创意,说出自己的简介和疑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注重对学生设计实验创新力的考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应该是一门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科,通过这里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7篇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 实践教学 立体化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十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我国多所高校包括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有调查显示,该专业学生认为本专业存在课程设置欠合理、理论联系实践少、实验少、教学手段较单一等不足,特别是“缺乏实践,缺乏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当前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最近对207名在校学生的专题调研中也发现,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表示了较为强烈的愿望!根据以往的调研和我们的体会,不少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长期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专业教育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偏少;二是实践教学模式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实践教学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三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亟需具有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四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这方面突出表现为传统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基地偏重学校心理教育,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亟需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灵活机动的实践教学基地;五是实践环节与实际应用缺乏有机联系;六是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程度较低。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内容

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心理学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紧密结合。心理学要与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等密切结合才会有生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等都大有裨益。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专业学习的需要,注重分层、多样化、立体化协调发展,以利于培养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一)实践教学目标建构的层次化、多元化

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应有不同取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可以在不同教学阶段进行多样化的单项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培养;或毕业、就业前的上岗前培训、技能提高培养等。在实践教学目标层次上,应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出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

1.认识实践

认识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的目的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感性认识;实践方式有教师讲解、课堂演示、实验演示、软件仿真模拟,进行课堂讨论,参观见习与实习、考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参观等。还可在假期安排集中实践,如心理学调查等。

2.模拟实践

模拟实践的目的在于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促进专业学习,为校外实践奠定基础。模拟实践主要利用校内实践场所,如心理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进行模拟心理咨询、普通话实践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

3.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实践的目的以形成和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为主。校内专业实践主要是在中、高年级进行综合性专业训练,如在心理实验、心理咨询、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广告与营销心理学等课程中的综合性项目中,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测量、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专业实践;校外专业实践主要是专业实习,时间至少8周以上,最好实施轮岗实习。

4.研究实践

研究型实践教学是指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是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课题研究为动力,经历选题、搜集资料、选择方法、研究设计、组织实施、分析结果、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的实践过程。研究实践的目的以展示能力、拓展能力为主。研究实践应提倡选用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实用性课题或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

研究实践应注意处理好一般要求与提高层次的关系:如对于那些有较强的专业兴趣、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试行导师制度,师生结对,具体指导。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创业大赛”等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专业意识、思想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指导。要使各个不同层次上都有指导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本专业这方面近年来每年均有10余位学生的项目获得大学生挑战杯校级立项。

(二)实践课程设计的系列化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多元化

实践课程设计主要是在某一门专业基础或专业课内安排系列实践教学学时或专用周,这些课程主要有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行为矫正、心理学研究方法、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等。课程设计的选题尽量来自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使课程具有真实性,从而使结果具有实用性;课程设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根据现有学生已学的知识结构情况而定,并使课程设计题目层层深入,形成系列,从而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8篇

走进实验室,我们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有些实验室常见事故:割伤,灼伤,中毒,着火,爆炸,为了确保安全,我们要懂得如何预防和处理:

1割伤预防:

a按规则操作,不强行扳、折玻璃仪器,特别是比较紧的磨口处。尽量保证玻璃仪器的完整。

b注意玻璃仪器的边缘是否碎裂,小心使用。

c玻璃管(棒)切割后,断面应在火上烧熔以消除棱角。割伤处理:如果不慎,发生割伤事故要及时处理,先将伤口处的玻璃碎片取出。

若伤口不大,用蒸馏水洗净伤口,用创可贴包扎,或涂上红药水,撒上止血粉用纱布包扎。若伤口较大或割破了主血管,则应用力按住主血管,防止大出血,及时送医院治疗。

2灼伤预防:实验时,要避免皮肤与上述能引起灼伤的物质接触。取用有腐蚀性化学药品时,应戴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根据不同的灼伤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灼伤处理:

a被酸或碱灼伤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酸灼伤用1%碳酸钠溶液冲洗;碱灼伤则用1%硼酸溶液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严重者要消毒灼伤面,并涂上软膏,送医院就医。

b被溴灼伤时,应立即用2%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至伤处呈白色,然后用甘油加以按摩。

c如被灼热的玻璃或铁器烫伤,轻者立即用冷自来水冲伤口数分钟或用冰块敷伤口至痛感减轻;较重者可在患处涂以正红花油,然后擦一些些烫伤软膏。

d除金属钠外的任何药品溅入眼内,都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冲洗后,如果眼睛未恢复正常,应马上送医院就医。

3中毒预防:化学药品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产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皮肤或呼吸道接触有毒药品所引起的。在实验中,要防止中毒,切实做到以下几点:a药品不要沾在皮肤上,尤其是极毒的药品。实验完毕后应立即洗手。称量任何药品都应使用工具,不得用手直接接触。

b使用和处理有毒或腐蚀性物质时,应在通风柜中进行,并戴上防护用品,尽可能避免有机物蒸气扩散在实验室内。

c对沾染过有毒物质的仪器和用具,实验完毕应立即采取适当方法处理以破坏或消除其毒性。

d不要在实验室进食、饮水,食物在实验室易沾染有毒的化学物质。

中毒处理:一般药品溅到手上,通常是用水和乙醇洗去。实验时若有中毒特征,应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最好平卧,出现其他较严重的症状,如斑点、头昏、呕吐、瞳孔放大时应及时送往医院。

4着火预防:不能用烧杯或敞口容器盛装易燃物。加热时,应根据实验要求及易燃烧物的特点选择热源,注意远离明火。严禁用明火进行易燃液体(如乙醚)的蒸馏或回流操作。

a尽量防止或减少易燃的气体外逸,倾倒时要灭火源,且注意室内通风,及时排出室内的有机物蒸气。

b严禁将与水有猛烈反应的物质倒入水槽中,如金属钠,切忌养成一切东西都往水槽里倒的习惯。

c注意一些能在空气中自燃的试剂的使用与保存,(如煤油中的钾、钠和水中的白磷)着火处理:a实验室如果发生了着火事故,首先应保持沉着镇静,切忌惊慌失措。应及时地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扩大。首先,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切断电源,移开未着火的易燃物。然后,根据易燃物的性质和火势设法扑灭。

b地面或桌面着火,如火势不大,可用淋湿的抹布来灭火;反应瓶内有机物的着火,可用石棉板或湿布盖住瓶口,火即熄灭;身上着火时,切勿在实验室内乱跑,应就近卧倒,用石棉布等把着火部位包起来,或在地上滚动以灭火焰。

c不管用哪一种灭火器都是从火的周围开始向中心扑灭。注意水在大多数场合下不能用来扑灭有机物的着火。因为一般有机物都比水轻,泼水后,火不但不熄,反而漂浮在水面燃烧,火随水流促其蔓延。

5爆炸预防:

a常压操作加热反应时,切勿在封闭系统内进行。在反应进行时,必须经常检查仪器装置的各部分有无堵塞现象。

b减压蒸馏时,不得使用机械强度不大的仪器(如锥形瓶、平底烧瓶、薄壁试管等)。必要时,要戴上防护面罩或防护眼镜。

c使用易燃易爆物(如氢气、乙炔和过氧化物)或遇水易燃烧爆炸的物质(如钠、钾等)时,应特别小心,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

d若反应过于猛烈,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冷冻和控制加料速度等。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9篇

金秋十月,我有幸去洛阳参加20xx年初中化学优质课听课活动,本次大赛赛程安排整三天,共22节课。参加人数较多。听完课后心中有许多感触,现记录如下,以便与同仁进行交流和学习。

一、以前我认为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所以当课程进行到上册第四单元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成绩也会随着兴趣的消失而下降。可是听过这二十二节优质课后,我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只要你动脑子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了那些知识难点,学生就会快乐而努力地学习下去。

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勤于动脑,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比如1、这次优质课中大多数的老师设计播放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事件-----神七飞天、奥运会中的鸟巢水立方等,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令人气愤的xx事件又让学生多么渴望知道其中的原因啊!3、还有安阳五中的彭涛老师设计的十月桃花开;4、济源实验中学的马海燕老师设计的限时记元素符号;5、洛阳八中刘晓阁老师设计的动画演示;6、洛阳五十八中学谢康龙给化学式写了一首美丽的诗歌等等。这些环节的出现给枯燥的化学知识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让学生可以保持长久的兴趣,这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变通和应用。

三、在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讲解难点,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几位老师的难点突破方法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1、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王国英老师设计一个用注射器吸走密闭容器中的空气,从而让水进入到密闭容器中的实验。从而突破了学生理解当气体减少时,压强就会减小这样一个难点;2、郑州五十一中的春燕老师改进课本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的实验;还有……很多很多优质课老师们的突破难点方法。这些方法的设计不仅很形象的突破了难点而且极大地调动学生了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效率大大的加快。

这次优质课中还体现了许多其他优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如及时表扬_你回答得真棒__你表现得不错_等之类鼓励肯定的话,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感等等。总之所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教师们的新课程理念。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努力吸收其中的优点为我所用,还要积极努力动脑子创新一些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我想化学教学会在这样的交流中走向成熟。我们的教学质量会有更大的提高!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10篇

这几天,我们精细班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有机化学实验,总共有四个实验,其中包括:《重结晶提纯乙酰苯胺》、《乙酸正丁酯的制备》、《1—溴丁烷的制备》和《乙酰苯胺的制备》。

对于这次的实验,我们不在像以前做实验时的那种松散态度了,因为实验的难度相对以前偏难了,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同学们对这次试验非常认真,每个组的成员都在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在这过程中,我们有欣喜也有尖叫,欣喜的是实验很成功而且很快就要做完了,尖叫的那就是女生的事了,一有什么仪器的碰撞或者实验现象的产生她们就会狂叫,呵呵……真受不了。

在这几次试验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比较新鲜的仪器,比如:保温漏斗、减压抽滤装置等。对于这些新的仪器,老师都是认认真真的叫我们怎样去使用,怎样的不当会造成什么样的危险。由此也可看出老师对实验的严谨以及对我们学生的负责。

在这次试验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前做实验的时候,我都是大部分丢给同伴做的,现在自己也跟着一起做,感觉真的很不错,在实验过程中看着那些自己做的实验感觉很满足,也很有成就感,里面有一些实验现象也很有趣。还有就是我觉得不管什么事还是多动动手好,你只会说不会做那不就等同于纸上谈兵吗。所以,我觉得这次实验非常有作用,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11篇

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授课很重要,所以上课不可以不听,即使对老师不满意也要认真听讲。根据老师讲的内容作适当的笔记,但是记住,不可以老师讲什么记什么,那样对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浪费上课的时间。要定期整理笔记,对笔记进行删剔与补充。在阶段考试前将笔记拿出来看,对不扎实的知识夯实。而且要将新旧知识穿线,不要让知识结构发生断层。

要重新学习已经学过的东西,首先你要知道老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的怎样的补充,所以建议你借鉴同学的笔记,不要只看教材。在学新知识时,遇到问题要马上解决,因为你遇到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你对旧知识不了解所产生的。多背,多练习,多总结。

学有机化学要及时地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加以归纳与总结。比如:碳的四价键原理,抓住烷、烯、炔、苯等等的官能团,官能团思想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各类有机反应,学习时切记主要反应记牢;。完成一定量的习题,特别是综合性的习题,通过解题,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在思维方式上有所提高;。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适当看一些参考书和参考文献并做好读书笔记,扩大知识面,注意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并与你所写知识相联系;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下面将结合本人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心得,分类论述本人是如何学习有机化学的。

1、总结经验规律。

掌握有机化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掌握、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

2、善于归纳总结。

3、注重实验。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实验操作,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很难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反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

当然,以上仅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点补充,我们应该在认真听取老师的讲义并作好课堂笔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以上方法,才能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12篇

历时八个星期、四节课时的分析化学实验转瞬间已结束。回想本学期的实验课,在脑海中出现频率最多的短语是:异常耗费脑力、程序复杂繁多、等待时间漫长、一步走错全盘皆输。但同时,也正是实验中所经受的考验与挫折,使我受益匪浅,学会了坚持,懂得了认真,更掌握了很多实验技能。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本学期开学以来的实验课中所使用的各种新仪器。在上学期的无机实验中几乎没有用到特别多的仪器,可这学期刚开始便使用了精准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高精度的新设备,这让我们在新奇之余更加体会到了实验的严谨,从内心里油然生出对科研的敬畏与崇拜。做分析实验是很讲究技术的,滴定、移液、定容,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得非常缜密、仔细,指示剂变色的瞬间,对移液与定溶液面切刻度时的判断,都对实验结果有着极大的影响。想要获得最终的成功,只知道如何操作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认真听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明白每一个细节,尽全力避免任何一点小的失误,一丝不苟的进行每个步骤,独立的动脑思考并铲除遇到的各种障碍,与此同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与数据,耐心等待最终的实验结果。

通过这个学期的分析化学实验,我收获了很多。不仅仅学会了更多的实验技能,更塑造、奠定起了对实验的态度,乃至延伸并影响到了对于其他学科学习的态度以及生活作风中。分析实验,任何一个细小失误都极有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甚远。也许是因为我们听老师讲课时走神了,也许是因为我们抱着玩的心态没有好好做实验,也许是因为我们只顾着互相交谈,导致实验结果的失败。如果我们总带着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怀着不认真的态度做实验,那么等待我们的注定是失败。就像第一次的.有机酸的滴定实验中,就是因为清洗仪器的时候没有用去离子水,而使实验全部报废。我能感到自己对于实验操作的严谨性有了很高的认识,同时自己真正做到了认真对待实验。并且面对不精确的结果,分析错误原因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人无完人,当然在实验中也难免会失败。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有些绝对,但在化学实验中没有认真的态度,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实验,即使你的实验结果是失败的,但你认真地做过了,你就是成功者,教训也是经验。本学期的实验课使我感触良多,我明白了做实验的时候要遵循客观事实,当实验结果与老师或同学不一样时,不能人云亦云,决不能照抄书本的结论。其次,安全第一。实验不是好玩,不能因好奇随意改变实验程序、用品用量和实验条件,不能在没有绝对把握时去尝试某些操作,对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都要有应急预案。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不做与本次实验无关的试验。

虽然失败是正常的,但现在的我已不像原来那样,实验失败后便放弃了。在这学期的实验过程中,遇到麻烦、出现错误时,我总是能停下来认真思考一番,找出错误后再重新做一次,如果再错就再次分析重做,直到正确为止。是分析实验教会了我要富有责任感,永不言败,永不气馁。我想,下学期的化学实验课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会一直秉持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去面对今后的每个实验。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13篇

(一)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心理”

这个概念本身蕴含的问题和争议使得它难以满足科学实验研究的要求关于“民族心理”的定义方式存在多种可能性。其中一种定义是以整个民族群落为主体,这个主体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性即是民族心理。这种定义方式强调民族的整体性和集群性,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定义策略。比如,冯特以黑格尔的“时代精神”概念为基础,将民族心理定义为民族整体的精神活动特征;另一种定义方式则是通过寻求同一民族的大多数个体在类似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来界定民族心理。这种定义则强调个体是构成民族的基本单元,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定义策略。近年来,有研究者试图通过对隶属于不同民族的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实验研究或量化测评,从而考察不同民族的整体性心理特征。他们所依据的就是民族心理的第二种定义方式。持前一种观点的研究者对后者的研究结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个体的简单叠加不能形成群体,对个体的实验研究或测评结果不能用来描述民族整体。即,自下而上的研究只能考察个体心理而不能描述真正的民族心理或群体心理。对民族心理的研究必须要采取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社会科学研究的宏观的、整体的视角。也就是说,民族心理学研究只能发端于关于民族心理的第一种定义方式。而在这种定义下,民族心理作为研究对象缺少了进入实验研究的必要限定条件与确定性,因为实验研究者只能对具体的个体进行精确测评,却不能对民族整体进行测评。辩解:除了民族心理学之外,还有很多学科都存在核心概念界定分歧而导致研究策略与研究方法的差异。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也不少见,比如牛顿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之间的区别。因此,核心概念定义方式的多样性本身并不构成实验研究的障碍。质疑意见的中心议题是,民族心理学的两种主要概念定义方式中,只有自上而下的整体性的策略才能够真正言说民族心理的课题。那么,这种理论建构策略是否与实验研究不相容呢?固然,实验研究的实施过程只可能针对个体而进行,实验研究遵循的是从个体到整体的归纳方法。那么归纳的方法是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障碍呢?不可否认,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正是归纳的方法。人的认识过程正是通过对个别对象的考察而形成一般性结论。与自上而下的演绎法相比,归纳法不能保证结论的确定性,但是归纳法是为演绎法提供前提的认识方法。民族心理学是我们认识民族群体共同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同样需要归纳法和演绎法的配合才能形成新的知识。因此,断言民族心理学只能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即演绎法,并不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再者,是否存在这样的分别,归纳法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而演绎法是属于社会科学的?经典的自然科学实验通过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事物的变化而形成结论,研究者应该保持中立,客观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不能事先持有某种理论或假设,这就是传统实验研究只做描述不做解释的法则。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往往是带着某种预设介入研究主题,他们会用自己的预设或理论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社会现象纷纭复杂,也需要研究者对其做出解释。于是,在传统的学科分类标准中,描述与解释是两个不相容的思维体系,只能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20世纪后半期以来,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解释与描述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一方面,社会科学理论,包括哲学也在寻求通过观察与描述的实验来验证其命题;另一方面,自然学科的研究也更多依赖演绎法,用理论去做解释和预测。比如当代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就是从自然选择理论出发,通过演绎法推导出操作性假设,再运用这些操作性假设去预测社会现象,最后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检验操作性假设的预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学科属性与核心概念的定义策略并不构成民族心理学使用实验研究方法的障碍。

(二)民族心理是一个高度生态化的概念,其所涉及的大多数内容只能在真实的社会条件下才会展示出来

在实验室的控制条件下所观察到的被试的表现不能准确地再现其民族心理特征辩解:对实验研究的生态效度的质疑并不局限于民族心理研究领域。在所有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都要事先考虑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结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推衍到一般。比如经典力学的实验,研究者在实验室中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在其中物体不受力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在现实条件下我们不可能观察到始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摩擦力很快会使得运动的物体停下来。那么这是不是物理学的实验缺乏生态效度呢?任何实验都建立在一个理想态模型的基础之上。这个理想态模型的建构则有赖于对现实的形式化表征。也就是说,当我们难以言说纷繁复杂的现实时,需要将其中无关的,或不那么重要的因素先剔除,只留下我们认为对我们了解现实最重要的因素,然后对这些重要因素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个因果关系的假设,这就是形式化的模型。实验的目的就是检验这个因果模型假设是否成立。因为假设模型是在剔除了大量无关或不重要因素后才提出来的,所以对它的检验也只能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那么,在理想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何返回现实环境呢?让我们再以经典的物理学实验为例。在实验室的理想条件下,实验结果显示物体不受力时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这个模型称为模型一。现实的环境中存在摩擦力影响物体的运动,于是研究者需要另外建构一个关于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假设模型,这是模型二。模型一和模型二结合就可以描述存在摩擦力的条件下物体的运动特征。现实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不在一个平面上,于是物理学家还需要建构一个斜面与运动关系的模型,模型三。模型一、二、三结合就可以言说在不平坦的,有摩擦力的表面上的物体的运动特征。随着加入的模型的增加,实验描述的对象越来越接近现实。面对民族心理的研究课题,实验的生态效度自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但是生态效度也不应该成为民族心理引入实验研究方法的障碍。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研究需要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同时,实验结果也能够返回现实。民族心理实验研究的生态效度可以通过,最终也必须通过实验设计的改进,多组实验的相互配合、印证等方式来得到提升。

(三)在面对文化影响的问题上,民族心理学的和实验心理学存在分歧

民族心理具有高度的文化渗透性,以至于在很多场合民族心理与文化心理这两个名词具有几乎同样的涵义。因为文化是“民族”构成的最重要条件,所以民族作为主体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不可能离开文化而抽象成为某种具有超越文化限制的一般性概念。在实验心理学的基础性研究中,文化渗透却是需要被仔细地排除的干扰因素。也就是说,在研究目标上,民族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存在分歧。民族心理学需要考察文化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而实验心理学却要尽量避免文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渗透。辩解:将实验研究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对立起来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上,文化对个体或群体心理的影响也是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的。在一些基础性研究中,比如有关痛觉的研究,研究中需要尽量避免文化因素对被试痛觉体验的影响,从而精确界定人的痛觉阈限。之类研究是对人的最一般意义上的身心特征的考察,因此避免文化因素的渗透是必要的。比如,被试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被试对实验目的的认识,被试与主试之间的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被试的痛觉体验。为了获得精确的结果,研究者需要精确地控制每一个因素。同时也有研究者专门考察某一类文化因素对痛觉阈限变化的影响,比如在测试前让被试听不同风格的音乐,结果发现音乐影响了人的痛觉阈限。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因素在实验中的渗透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实验研究中要控制哪些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依据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的。今天的心理学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基础性实验研究的跨文化比较。这样的跨文化比较可以帮助研究者分辨出哪些心理特征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哪些是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文化因素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中既可以作为一个自变量,也可能是需要控制的干扰变量,也可能出现在因变量之中。因此,文化因素也不是民族心理学开展实验研究的障碍,相反,民族心理中的文化成分正是实验研究的目标。在涉及文化或跨文化的研究中,研究材料或工具的跨文化一致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实验还是量表,在一种文化背景下有效的研究工具或材料在另一种文化中未必适用,这就是研究的跨文化效度问题。这个问题提醒着研究者,即使已经在一种文化中获得了有效的结果,也不能对研究工具或材料做简单的语言翻译就投放到另一种文化中施测,并且还把这两个结果直接进行比较。当然,跨文化研究效度问题不仅仅出现在实验、测量等量化研究中,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的质性研究同样也会遭遇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前面提到的生态效度问题一样,即,通过改进实验设计、重复检验、多组研究相互印证等手段来提升研究的效度。总体上,对民族心理实验研究的质疑意见涉及到了这个领域的主要困难,但这些困难不是不可能逾越的,相反,它们只不过在提醒着从事这类工作的研究者应该时刻警惕,不要犯技术上的错误。回顾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很多过去认为不能通过实验来研究的议题后来都被列入实验研究的名单内。冯特最初断言记忆不能通过实验来研究,但是在艾宾浩斯以后,关于记忆的实验就不再新奇了;弗洛伊德理论以潜意识概念作为基础,直到20世纪50-60年代,心理学家都认为潜意识是不能用科学的方式来认识的,因此弗洛伊德的理论缺少必要的科学性,但是当內隐研究技术被发明以后,对潜意识的实验研究也不遥远了。类似的课题还有自我、思维、决策、推理、社会认知等[14]。在某一阶段,实验研究遭遇到理论与技术的困难,突破这个困难的力量来自对研究课题做出恰当的操作性定义,以及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本文已经对民族心理实验研究的质疑意见做了辩驳,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1.类比实验研究的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民族心理的实验研究尽管在今天正面临一些困难,这并不意味着用实验手段研究民族心理问题是不可能的;2.从研究历史看,研究技术的进步,提出核心概念的恰当的操作性定义是心理学实验研究进步的原动力;3.实验研究的本质是模型模拟,这个特征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因此,实验民族心理学与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之间并没有矛盾。

二、民族心理学有必要采用实验研究技术

前文已经讨论了民族心理学有采用实验研究的可能;接下来,本文还将论证,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有采用实验方法的必要性。人类获取知识的目的一是为了满足对世界的好奇心,期待获得关于未知现象的解释;二是为了满足对世界的控制欲,通过知识预测世界的变化,进而达到对世界的掌控。每一门学科都承担了解释某一个领域内的现象、传承领域知识的责任,即,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尽可能地达成人们的愿望。为了实现解释、控制的目标,人们必须建构一个关于世界的假设模型,通过对模型运行机制的考察来解释世界的变化,同时,也是通过对模型运行特征的评估从而实现对世界变化的预测和控制。人们建构的模型是对真实世界的模拟,这个模型是否能够担当准确描述世界的任务呢?于是,对模型的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将已知的世界变化特殊输入模型,观察模型运行结果与世界的现实变化之间是否契合。这是验证性实验;如果我们的模型已经通过验证,那么我们可以将当前的现实数据输入模型,通过模型运行结果来预测世界变化的特征,这是预测性实验或叫住探索性实验。自然科学是对物理世界做出描述与解释的知识。在模型建构与检验方面,自然科学已经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研究规范,这种规范就是科学范式。按照库恩的分析,自然科学已经进入范式阶段,即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具有统治性的世界模型,大多数研究者都信奉一个主流的范式。这时,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就是用这个范式所规定的方法去描述和预测世界;关于这个模型或范式本身的质疑和争议则常常被忽略。目前的心理学处于什么阶段呢?研究者对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目前的心理学已经进入范式阶段,也有人提出心理学还处于前范式阶段。存在这种争论暗示了目前心理学缺乏统一的理论模型,也没有被大多数同行所认可的主流范式。与当前处于范式阶段的自然科学所不同的是,心理学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范式,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心理学永远也不可能像今天的物理学、化学那样成为一门真正的范式科学。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实际上还处于前范式阶段,即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用以描述和预测世界的模型,也没有形成得到公认的主流研究规范。在这个时期,各种声音彼此争论,相互竞争。因此,常常听到对某一种研究方法的批评就不奇怪了。要公正地评价某种研究方法在这个学科中的贡献,我们需要跳出这些争论本身,在元理论的层面上,从学科的研究目标的角度来评价研究方法的取舍。如前所述,每一个学科知识都是对世界某个领域的描述和预测,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学科知识必须要建构理论模型。心理学当然也不例外。同样,为了检验模型的有效性,验证性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将经过验证的模型用于描述与预测未来,探索性实验也是必要的。因此,在学科建构的元理论水平上,心理学的实验性研究方法是必要的。所不同的是,由于心理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主流范式,各种实验规范之间还存在竞争与争论。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争论的焦点在于某种实验规范是否可行,而不是实验本身的元理论价值的评价。民族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应该遵从心理学的学科规范。如果实验研究对于心理学来说是必要的,那么对于民族心理学而言同样是必要的。第一,如果说心理学需要实验,而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的民族心理学却不需要实验,这个判断在逻辑上和学理上都是不成立的。在逻辑上,如果民族心理学是隶属于心理学的下位概念,那么心理学的所有属性都会体现在民族心理学之中。如果实验研究对心理学而言是必须的,那么对于民族心理学而言也应该是必须的。在学理上,这个判断意味着将心理学研究分成可以用实验的和不可以用实验的两部分。这个分割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因为通常我们也会将不同的研究课题与适合的研究方法对应起来,比如,一些课题适合采用这种方法而另一些课题则适合采用另一些方法等。但是,当我们讨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的对应关系时,是在操作层面上对研究方法的划分。即,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用什么技术收集反应数据等。所有这些区别或差异都是在统一的元理论之下衍生出来的变化。如前所述,心理学的元理论模型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有效性。于是,在统一的元理论之下,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都要遵循实验研究的基本准则,这就是让心理学成为科学的那些规范。如果研究者强调某一个领域可以不受此条件限制,那就意味着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被划分到了心理学的领域之外了。正如冯特将民族心理学与他自己创建的实验心理学分开一样。在他断言高级心理活动不适合通过实验来研究时,实际上是将研究高级心理活动的民族心理学和研究基本心理过程的实验心理学看作两个相互独立的学科。其中实验心理学属于科学,而民族心理学则应该属于人文学科的研究。两者赖以描述和解释行为的假设模型是不一样的。冯特的实验心理学遵循的是自然科学的解释模型,而他的民族心理学则遵循社会学和文化人类的模型。而今天的民族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如果不希望脱离科学心理学的主流范式而独立经营,就应该遵循心理学统一的元理论规范。也就是说,和心理学的其他研究领域一样,采用科学的研究范式是让民族心理学成为科学的前提。反对者可能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即使民族心理学遵循心理学统一的元理论规范,但是在操作层面上,由于民族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它可能采用相应的特别的研究技术,比如,观察法、个案法、质性研究方法等,而实验法则不是民族心理学的必须技术。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对应关系,虽然某些特殊的研究对象对研究方法会有特别的要求,但是为了获得精确的认识,研究者往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互配合、印证。即使是感觉阈限研究这样的课题,也不是单单采用实验法就能够应对的,往往需要观察法、访谈法等技术的配合才能获得精确的结果。通常,越复杂的研究对象越是要求多种研究技术的配合。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复杂,正因如此才需要多种技术的共同参与,实验法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第二,正如数学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通用语言一样,实验逻辑也是民族心理研究的公用语言。民族心理学研究以民族为主体的心理和行为机制,要识别某一民族的特有心理和行为特征,需要将该民族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与其他民族进行对比。在心理学研究中,在两个或多个民族之间进行对比时最主要的控制变量是文化因素。因此,民族心理学本质上是研究文化的科学。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者一定持有自己特有文化的在场。于是,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实际上是用一种文化去描述自己和他者的文化。当两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要对话时,各自的文化在场可能成为他们之间交流的障碍。比如,关于地域文化的称谓就体现了这种文化在场的障碍。欧美人习惯将来自欧洲大陆以东的所有文化都称为“东方文化”,而东亚人则习惯将东亚以西的所有文化都称为“西方文化”。那么,介于两个地域之间的西亚和印度文化当属于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呢?显然,所谓东西方文化的称谓在学理上和伦理上都是不严谨的。而认真思考过不同地域文化关系的学者会采用更为客观、严谨的文化识别标准,比如车文博先生提出了一个从整体-分析、神性-理性两个维度来区分“四方文化”的标准。根据这两个维度,文化类型可以被分为四大类别:整体神性、整体理性、分析神性,和分析理性。东亚、西亚、印度和欧美文化依据各自在两个维度上的表达而被识别为不同的类型。由于提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文化识别标准,各种地域文化的特征才有可能放在同一个体系中来比较、交流。就像在地图上标出经纬度,地图上的任意两个点就可以相互定位了一样。民族心理研究可能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包括各种人文研究的手段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手段。各种研究方法得到的结果要能够相互交流,需要有一个像地图上的经纬线一样的坐标体系。这个坐标系统就是研究的元理论范式。前面已经论述过,实验是支持并验证这个元理论的过程。于是,实验逻辑就成为了界定文化阅读有效性的坐标。在统一的实验逻辑下,民族心理的各类研究才拥有相互比较的可能。

三、为什么需要建构实验民族心理学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14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我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制装置将实验改进。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学生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等老师教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学生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

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实验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上面的化学实验心得体会,非常适合大家进行化学实验报告的写作,对大家进行化学实验心得写作非常有效。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15篇

关键词:体育干预 大学生 能力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说到体育,人们首先会想到其对身体的影响,即体育对人们体质的影响。熊晓正认为,体育对人的运动系统、生长发育、中枢系统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学生的心理层面来讲,体育能够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发展,能有效缓解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邱远通过研究认为:体育锻炼能比较好地解释心理健康的响应变化,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的贡献因素。同时,体育对大学生的情绪改善和意志力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宋子良先生认为,经常参加集体类项目的体育活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最理想。总之,体育对大学生心理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已是大家达成的共识。

随着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健康标准做了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即三维的健康观。体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了行为规范准则,有助于对其他社会规范的理解和学习。因此,体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社会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体育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非常丰富的概念,体育对人们产生影响,是哪个组成部分,还是参与过程中的其它因素对人们产生了影响,目前还没有更为详尽的研究。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教学实验,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教学,观测各措施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影响。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武汉大学在校大学生450名作为问卷调查对象,男生287名,女生163名,平均年龄岁,SD=。其中300名作为实验干预被试。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采用的测量工具为大学生社会化评价量表,主要选取其中的能力社会化部分。

实验法

在高校体育课过程中进行现场实验研究,探讨教学中的体育比赛及体育理论课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影响。从正常上大学体育课的大学生中,抽取450名作为被试,其中1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在体育课中额外进行教学比赛的150名学生作为比赛干预组(实验组1),上《体育与文化》理论课的150名学生作为《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组(实验组2)。所有这些被试均正常上大学公共体育课。

访谈法

实验过程中,对两组学生不定期进行访谈,了解干预过程中其心理感受、心理变化情况等。实验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以检验实验干预效果。

测量工具

本研究参考一套大学生能力社会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后,使用该问卷对参加教学实验的同学进行调查研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得到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干预前后能力社会化的水平及变化。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测试一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上普通体育课大学生的测试。选取300名上普通体育课的大学生(没有校内、校外运动队经历),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正常教学,实验组除参加正常教学过程、额外增加每周一次的课堂教学比赛(即实验组1:比赛干预组)。两组进行初次测定并比较后,开始进行相应课程的教学。18周的体育课结束后,进行第二次测试,两者进行比较。

第二阶段是对上《体育与文化》课的大学生进行的实验,对150名参加《体育与文化》课学习的大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即实验组2:《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组)。开课前对上课学生进行初测,课程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测试,将两次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在问卷调查中,要求被试填写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班级等人口统计学信息,同时填写Email和电话联系信息,并承诺所有信息仅作研究之用,严格保密。

实验的实施

比赛干预

体育课教学干预主要采用常规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根据研究的实际条件,选择篮球项目进行。在开课前,将300名学生分为十个教学班级,五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以常规的技术教学为主的课堂形式;另外五个班为实验组,设为实验组1,在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学比赛的比重,将每班的30人分为五个队伍,进行循环制的比赛,比赛时间为每周课堂40分钟,并按照成绩和个人表现给出学期的分数。

为了保证教学和研究的效果,普通体育课教学组上课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尽可能避免歧视、批评、责备和命令的语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让学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同时要求被试在每次锻炼中,身体都能出汗,以保证有适宜的锻炼强度。教学比赛实验组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干预时间为一个学期,共18周,每周1次,每次90分钟。体育课教学干预各班级由研究小组的体育教师协助进行。

《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

对参加《体育与文化》课程的学生进行初测后,进行相应内容的教学,设为实验组2。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体育基础知识、体育的热点、体育文化的相关知识等。课程结束后,再进行社会化指标的问卷测试,并与初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体育与文化》课程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干预时间为一个学期的通识选修课程,即每周1次,每次135分钟,共12周。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照组与比赛干预组、《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组在实验前能力社会化各指标的比较

对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能力社会化的各指标,在实验前分别进行了测试,对实验前三组的各指标得分水平进行比较。

由表1结果可见,在实验前,对照组与两个实验组两两之间,在能力社会化各指标上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实验前各组被试的能力社会化水平不存在差异,同时也说明所选择的被试基本是同质的。

对照组与实验组1、实验组2在实验后能力社会化各指标的比较

经过对两个实验组分别进行比赛干预和《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后,对能力社会化的各指标进行了测试,对实验组1、实验组2能力社会化的各指标,分别与对照组的各指标得分水平进行了比较。

由表2可见,除自理能力外,比赛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能力社会化各指标上的得分均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能力社会化各指标上的得分均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从平均数来看,实验组各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采用比赛干预和《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对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是有促进作用的。在对实验组1和实验组2能力社会化各指标的得分水平进行比较发现,经过干预后,两组在部分指标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且实验组2大部分指标的平均值高于实验组1,这说明《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较体育比赛干预更有利于大学生的能力社会化发展。

两组实验组被试在实验前、实验后能力社会化各指标的比较

比赛干预组前测、后测比较

由表3结果可见,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教学比赛干预组被试在能力社会化大部分指标上的差异都达到显著,在实验干预后的水平高于干预前;在生存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创新精神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可能是因为这些方面与人格特质相关程度较高,较不容易改变,尤其在不长的时间内不太容易有较大改变。

《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组前测、后测比较

由表4结果可见,在干预前后,《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组被试在能力社会化大部分指标上的差异都达到显著,在实验干预后的水平高于干预前;干预后,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基本技能、人际技能、处理工作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比赛干预、《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影响

对比赛干预组和《体育与文化》理论课干预采用重复测量进行进一步统计检验,采用Pillais标准,对时间主效应的检验结果见表5。由表5结果可见,本次测量中实验组的15个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了显著差异,这说明时间具有主效应,能力社会化的各个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显著变化。结合表2,能力社会化的各个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得到了显著提高。

4 讨论

体育竞赛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组1与对照组的前后测研究,证明了体育竞赛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大多数指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相对于正常的教学活动,体育竞赛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大学生之间必须进行交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次,体育竞赛开始前,大学生要针对其它各队的情况进行分析,力求在比赛中扬长、避短,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队员不但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技术与战术,而且要克服相应的困难,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会有良好的作用。最后,教学比赛后学生要对进行过的比赛进行相应的总结,这对于提高其自我完善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这三个主要过程中,大学生在团队合作、分析问题等多个领域都会有相应的获益,能力社会化水平得以提高。同时,在比赛过程中,体育竞赛的规则也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启发大学生认识规则、利用规则,使大学生的能力社会化会得到促进,并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大学生以团队参加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要优于学生单独进行运动。相对于简单的考试内容学习和练习,教学比赛这种有难度的教学竞赛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大学生能力社会化有着普通体育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优越性。

体育文化课程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影响

由于中国特殊的高考制度,中国现阶段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特别多的时间来接触体育,对体育的认识和接触都不全面、不深入,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即使是来自较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也没有达到非常正确、全面的地步。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的阶段,仅仅从表面上来理解体育是不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体育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群和社会,大学生需要透过体育表面去分析体育的本质。体育文化课程是大学生全面认识体育的重要途径,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大学生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体育文化类课程是广大学者对体育文化的提炼和总结,是人类对体育文化认识的结晶。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学生在中学时期无法了解体育文化课程,体育文化对学生的良好影响也就无从谈起。进入大学阶段后,体育文化课程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文化的积极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体育文化课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教学实验可以看到,体育文化课程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在各个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体育竞赛都不能很好地解决的政治社会化、知识社会化等方面,体育文化课程显示了很强的功能。在《体育与文化》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讲授关于体育伦理、体育经济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对体育和体育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通过文化课程的学习,开阔了大学生在体育领域的视野,丰富了大学生在体育领域的文化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将体育和所学专业的联系,也有利于大学生专业内、专业外和创新知识的增长。比如说奥运会TOP赞助商和_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知识社会化和道理社会化等指标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有着很强的能动性。体育文化课程既能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又能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指导,发挥大学生们的能动作用,促进其社会化。如果说知识的获取是一个认知的过程,那么大学生根据体育文化课程的知识去促进其自身的社会化则是一个主观世界的改造过程。通过对选修过《体育与文化》的学生进行访谈得知,文化课程对大学生的干预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文化课程的学习提高了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大学生在心理层面的健全发展,对能力社会化和心理社会化作用尤其大。访谈中,大学生指出,经过体育文化课程的学习后,再进行体育活动,会有针对性地加强团队合作、促进意志磨练等积极因素的发挥,相比以前是事半功倍。体育文化课程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作用要超过体育竞赛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作用,远超过普通体育课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从根本上讲,体育文化课程能够充分发挥理论对人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方面则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16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两块。很多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也源于对实验的喜爱,要重视实验教学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的教材中,更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尤其增多了探究性实验,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动手能力及协作精神,也更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那么如何上好实验课,本文就略谈几点心得。

第一,要重视创设化学实验问题情景。

比如在讲高二的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条件时,我们可以首先把化学方程式2NO2==N2O4写出,然后告诉学生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这能量的变化,要么吸热,要么放热,NO2是红棕色气体,而N2O4是无色气体。学生可以分析出,如平衡向右移动,则气体颜色变浅,如平衡向左移动,则气体颜色变深,到这里,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索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老师再组织讨论,并补充完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分析典型实验,做到以点带面。

比如通过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叙操作内容:

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

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③药品的取用;

④加热方法;

⑤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⑥气体的收集与放置;

⑦装置的拆御。

对于这些操作,要讲清它的理论依据及原理,要让学生能吃透。比如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水的沸点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_和水蒸气。欲除去,只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不能用水,这是因为氯气与水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增加生成物中的Cl—浓度,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以减小氯气的溶解度。又根据氯气的性质,要想干燥氯气,只能选用液体或颗粒状的酸性干燥剂,通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第三,在做演示实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大体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防止看了热闹,丢了门道,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之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很难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②不能只盯一点,要全面观察,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星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如观察钠与水的反应,只注意到有响声与有气体生成,而没有注意到钠块的融化,就不能得出钠与水的反应要放热哇,观察不仅用眼睛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

③不能马马虎虎,要细心比较,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

④不能只观察不思考化学实验,不只是动动眼睛和其它感官就行了,还有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如在观察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只有同时思考“为什么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何要稍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等问题,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⑤弄清概念,防止张冠李戴,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叙实验现象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溶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叙这类实验现象。

⑥要防止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叙。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白色粉末产生”,而不能描叙为“有氧化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四,做好学生实验的改进和指导工作。

实验室的开放,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验空间,但教师如果不给予必要的指导,它发挥的作用必然减弱。因此,对每一个实验操作,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规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准确的语言表达。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中药品、步骤很清楚,但为了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我们把此实验进行了改进,让它以习题的形式出现。我们提供了:

①碳酸钠和稀盐酸。

②石灰石和稀硫酸。

③石灰石和浓盐酸。

④石灰石和稀盐酸。

四组药品,并设计了几套实验装置,让学生选择去做,这样以来,学生好奇心大增,不再受课本步骤的约束,亲自实验验证。在操作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学生从动手到动口,个个认真思考,经反复实验验证,最后归纳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案。

认真落实化学实验教学,把握其中的重要环节,对化学教学的提高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17篇

适当的教具或影音工具可以使知识点的讲解事半功倍。形象生动的教具和影音工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教具的准备一定要形象生动贴近生物知识,课件一定要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紧贴生物课本。否则也会起到反效果,所以我们也要精心学习和准备制作教具、课件。

除此以外,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尽量有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己讲课方式的意见,反思不足并改进;借鉴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取长补短;严谨科学地备课,不断巩固教学技能。

以上是我自学课例研修的总结与感悟,希望能在实习实践中有所体现。

4月11日-4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州师范学院组织的小学教师培训。这次培训虽然时间只有4天,但是我感觉收获却很深。

小学实验室管理培训,老师主要从搞好实验室环境管理、教学仪器保管帐的管理、教学仪器管理、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实验仪器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孙老师对3---6年级的实验,从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了讲解,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保持好实验室周围环境的整洁;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的布局要合理;仪器柜合理放置;营造实验室的文化氛围;实验室的保管帐要建立账簿、增减有据、账物相符;教学仪器要摆放整齐,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二、课堂教学应以探究为主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在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

三、有了深刻的体会,就要把它付诸于行动。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我努力做到使课堂“回归生活和社会”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终于迎来了大学以来第一次的模拟实验。这次实验主要是针对我们所学的专业金融学开展的证券投资模拟实验。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接触了很多专业的股票知识,有着专业理论知识的充实,对我们这次的模拟实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一、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

为期三天的模拟实验课程,在刘老师的带领下,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我们巩固了证券投资分析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许多技术操作方面的知识。我们的实验一共分为九个项目:证券分析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信息的获取;证券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证券投资的宏观及行业分析方法;实验证券价格趋势线的实战应用;成交量对证券价格变动的影响;技术分析指标的使用及效果检验,以及证券投资的综合分析法中的投资证券的分析与选择、投资组合的构建、投资组合的管理与风险控制。每一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我们都要填好自己的实习,包括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实验的内容、实验记录和实验小结。在实习中,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折不扣地完成当天的任务。

二、模拟分析与操作情况

20xx年以来,中国的股票市场行情总体状况不是很乐观,市场上利好与利差消息不断。通过此次证券投资模拟实验,我们得以在近乎现实的环境中体会中国股市的危与机,这对我们今后真正面临证券市场交易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实践财富。然而在整体局面不好的情况下,也有些股票却出人意料,逆市上扬,贵州茅台600519就是一个例子。下面我就将自己本次模拟实验最为关注的贵州茅台600519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宏观分析

20xx年,我国通胀压力严重,上半年CPI一直处于高位,同时我国GDP增速比20xx年有所放缓,根据xxx蓝皮书预测,20xx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为左右,比上年回落个百分点。央行实施的货币政策,缩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进入到证券市场的资金就相对减少,价格回落使人们对购买证券保值的欲望降低,从而导致证券市场价格呈现回落趋势,不断上调的利率增加了证券投资的成本,上市公司营运成本提高,业绩下降,导致了价格下降。贵州茅台600519在20xx年1月份到四月份一直在180元每股左右,五月份才开始上涨,直至12月20日的股价是元每股。

(二)行业分析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白酒行业有万家左右,每年我国白酒销售收入大幅度上升,近年来我国白酒行业的利润逐步增长。白酒行业是传统行业,高端品牌的白酒除了具有优越的品质,还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这是靠技术和资金无法实现的,同时这些位于第一集团的企业具有经多年积累的渠道、品牌生产能力、资金等全方位的优势。因此后者是很难突破这些优势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居民可支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追求高档品质的生活已不再是平民百姓的奢望。与以前相比,消费者更加趋向购买中高档白酒。10-20xx年或许是04-20xx年后白酒行业获取超额收益的又一黄金三年。消费升级和成本回落是20xx年食品饮料业的两条投资主线。中长期建议重点关注贵州茅台,因为它品牌力最强,渠道利润最大,未来提价空间巨大,预计20xx年或1月出厂价上调200元左右,幅度约30%。

三、实习体会与收获

经过此次证券投资模拟实验,我对证券市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的问题有了新的见解,通过市场对信息的反应程度和反应速度,了解国家政策和财经信息对于经济运行的重要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己对于金融行业的兴趣,为未来从事相关的工作做了一定的准备。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例如:由于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对市场分析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在宏观经济分析和行业分析等领域涉及的知识和信息不够完整。还有对于证券投资分析的相关知识把握程度不够,尤其是技术分析里关于指标分析的环节有待提高。

总之,这次实验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相信会对我以后所从事的相关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暴露出的不足之处能够让自己快速成长,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还需要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不断努力加倍完善自己!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的班主任,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与积累,对班主任这一工作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谈自己的一些的心得体会。一、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作为班主任,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这项工作。...

今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正寻思如何在这段无聊的时间中度过,忽然间,我一转头,看到了满是尘土的门窗,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闪过,为何不去擦玻璃呢?说干就干,我拿来了脸盆、抹布等工具,将抹布浸湿,带着抹布小心翼翼地爬上椅子,踮...

曹雪芹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以他所写的四大悲剧中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而着名,而曹雪芹的一部经典之作中就有七百二十一个人物,曹雪芹历时20多年才完成这部巨作,在一部作品中,721个人物,各个都有鲜明的性格与典型事例,...

文明它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摸索。镜头一瞧!在公共汽车上,我们可以看见有一个垃圾捅,它是留给我们在汽车上不乱丢垃圾准备的,还有几个坐位不同的,就是为老人。和一些小孩准备的,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很都人让坐位给其他一些人做。...

这次公司组织了班组文化与班组建设的学习工作,主要目的是提高每个班组长和组员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益。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更使我了解做一名员工的使命和职责。...

我是一个普通的男孩。我爱学习,也爱玩。妈妈说:“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不爱学习只爱玩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怎么能爱上学习呢?我有两点体会。一是家长要对孩子学习有耐心。孩子在家做作业不会做,就要问家长。...

怀着对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优秀xxx员、优秀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的无比崇敬之情,笔者来到了这位时代楷模当年为之鞠躬尽瘁的兰考县,近距离地了解和追寻焦裕禄的点滴故事、英雄足迹,学习和感悟焦裕禄的精神实质,心灵受到了一次...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党地位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强弱,决定着执政的成效。...

我一直喜欢学思想道德和政治这门课,因为我在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或生活学习有压力时,我总是能按着以前政治老师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处理事情,上了大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生活层次,要继续学习生活,做社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

在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阅读了大量的科技文献,特别是部分英文文献的学习,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在大量文献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之上,我们认真思考,进行实验的设计和规划、策划,这锻炼了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平时,我们还不断的向老师、学长请教,与同学、朋友交流,无形中增强了我们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且对于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探究精神,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半年多的实验工作,使我们对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有了较为深刻和清晰的认识。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本课题有了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在指导老师热心帮助下,主动参与确定具体实验方案、进程,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研究生实验室的浓厚实验氛围内,在这个温暖欢快的大家庭里,我们在思想和心理上不断的成长。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在有机合成部分,需要的时间特别长,有时候都从早上10点多一直到晚上11点多钟,我们小组成员就轮流看管这合成反应。在就如实验的药品没有按预期的到达,导致了实验的终断,我们只好了延迟申请。做实验真的很苦、很累、很枯燥,但是看到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都很努力,这也平添了我们几分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和考验之后,我们感到自己变得更加的顽强和坚韧了。人贵有恒,就因为做到持之以恒实在是难。人世间为什么难以有恒呢?主要原因是人有惰性。天长日久,便觉得烦,觉得累,觉得苦,于是松懈,于是停顿,于是停止,于是前功尽弃、功亏一篑。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可奢望一蹴而就。俗话说“功到自然成”。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而在这次SRP项目当中,我算是真正的理解了这四个字的含义。

在SRP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些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老师常说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我们自身最大的价值。当我真正独立去实践,去体验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那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友好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在工作中和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对于自己在校大学生,面临踏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次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老师和小组成员的教导。我们每完成一项工作都会向老师征询意见,总结以前的工作并且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所以与老师的有效配合也是我们结题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以后还要争取更多的这样的训练来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当中,我们感觉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这次SRP实践,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实践。它是我大学期间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此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锻炼的机会,最后,我用几句话来总结我的SRP实践心得体会: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积极地面对困难,挑战自我。

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组织的山西省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我受益匪浅,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专家们精彩的论述,深刻的见解,又有联系教材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教师们的交流互动和动手操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学新的天地。随着小学科学课堂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现将本次培训的感受汇报如下:

首先,从整体上对科学课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几乎在每个地区的科学课都很少有专职的教师带,有些地方的科学实验课学生很少上、甚至没有上过。这是大部分人认为科学不重要,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尚秀芬老师给我们做了《使科学对所有学生都是适合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精彩讲座。从科学教育国际研究新成果、小学科学课程国内改革新动向、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新变化、教学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对于具体的教学操作这些方面,从科学的定义、含义、分类、知识、方法 等方面,一层层条丝缕析地剖析开来,如层层剥笋一样,为我们揭开了科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就是提升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通过详细分析,了解了这种不同之后,让我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更加掌握了小学生探究的特点,力争与小学生一起设计符合他们特点的探究活动,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使科学对所有学生都是适合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山西省榆次一中的马冬生老师则从考试的角度阐释科学对学生未来成绩的影响。他的讲座是《实验教学与实验考试》,这就为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更进一步的指明了方向,小学科学是初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课的基础教学,所以我们的实验课更需要我们在做实验时的严谨操作,精细示范,不容的有半点马虎。

其次,在本次培训中使我的实验有了进一步的规范。在两天的培训中,绝大部分时间是有老师对我们进行小学科学教学仪器的使用方法的示范指导,对于每课每个实验都进行了具体的讲解和引导操作,并对每个实验的重点,进行了明确要求,参加培训的每位教师都认真亲自操作这些实验,能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实验进行现场操作和改进说明,同时就自己平时中的困惑与参加培训的老师们面对面进行了交流。让老师们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个技术引领,让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引导学生搞好实验操作,逐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次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是自己收获颇大、感受较深,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拓展了的专业知识,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刻。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对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小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空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总结,孩子们就能学到有趣的科学、有用的科学。

学科前沿是指某一学科中最难代表该学科发展趋势制约该学科当前发展的关键性科学问题、难题及相应的学说。我有幸聆听了院里各位教授的学科前沿讲座,八次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教授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向大家诠释“前沿”的内涵,所谓前沿,就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重复的科学发展事态。同时,他们也结合自身做学术研究过程中的种种经历,以平实而又生动的语言讲述着做学问要付出的各种努力以及要去接触的各种问题。随后,教授们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各自目前从事的学科前沿问题,同时强调“做学问需要结合时代的需要,符合时代背景,与国际接轨”,并告诫同学们要注重积累,拓宽专业知识。 虽然仅有八次学科前沿讲座,我被教授们清晰的思路和表达、严密的逻辑和证据、学者应有的良知与责任而折服。讲座中,教授带我们一起回望化学的发展历史,展望化学未来,体会化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在教授们提出的众多学科前沿课题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为什么热水比冷水在冰箱中结冰快,因为这一问题贴近生活,我们可以亲自动手验证,如此普通却又高深的难以解释。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资料搜集和思考。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是中学,1963年的一天,在地处非洲热带的坦桑尼亚一所中学里,一群学生想做一点冰冻食品降温。一个名叫埃拉斯托·姆佩巴的学生在热牛奶里加了糖后,准备放进冰箱里做冰淇淋。他想,如果等热牛奶凉后放入冰箱,那么别的同学将会把冰箱占满,于是就将热牛奶放进了冰箱。过了不久,他打开冰箱一看,令人惊奇的是,自己的那杯冰淇淋已经变成了一杯可口的冰淇淋,而其他同学用冷水做的冰淇淋还没有结冰。姆佩巴把这特殊现象告诉了达累萨拉姆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奥斯博尔内博士。奥斯博尔内听了姆佩巴的叙述后也感到有点惊奇,但他相信姆佩巴讲的一定是事实。尊重科学的奥斯博尔内又进行了实验,其结果也姆佩巴的叙述完全相符。这就确切地肯定了在低温环境中,热水比冷水结冰快。此后,世界上许多科学杂志载文介绍了这种自然现象,还将这种现象命名为_姆佩巴效应_(Mpemba Effect)。

从物理方面来说,致冷有四种并存的机制:辐射、传导、汽化、对流,通过实验观察,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引起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原因主要是传导、汽化、对流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如果把热水和冷水结冰的过程叙述出来并分析原因就更能说明问题了:盛有4℃冷水的结冰要很长时间,因为水和玻璃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液体内部的热量很难依靠传导有效地传递到表面,杯子里的水由于温度下降,体积膨胀,密度变小,集结在表面,所以在水表面处最先结冰,其次是底部和四周,形成了一个密闭的“冰壳”,这时内层的水与空

气隔绝,只能依靠传导和辐射来散热,所以冷却的速率很小,阻止内层水温继续下降的正常进行,另外由于水结冰时体积要膨胀,“冰壳”起着一种抑制作用。盛有100℃热水那一杯冷冻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少得多,看到的现象是表面的冰层总不能连成冰盖,看不到“冰壳”的现象,沿冰水的界面向液体内生长出针状的冰晶(在初温低于12℃时,看不到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冰晶由细变粗,这是因为初温高的热水,上层水冷却后密度变大向下流动,形成液体内部的对流,使水分子围绕各自的结晶中心结成冰,初温越高,这种对流越剧烈,能量的损耗也越大。正是这种对流,使上层的水不易结成冰盖,由于热传递和相变潜热,在单位时间内的内能损耗较大,冷却速率较大,当水面温度降到0℃以下并有足够的低温,水面就开始出现冰晶。初温较高的水,生长冰晶的速度较大,这是由于冰盖未形成和对流剧烈的缘故,最后我们观察到冰盖还是形成了,冷却速率变小了一些,但由于水内部冰晶已经生长而且粗大,具有较大的表面能,冰晶的生长速率与单位表面能成正比,所以生长速度仍然要比较初温低的水快得多。

从生物作用方面来看,水要结成冰,水中需要许多结晶的中心,生物实验发现,水中的微生物往往是“结晶中心”。而某些微生物在热水(水温在100℃以下一点)中繁殖比冷水中快,这样一来,热水中的“结晶中心”比冷水中的多得多,加速了热水结冰的协同作用,围绕“结晶中心”生长出子晶,子晶是外延结晶的晶核,对流使各种取向的分子都流过子晶,依靠晶体表面的分子力,抓住合适取向的水分子,外延出分子作有序排列的许多晶粒,悬浮在水中,结晶释放的能量通过对流放出,而各相邻的冰粒又连结成冰,直到水全部结冰为止。

以上是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一些结论和提出的一些解释。但要真正解开“姆潘巴问题”的谜,对其作出全面定量的令人满意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回忆起自己的化学学习史,在初高中时期,接触到物质的定性测定,对于复杂的物质定量分析,浅尝辄止,由于许多的理论虽然成立,却对其意义无从深究,例如:酸碱指示剂的应用:酚酞的变色范围是,在强碱滴定强酸试验中通常采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理论计算得化学计量点时PH=(室温),而此值并不在酚酞的变色范围内,为何依然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一起滴定的结果会产生怎样的误差?诸如此类的问题,由于自身缺乏详细而周密的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不是很强。专业的化学知识是作为一名化学人首先应当具备的,无机化学学习已经让我们对于这门学科深奥的知识内涵和庞大的知识体系有所了解,而接触到有机化学课程学习,足以让我们领会到一名化学人应该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我对这门课的感触颇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背后,必然有着一套严密的数学推理过程。分析化学的任务是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测量物质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及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形态等。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必然需要严格的公式推理,在我看来分析化学与其说是化学学科的一门分支,不如说它是架在化学学科和数学学科之间的一道桥梁。望着满满的数学公式,还有形状各异的曲线,心灵的震撼足以让我产生恐惧——如此多的公式要怎样记忆,即使记住又该怎样用?但是,随着老师的详细授教,我的认识有所改变,虽然有繁多的计算公式,但清晰的推理过程为我们的记忆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除此以为,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数据的微元也使得计算式变得简单,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优化了数据的处理。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它将对我以后的化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其所需求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会使我们终身受用。

在讲座中,我不仅感受到与世界接轨的浓厚科学氛围,更对本院及自己所在专业——分析化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当今世界,分析化学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目前全球所面临的各个领域中的问题上,都少不了分析化学的作用。食品,环境,新型材料,医用药品,冶金,化工,生物,临床医学等领域,都是分析化学应用非常活跃的地方。所以,分析化学未来的方向可能会影响到这些领域的未来动态。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分析化学未来主要的新方向——环境分析。 在环境,食品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通过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以知道问题的所在,为解决问题带来了根本的帮助。而化学反应方面讲会朝着无害原料、绿色反应条件的方向发展。光化学和电化学分析在环境方面会得到高度的重视。化学发光分析具有测定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使用仪器简单、分析速度快、易与多种分析技术结合、容易自动化等特点。

另外,化学为人类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对于许多学科分支的发展起了带头作用,但是其地位和作用一直受到忽视。但现在作为化工院的一员,以后将会成为化工人的我认为基础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基础研究的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就要允许失败,创新是科研的灵魂,而创新又不可能脱离原有研究基础,同时也有不同的模式和水平。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相信化工人将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分析化学领域的科学方法,对环境污染源分析,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找到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生活在更清洁,更绿色的地球。回顾化学这几十年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福音,相信在未来化学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福祉!

美好生活,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工作才能拥有。然而“安全”却是这一切的前提,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它,企业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它。

作为**车间的一名一线员工,我深知一线生产与安全的密切关系,因为我们直接接触的是各种生产设备,各种化学原料,各种化学反应。生产设备需要我们严格按照“sop”进行*作,化学原料需要我们深刻的了解它们的脾气秉*,熔点、燃点等物理化学*质,而各种的化学反应则更是高深莫测,它是我们生产出各种产品的关键,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要害。而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安全生产”是我们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每一位员工心中时刻绷紧的*绳。

那么,我心中的这根*绳又是怎样越绷越紧的呢。

我参加工作的时间并不长,记得刚来到车间的时候,见到各种各样以前闻所未闻的生产设备时,顿时感到兴奋,好奇,恨不得马上就驾驭这些大家伙。然而想上手*作,首先要经过公司,车间,班组,3个级别的安全教育,这是我的安全第一课,车间领导细心的讲解了各种设备的*作注意事项,安全生产纪律,以及安全用品佩戴的重要*。这些教育使我初步了解了安全的重要*,在心中也系上了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18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课堂教学 情境设置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当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适合于学习者时,学习者才能够主动地通过信息的感知、加工、应用、补充、扩大或改造,重建自己大脑中的知识体系。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体验探究过程,以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统一的发展。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巧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教师如能巧妙布疑,设置一些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抵触的矛盾的情境,激起学生“认知冲突”,这种“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未得”的“悱愤”状态,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实验就是很好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如在《钠》一节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复习金属活动顺序表和金属在水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后,我设置了以钠投入硫酸铜溶液的实验情境导入新课。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并没有红色沉淀铜生成,而是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时,疑窦丛生。在这种“愤悱”状态下,认知的冲突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最高峰,学生急于探索产生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原因,产生种种猜测,思维积极活跃。我引导学生联想比较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其它现象,如钠在液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响等现象,再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猜测,理解该反应的实质,让学生养成了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体验了科学推理、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钠的活泼性的印象。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可谓一举多得,不仅克服了课本实验“照方抓药,看得热闹,想得不多”的毛病,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探索和创新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直观、可信,给学生强烈的印象,效果极佳。

二、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碰撞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要“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化学科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发明创造史,化学史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结合教材,利用化学史实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碰撞,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如学习氟气的性质时,我介绍氟气的“脾气非常暴躁”,为制备、认识、研究氟气的性质,有几位科学家牺牲了健康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不仅让学生对氟气的活泼性、毒性有了大致的印象,而且让学生深切感受科学发现、发明、创造是充满艰辛的,需要勇气和恒心。

传统的学习活动往往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大多脱离现实世界,又没有给学生实践应用的机会与条件,学生学习了新的概念、原理,但没有实际使用的真实情境,无法运用,降低了学习的效用。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把学习与在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和态度结合起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节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事实,感受到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能量变化后,然后用一段话来设置情境:“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难题是环境、人口、能源问题,而能源问题又直接影响着环境和人口问题。我国的能源问题到底状况如何?请看课本第22页的‘资料’,看了资料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①最近中央为什么会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②目前我国大量使用的能源是什么?③面对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或解决能源危机?④你认为现阶段我国是开发新能源重要,还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重要?”学生通过看书、讨论、联系平时从各种媒体获得的信息,各抒自见,又互相补充,在争论中得到了思想的洗礼,既培养了节约意识,又认识到国家面临的危机。再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海湾地区为何战火绵延不断?西方国家发动战争目的是什么?这一系列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能源重要性的理解,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他们发奋图强的精神。实践证明,教师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设置情境,如调查参观活动、角色扮演、讨论和辩论、模型制作、专题展示、实验探究等,能使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体现了《化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用的化学,人人学生活中的化学”,成功的体验能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人生价值,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更需要成功来推动”。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不断为学生提供发现和创造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欢乐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第一要素。

1.设置情境降低学习难度,给学生获得成功的可能。

让学生看到学习成功的前景,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这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应通过设置情境降低学习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减少挫败感,使学生在群体活动中获得自尊、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就是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经过努力后学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的智力发展区。教师应认真研究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明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存在的困难,洞察和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及思维途径。

(1)重视以旧引新,使新知识学习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中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的稳定的兴趣。如现行教材第一章是学生学习的分化点,由于学生初中化学学习以形象记忆为主,而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完整内容涉及面广,需要学生推理、分析、判断、联想、对比、抽象思维等多种能力并用,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追求一步到位,人为地加大难度,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层次性和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如氧化―还原的教学,先以初中学生熟悉的氢气与氧化铜反应为例,复习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概念、再以该反应为例分析,从氢气角度看,该反应是氧化反应;从氧化铜角度看,该反应是还原反应,让学生自然得出,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同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然后分析该反应中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接着提出问题:其它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否也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再举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进行分析。再提出疑问:如果没有得氧、失氧的反应化合价是否也会发变化?举出钠与氯气反应或氢气与氯气反应等与学生一起分析,得出氧化反应不一定要有得氧或失氧,只要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为什么元素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化合价变化呢?教师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分析钠与氯气反应或氢气与氯气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种层层递进的情境设置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通过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回忆来建立新概念,是激发兴趣的奥妙之一。

(2)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形象思维降低学习难度。化学实验能促使学生学、练、用结合,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最佳途径。实验现象能使学生更“形象”地进行思维。如在《离子反应》一节教学中,我设置一组学生熟悉的实验情境导入: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现象,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什么离子?滴入几滴盐酸溶液,观察现象,红色慢慢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中的什么离子与盐酸中的什么离子因反应而减少?能否设计实验来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在此反应中是参加了反应呢还是还在溶液中?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mL的碳酸钠溶液在其中第一支试管逐滴氯化钙溶液,观察现象,产生沉淀是什么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盐酸,边加边观察现象,直至没有气泡放出为止,有气泡放出说明是什么离子之间参加了反应?把反应后的溶液分成两份,其中一份中滴加氯化钙,观察现象,并与第一支试管的反应现象进行对比,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已没有了什么离子?在另一份中再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什么离子?从以上一组实验你能得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是否以参加反应?什么样的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这种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学生在初中已比较熟悉,通过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提高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到背后所蕴含的本质规律和特征,这种直观教学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物模型等化学形象材料,以及教师形象的比喻等使复杂的化学知识简单化,使深奥的化学概念浅显化,使抽象的化学原理具体化,从而使学生变未知为已知、变微观为宏观、变陌生为熟悉。

2.创设情境,给学生展现风采的机会。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应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努力营造让学生感到安全的心理环境,关怀学生的个人发展中的困难,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焦虑心理,避免使学生陷入失望,在班集体中处于尴尬局面,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通过实验等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创设支持学生个性发展、取得学习成功的积极环境;不断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不应以先知先觉、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而应该巧妙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争论,允许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敢于向教师发问,向权威发难,敢于直抒己见。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只有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才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新的火花。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19篇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是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正确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分析化学实验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分析化学实验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其次,分析化学实验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最后,实验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大一暑期实践期间,我曾随学院学生科协进行了北京市城区饮用水水质调查。那次活动是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作分析化学实验,以下借用几段我对于那次活动的总结。

活动的目的除了在于培养科协成员的分析化学试验能力外,还使成员体验了比较正规的科研项目的步骤——讨论、立题、取样、分析……通过这次活动,科协成员面对涉及外专业或目前学术水平难以达到的课题时,将更有能力与信心运筹帷幄。调查是学生科协的传统活动——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拓展。化学实验技能有机的溶于调查的水硬测量阶段,使单纯的实验提升到科研的高度。

从调查的取样阶段开始,全体成员充分参与到活动当中。取样的范围是北京市城八区居民的饮用水。原则上每个城区两个水样。我被分配采集一个朝阳区的水样。朝阳区是北京的大区,我选取的社区是位于西大望路19号的新近开发的楼盘——金港国际。该地点处于泛CBD,也是近期入市的热门地点,我选取的社区定位是白领公寓,室内除有自来水外还有纯净水的管道以及完备的'终水系统。我分别采集了该社区纯净水及自来水的水样各一份,以便比较。

实验阶段中,未学过分析化学的成员得以提前接触到一些高精密仪器,如分析天平。这为大一的同学今后的学习有较大的积极影响。虽然因实验仪器使用的不熟练使得失误的频繁发生,但由于活动参与者的认真态度,我们最终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我采集的两份水样中此社区的自来水水样的水硬水平于其它城区的自来水水样水硬平均水平相近。纯净水的水硬几乎是自来水的3倍,且PH呈弱酸性,证明该室供纯净水水样中含有较多的离子。由于实验条件以及专业知识的限制,我们无法将该水样中所含离子一一检验出来,但足以证明所谓的纯净水的水样并非如我们通常理解的纯净。由于水样的采集是入户进行,我们没能得到此纯净水水源处的水样。考虑到新房的管道可能还未经使用,水样受管道材质影响较大,此次采集到的不良水样并不能断定此纯净水水源的不纯净。

自第一次接触分析化学实验到现在,已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实践,我发现做好分析化学实验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要做好预习工作。实验前应认真阅读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所需的基本操作技术,明确实验目的,原理,任务,主要的操作步骤及有关事项,做到胸有成竹。

第二,实验过程中认真思考每一步操作的目的,作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理论联系实际。实验中随时将实验测量的各种原始数据真实,准确,清晰,的记录在原始实验记录纸上,并让老师审阅。

第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使用不熟悉的仪器和试剂之前,一定不要随意操作,以免破坏实验仪器,浪费试剂,发生意外事故。

第四,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注意电源,电炉,水阀等。实验后及时洗涤清理仪器。

第五,实验后根据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总结实验的经验,误差分析思考题等。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拓宽知识面,培养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20篇

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和扎实的师德素养基础,就难以胜任教师职业。因而,作为化学教师就应爱化学之岗,勤化学教师之业,履化学教师之责,担化学教师之任,付化学教师之真爱,积极投身化学新课改,做到爱岗敬业、勤业精业、承业创业、乐于奉献、问心无愧。

三、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教师创新素养的有效途径。

个性是一个人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和情感、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示,是不墨守成规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创造,是对现状踏实的开拓和对理想执着地攀登。其核心价值表现为一种崇高地精神追求,表现为一种破中有立地建设和创新。

鲁朝环老师的最大特点:语言简单,没有一句废话,她在设计上运用的课件较多,尤其是在引课过程中,它通过录像展示家庭电路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课的设计顺序上,她是和邱老师的顺序是一样的,问题引出后,进行猜想,时通过课件展示串联的实质是增加了电阻的长度从而增加了电阻,进一步猜想串联后的等效电阻的长度是各串联电阻的长度之和,所以猜出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之后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际试验,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也是有根据的,通过课件出示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画电路图(2)说出所需器材,(3)找出需测得物理量和表达式,(4)实验小贴士的展示,由学生读出,强调实验过程中注意的事项。然后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最后理论推导出串联电路等效电阻跟各串联电阻的关系,通过公式表达。这节课听后我的感触挺深,主要是在实验前的准备过程中,我平时讲课的时候在实验前这些过程也有,但是一带而过,所以学生分组实验的时间就很长,总是耽误时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耽误进度,所以我不爱进行分组实验,通过这节课的启示,还有和一些听课教师的交流,我获益良多,这一过程的设计,使学生的目的性相当明确,而且通过小贴士的展示,使学生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节省了时间,即使学生在做实验中出现问题,虽然会耽误时间,但在找出问题的过程中,也就是实验题中故障题型的再现,也是你本节课的亮点。

刘辉老师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应用课件,他所有的教具就是实验器材,收集实验数据的大表格。这是南岗物理教师的教学特点,因为物理课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的学科,实验过程本身就是物理课的亮点,如果做课件太多,会使整节课比较忙乱,重点不突出,使学生比较乱,但是也不是不用课件,在引课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太好的的实验,可以用课件来引课,在做课堂练习时也可用课件展示,有些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是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重新操作。他通过两个小房子把电阻遮起来,请同学上前进行实验,发现两个房子在电路中的作用一样,打开房盖揭露真相,引入新课,引出等效电路和等效电阻的定义。在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等效电阻的特点他采取了分组实验比赛的方式进行研究,各组分别测出房中电阻的大小,再揭开房盖,发现各组情况不同,有的房子里的是串联,有的房子里是并联,串联电路的结论很容易得出,但并联电路只能定性得出结论,并联电路等效电阻与各并联电阻的关系无法读出,教师不给予得出结论,而是循序渐进的通过理论推导,把结论得出。她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不是太长,他的主要时间是用在了数据分析的过程侧重点和其他老师不同,20xx年中考中有一道实验题就出了实验数据处理,这说明现在注重实验过程不只是对实验步骤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也被列为了重点。很完美的完成了这节的内容,课堂设计容量大,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完成效果效果很好,收到评委一致好评。

通过对赛课的观摩,我受益良多,我感到课堂教学没必要有一定之规,每节课都有各自的特点,只要达到教学目的,无论你用什么方法都是好的,这就看教师的设计能力了。所以在学案的设计上采用五步三查法,但是顺序我认为可以改变不一定非得先对学后群学,也可以先群学后对学,也可以没有群学只用对学,设置对学问题时一定要有难度,如果没有难度就不要设置对学,只设置独学。

对于刘辉老师分组实验的过程中不同小组任务不同的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刚听完这节课是,我有些担心,因为各组制作一个实验,而我们这节课研究两个问题,学生没有亲手操作另一个实验,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到位吗?后来我又通过多方面查找想过资料并通过实践发现我这个想法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就这两个实验而言,操作过程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在数据处理上有不同,而数据处理过程实在表格中集体处理的,全员参与的,所以对于知识的掌握没有影响,通过这一思考。我想到了我校在五步三查法的教学中也有各组分任务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时间,那么任务到底怎么分,什么时候分,我个人认为在讲授新课时可以分任务,因为我们物理课一节课的知识点较多这样有些新课就可以分任务,假如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实验中,就可以先分组把实验设计好,分组实验时,将各种情况分到各组,每组只完成一个实验,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实验,若器材不充分就各组讨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交实验室的出结论。,习题课时,有些题的题型是重复的,把一样的题型不同的题分到各组,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学生也能掌握各种题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无论是练习册还是自己出的卷子最好都把题型归纳后再进行练习讲解,使学生有目的性的解题并且使学生熟悉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在萧红中学听的课主要是习题课,习题课的形式与我们差别不大,主要是讲解练习册上的习题或是讲卷子上的习题,卷子一般以专项为主,因为有实物投影,所以讲解时较方便节省时间,这些习题课与我们也有差异主要有:

一、分组进行

1、无论是练习册还是专项习题,如果事先发下去的,就先将准确答案对一下,然后根据正确答案自我领悟,然后再分组进行互教,最后各组派代表进行讲解,若卷子较简单,有些题则直接过,不讲了,只讲有问题的。若卷子较难,就各个击破(用我们带教老师的话---“各个放血”)。各组派代表上前讲解解题过程,教师不重复,只是在有些表达不准确的地方给予提醒,使学生找到不足,完善分析过程,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清晰地找到解题思路。

2、若是新发的卷子,就把题分到各组,每组做几道,不全做。简单的每组都做。较难的分给各组讨论解决(这种情况是做专项习题时)。各组解题完

毕后,用几分钟时间熟悉其他题,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讲解。

3、专题讲授。教师先把问题以某种情况提出来,然后要解决此问题应如何操作,各组讨论。讨论后各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说出其设计思路,其它组找不足。最终确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可能不止一种,在最后总结时,通过板书总结形成这种方案的过程。不是只要结果,而是更注重过程。这样锻炼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解决学生出现遇到题不知道从何下手的困惑

二、课堂小测

一节课要结束时,在黑板就出两、三道上节课重点强调的题型或易错题型。让学生以小测验的形式进行解决,或者发一张小测试卷,约5、6分钟完成,下课后马上交卷,教师及时体改,若大部分做的不好就重新再考;若部分学生有问题,就课后再出相关题型,找不会的同学再做,还做不准时就要与家长沟通,或进行一个题型做几遍的练习。这样可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克服重、难点。

三、学生讲解

无论是分组进行的形式还是教师随便叫学生提问的形式,学生在说完答案后并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要把这一答案得出的原因和过程说明白,其它同学补充,这样教师不用讲解,学生可以认真听。如果回答的不到位,教师就进行提示,实在没办法,采取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最终说出答案,这样答案是由学生自己得出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加深学生对题型的理解,熟悉了各种题型解题的思路和步骤。

四、专项练习

我听的这些课中,无论是物理还是其他学科,都是习题课,而这些习题课中大部分都是专项习题。在物理中有:极值类习题、伏安法测电阻类习题、故障和两表变化类习题、电路安全类习题、限流限压等习题。这种专项性习题设计在章复习前,这样可以对这一章的各种题型加深理解,而且这样的专项练习可以分组,各组带着各自的任务进行讨论研究,集大家所长,将各题研究透后再熟悉其它题型,找出简单思路。各组要有交叉的题(也就是要一题至少要有两组完成),有些基础题各组都要完成。这种情况分组时人不宜太多,最多4人,2人更好。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部参与,各组有交叉的目的,是可以使一道题有多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中一组讲解时,另几组可以找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根据专项难度的不同,在处理过程中也分不同的情况,如果题型简单,可以留作作业,独立完成;个别难题在课堂上讨论完成;如果题型较难,最好在课堂上完成,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将题处理好。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的提醒、提示,起到参与而非主要的作用。如果全班学生都没有思路时,教师可以提问相关知识,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专项习题结束后,再进行章复习,可以使学生轻松完成各题型,个别没见过的题型个别处理,就可以完美的完成一章内容。

五、集体备课

每周各备课组都用一下午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分为一次备课和二次备课。一次备课是个人在家里完成的,可分为备教案、备学案、备习题分到几个人,二次备课将各自备课内容展示给大家,提出困惑与疑难,共同解决,解决不了的查找相关资料或者联系区教研员帮助。整理成册,分发到个人手中。

两个多月的毕业论文终于结束了,我的大学生活也将随之结束。在这短短的两个多月里,我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回想起来还真有不少的体会。

刚拿到题目时,我对课题充满了新鲜感,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查阅了大量关于课题的文献,使我对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使我对自己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做实验的两个月中,孙老师每周至少来实验室两次检查我的实验进度和解答我在实验过程中的疑惑,还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讨论问题。在整理论文阶段,老师不辞辛苦的反复为我修改论文,并为我的答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两个多月的实验对我的耐性是一种考验,使一颗大四本来十分浮躁的心平静了下来。这段时间不管是假期还是周末我都是在实验室过的,特别在实验后期测样品性能时,由于时间比较紧,我每天都是一大早就起床去实验室了,先在二楼把样品烧上再上六楼做光催化并利用间歇时间配第二天要用的溶液,时间到了又到二楼拿样品,还要为分散性称好样,中午从来没在宿舍睡过,最多是在实验台上趴会,晚上回到宿舍两腿发软浑身酸痛。虽然很累但是我感觉特别充实,尤其当看到自己的实验有规律时,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

经过两个月的实验,我对自己也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不能再把自己当做“小学生”了,干什么事情都要别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要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我认为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很重要的。

毕业论文是对我大学四年所学基础知识的专业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通过撰写论文和毕业答辩,我觉得对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也使我变的更加自信、成熟。

“团结、合作、谦虚”这三个词我的体会也比较深。做任何事包括做实验都不是孤立的,不是你“闭门造车”,而是一个需要和他人交往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团结,要有合作精神,要注意和他人的沟通,要谦虚,不懂就问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总之,在整个实验操作和论文完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的是实验的艰辛和收获的充实,感受到的是一种坚持不懈、契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对我以后的深造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我再次向导师和我的同学表示深深的感谢,我将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21篇

【关键词】体验式 德育教学

第一,以生为本,促进发展。成尚荣先生说过:世界有两个,一个是成人世界,一个是儿童世界。教师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取决于是否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本,想学生所想。教育的主体是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而又与众不同的个体,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生成等特点。体验式德育的核心词应该是“以生为本”。它能触及学生的心灵,让我们听到了学生成长的脚步声。学生亲历德育实践活动,在不经意中获得生命认知,升华道德情感,形成品质态度,锻炼实践能力,培养高尚行为。

第二,遵守规则,强化活动。柯尔伯格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促进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些有探索性的内容丰富的活动,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一些并非有意的失误,引导他去总结,有利于提高理性选择能力和行为实践能力。体验德育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活动进程,关系到其他孩子活动的介入能力,关系到团队的协作能力。量化评价是强化规则的有效手段。我认为加分制既能强化学生规则意识,又能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体验式德育活动中来。但是也不要不敢扣分!一旦学生违反了活动的规则与要求,教师作为活动的旁观者应该客观地适当地扣分。允许孩子犯错,但是原则性的错误,需要通过适当的合理的惩戒来影响、感化学生。正如同教师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班主任有责任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对规则的认同,真正形成“我们”的归属感,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第三,关注生活,精心策划。英国哲学家威尔逊曾在分析家庭满足学生道德教育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应参照家庭模式进行教育。这种做法不现实却并非毫无道理;“岳母刺字”、“孔融让梨”等故事启发我们去寻求社会、家庭道德情境与学校道德情境的共同之处,创设一个既有校园特色又有社会生活气息的德育氛围,使学生喜爱在这种氛围中获得道德生活体验,同化和凝聚情境中的道德规范。在心灵震撼中,在被激发的内心冲突中,自觉地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

(1)关注学习生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之一,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道德体验成为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学习生活中引导他们把为教师、同学服务作为“岗位”,如把当“一天班主任”、“一日班长”等作为扮演的角色,体验组织活动、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项工作的重要性,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师的道理,养成热爱学习的品质,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失败,体验分歧和争论,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坚强的毅力,以及合作态度和竞争能力;在学习的内容中体验优良文化和传统的熏陶,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2)关注交往生活。当代独生子女多,加上紧张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人际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在他们中间出现了不会交往、不敢交往、畸形交往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多元化的生活世界要求学生具备主体性道德人格,为此学校体验教育要积极创导学生的交往生活,另外,我们更要增强活动和交往的探索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稳定发展做好人际储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的方法,陶行知也强调“做即是学,学即是做”。这种体验式德育活动,使学生成为“责、权、利”的完整统一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动活泼的体验式德育能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实践中真切地体验着,在体验中自觉地实践着,演绎着“心与心的碰撞,性与情的交融”。体验式德育是一个道德认识的过程、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道德实践的过程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体验式德育是活的教育,它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成长。因此,我们只有必须摆脱传统框架的束缚,走进生活,去构建以“体验教育”为载体,“以人为本”为全新教育理念的新的德育模式,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知识技能刻苦铭心,才能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使他们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教育目标才能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第22篇

本学期,我共做了六个基础光学实验,它们是:实验6(应用焦距仪测定焦距与顶焦距),实验10(应用阿贝折射仪测量固、液体折射率),实验12(单色仪的调节与定标),实验14(小型摄谱仪调节及最佳摄谱位置的确定),实验15(偏振光的产生、检验、及强度测定),实验20(利用双棱镜干涉法测He—Ne激光波长)。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光学实验课已经结束,在实验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多。

首先是学会了几项重要光学仪器,如550型焦距仪、阿贝折射仪、单色仪、小型摄谱仪等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熟悉了它们的使用技巧。对于这些仪器的使用,我会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做好实验预习,然后实验前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这样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就能很快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不仅有利于保护光学元件,而且能使自己顺利高效的完成实验。

其次,光学实验自身所具有的严谨性、精密性对我们来说也是一项挑战。这要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不得有一丝的马虎,必须全神贯注,认真对待实验操作,实事求是的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在有数据测量的实验中,我们都会做多组平行实验,最终以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实验误差。这种严谨周密的实验态度,培养了我的细心和耐心,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涯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最后,光学实验与其他实验相比,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神奇与美丽,在做单色仪的调节与定标实验时,我刚一开始实验就被视野中绚丽的各色光线所吸引,更为自己能调节出这样的美景所自豪。其他各个实验,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向我们诠释着光与影的神奇魅力!

对于光学实验,我还想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第一点,希望实验室可以更新仪器设备,淘汰那些已经损坏或者精确度大大降低的仪器。

第二点,希望老师们可以调整实验安排,让学生能在有限的实验机会里,参与更多的实验项目,以丰富我们的实验经历。

另外,谢谢所有光学实验室的老师们这一学期对我们的辛勤培养。祝老师们事业顺利,生活幸福!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汇总2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