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音乐社会学论文范文3000字(优选4篇)

音乐社会学论文范文3000字(优选4篇)

奥奇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音乐社会学论文范文3000字(优选4篇)

微信扫码分享

音乐社会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1篇

在民族音乐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强调其现代意识,这不仅是由于当前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更是民族音乐理论发展的自身需求。当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现代艺术实践发展迅速,陈旧落后的思维体系是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现实的。民族音乐理论是指导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思想,民族音乐理论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因而,民族音乐理论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观念,坚持与时代同步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对民族音乐理论进行完善与升华,这样才可以保障当代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先进性,为我国的民族音乐理论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于传统的民族音乐理论我们加以继承与发扬,使得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能够得到肯定与发展,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理论的多元化发展,为我国广大的人们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建设。

二、民族音乐理论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事物以及文化因素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民族音乐理论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对于我国的民族音乐理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民族音乐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困惑的时期。当前我国的民族音乐理论发展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民族音乐理论落后于实践,脱离了实践,对于实践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第二个问题是在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尝试与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方式,如新民乐、新民歌、后现代主义音乐、先锋派音乐等,这些新的音乐方式的出现对于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理论研究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民族音乐理论的研究者走向社会,面对各种新的社会文化活动时,理论进入了一个相对矛盾的时期,既要对传统的理论加以继承与发展,同时又要对于当前的社会文化活动加以指导,二者之间显示出一种矛盾的关系,因而民族音乐理论该如何向前发展便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三、民族音乐理论的现代意识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理论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尤其是文化艺术的理论,文化艺术本就是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而其相应的指导理念也应当随着其发展而不断发展,当然,传统的民族音乐理论是不可抛弃的,对于传统的民族音乐理论应当加以继承与发展,同时应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现实的基础上,使得民族音乐理论得到全方位的拓展,以科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的开展才会促进实践的科学发展。因而,为了保障民族音乐理论对于民族音乐发展的指导作用,民族音乐理论必须具有现代意识,保障其先进性,这是由于当前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现代意识不是一个实质性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其普遍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现代意识具有不同的特征与内涵,是人们对于新的社会活动产生的思想。现代意识不是独立的存在,其有对于传统的接纳,同时又有对于传统的否定。民族音乐理论的现代意识能够为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参考体系,能够指导民族音乐实践活动的科学开展。虽然民族音乐理论的现代意识具有科学性,但是由于受到时空范围的限制,也会对民族音乐实践活动的发展造成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现代意识会不断发生改变,指导着民族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结语

音乐社会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2篇

【关键词】梅里亚姆;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学

一、民族音乐学历史发展

要了解梅里亚姆以来的民族音乐学给传统音乐学的理论带来何种冲击,首先要了解:在梅里亚姆提出他的理论观点前,民族音乐学存在的典型、重要的理论积淀。这些前人的学术经验积累跟梅里亚姆的理论观点有何异同?这些异同对于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50年代,学术领域逐渐使用“Ethnomusicology”这个称呼逐渐取代“比较音乐学”,从学科名称的几经更换中可以看出此学科由“封闭式”的学术研究转变到逐步带有社会性、人文性针对有关音乐的人类活动以及其它事务研究。“Ethnomusicology”学科命名的两重性在于:它既是音乐学范畴,又具有民族学的性质。

“由于受比较音乐学研究传统的影响,在采用民族音乐学这个名称之初,对民族音乐学所下的定义仍然是从地狱和研究对象的性质出发的。”i在50年代,从施奈德和涅特尔等学者有关民族音乐学学科定义的见解中可看出此阶段学者们把音乐的地理区域划分视为重点关注对象,此种划分是一种从比较音乐学沿袭过来地单纯的“研究异国文化音乐或‘非我’音乐的学科要求,但经过学科演变,也发现把音乐作为一种静止孤立现象按照地域来划分缩减了民族音乐学学科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而孔斯特对此门学科的认识更进一步的是他意识到音乐因素的相互影响问题并提出“这门学科是研究一切部族音乐和民俗音乐以及西洋地区以外的一切种类的艺术音乐……而且也研究音乐社会学方面,而西洋的艺术音乐和娱乐音乐则不属于它的范围。”孔斯特理论的先进性在于他没有拘泥于地域划分的限制,而是将欧洲也纳入学科范围,并提出音乐因素间的互相影响以及音乐社会学对民族音乐学的必要性。他站在民族音乐学的角度看音乐,并没有将其孤立地看成一个由地域划分形成的研究对象,他考虑到了音乐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变异、混合现象,并试图研究、解释这些在此之前没有人关注的问题。但孔斯特所提出的理论中将“西洋的艺术音乐和娱乐音乐”从研究对象中排除,这种从音乐类型做出的考虑使得孔斯特的理论在学科迅速发展的三十年后显得有些局限。

直到1964年梅里亚姆在《音乐人类学》一书中提出“音乐具有情绪、审美、娱乐、传播、象征、身体反应、社会控制、服务与社会制度和宗教仪式、文化延续、社会整合十大功能”等观点,确立了“声音――概念――行为”的研究模式后,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内容更加的丰富深化,跨学科的双重性本质明确地被指出。梅里亚姆提到:“民族音乐学就是对文化中音乐的研究。”此种观点突破了以往的界定,突出了学科的特点,站在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立场并试图了解研究对象所处环境背景下由文化引发的音乐问题。他把音乐当做一种文化来研究的学术理论不仅拓宽了之前民族音乐学者们对学科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界定,更是从理论思维上深化了对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内涵认识。

二、梅里亚姆以来的民族音乐学给传统音乐学所带来的冲击

在建立于以音乐为共同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学者们的理论在不断深化发展。从孤立静止的单一音乐地域研究――音乐因素间的互相影响以及音乐社会学对民族音乐学的必要性――民族音乐学就是对文化中音乐的研究的概念认识以及学科内部构造变化,整个演变不仅体现出研究对象的拓宽以及研究意义的深化,还体现出民族音乐学者对民族音乐学相关问题的思考更具有现实意义及历史意义。

从涅特尔――孔斯特――梅里亚姆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变化来看,正如最初是单纯的罗列不同地域的音乐,再到研究某特定音乐与其他音乐所形成的关系,再深化并明确在某种环境下音乐与人类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关联。这种深化演变的共同之处在于,音乐始终是其研究对象。而不同之处在于研究方法的不同以及单纯的音乐本体研究在其研究对象中所占比例变化还有对民族音乐学学科内涵认识的变化。

从欧洲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来看,由最初承袭比较音乐学“研究欧洲以外地区人们共同体的音乐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非我音乐”的研究转变到“认识自我”。而与之相反的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是从“自我音乐”逐渐开阔视野认识“非我音乐”。这些由客观历史因素所决定的学科发展轨迹共同的特点都是从狭隘的局部逐渐开始认识整体,从单一走向多维,认识到民族音乐学学科研究的意义不在于对某个地区单纯的音乐研究,而是通过音乐研究来探索人类活动并揭示社会、人文的世界性音乐文化研究。

音乐社会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3篇

1.从“音乐听赏”到“音乐与听众关系”的音乐社会学类型论

2.音乐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3.中国当代音乐学中的音乐社会学

4.音乐社会学在中国——中国音乐社会学研究20年述评

5.音乐社会学学科规训及操作机制新论

6.论音乐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范型

7.音乐社会学应用价值研究——对音乐社会学学科理论、方法、功能的一些思考

8.论舒茨的音乐社会学思想——音乐内社会关系的研究

9.音乐社会学的学科理论问题

10.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浅谈中国音乐商品化的发展趋向

11.荀子《乐论》与音乐社会学

12.音乐的生产与传播举隅——以音乐社会学视域分析

13.紧跟时代步伐的音乐社会学著作——研读曾遂今先生不同时期两部相关著作有感

14.音乐社会学说略

15.从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导论》看其对室内乐的批判

16.五版“江姐”人物塑造的音乐社会学分析

17.阿多诺音乐社会学的自律与他律的共生关系

18.民族音乐学与社会学学科交叉之我见

19.贝泽勒“交往音乐”“表演音乐”的音乐社会学概念

20.试论裕固族民间音乐的音乐社会学价值及其文化传播

21.十年心血之结晶 开创性成果之总结——《音乐社会学》读后

22.音乐的生产与传播举隅——以音乐社会学视域分析

23.音乐社会学视野下音乐剧接受体系建构之探究

24.音乐社会学在音乐学体系中的特点与价值

25.从音乐社会学对音乐史学的渗透性研究谈学科的融合性发展

26.试论音乐社会学学科发展及学科结构的历史演变

27.如何认识作为社会现象的音乐——伊沃·苏皮契奇的《社会中的音乐:音乐社会学导论》刍议

28.他山之石——音乐社会学视阈下的声乐教学

29.中国音乐社会学领域继承与开拓的一大步——评《音乐社会学教程》

30.孔巴略的音乐社会学思想浅释

31.开山之作 理性之光——读韦伯《音乐社会学:音乐的理性基础与社会学基础》

32.卡登和他主编的《音乐社会学丛书》

33.从音乐社会学角度分析清商乐于汉末魏晋时期流行的原因

34.音乐社会学学科认识论要

35.音乐社会学研究对象初探

36.社会学对于音乐史学的几个切入点——以18世纪维也纳音乐生活并莫扎特为例

37.阿多诺音乐社会学观批判

38.音乐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

39.音乐社会学视阈中的龙州民间歌谣

40.音乐社会学问答

41.中国音乐社会学研究未来走向试估

42.从音乐社会学角度看“花儿”的传承与发展

43.简论阿多尔诺音乐社会学的否定精神——从阿多尔诺对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评论谈起

44.关于音乐社会学的几点思考

45.思想的交锋:荀子与墨子在音乐社会学方面的分歧

46.音乐社会学视阈中的二人台的发展

47.音乐社会学视野下的仪式及其音乐——以西林白苗烧灵仪式为例

48.音乐社会学视域下当代高校校园歌曲发展探析

49.国外音乐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50.音乐社会学——浅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51.试论群众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群众音乐社会学研究之二

52.五版“江姐”人物塑造的音乐社会学分析

53.延安“鲁艺”音乐的社会学特征

54.试论群众音乐社会学的对象

55.民间音乐传播的社会学讨论

56.对奥运会经典主题曲主题音乐的社会学分析

57.联系实际谈谈对我国听众分类的思考——结合《音乐社会学》中的分类进行讨论

58.《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评

59.捷克和斯洛伐克的音乐社会学研究概要

60.从阿多诺《音乐社会学导论》看其对音乐本体意识形态化的批判

61.克奈夫的音乐社会学对象观

62.音乐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文化建设

63.《声无哀乐论》的典型命题及其音乐社会学意义

64.基于音乐社会学课程的“Presentation”教学法研究

65.对音乐社会学学科的认识

66.音乐社会学——音乐的理性基础与社会学基础

67.加强音乐社会学的研究

68.对校歌歌词的几点音乐社会学观察

69.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看歌剧《骆驼祥子》

70.音乐社会学与民族音乐学

71.卡尔布西茨基谈音乐社会学

72.音乐社会学视野中的中央苏区红歌生产

73.当代中国古琴音乐传播的社会学思考

74.音乐社会学研究

75.九十年代的音乐与社会学:一个评论界的变化的前景

76.音乐社会学在音乐学体系中的特点与价值

77.音乐社会学视野下电影《刘天华》的音乐叙事及传播效应

78.音乐社会学教程

79.港台流行歌曲冲击后的回顾——音乐社会学实践思考笔记五

80.探索音乐社会运动 开拓崭新研究领域──《音乐社会学概论:当代社会音乐生产体系运行研究》读后

81.交响乐演奏中“指挥”角色探析——以《音乐社会学导论》中“指挥”理论为例

82.国外音乐社会学研究的情况与动向

83.音乐社会学的渊源和流派

84.克罗地亚的《国际音乐美学与音乐社会学评论》

85.声乐艺术情感论的社会学视野

86.作为群体行为的音乐——彼得·马丁音乐社会学思想撷菁

87.新世纪的音乐社会学

88.关于音乐社会学的学科理论问题

89.武昌平湖门地区戏曲演出的音乐社会学审视

90.一本新颖独特的音乐学著作 《音乐社会学概念——当代社会音乐生产体系运行研究》读后

91.音乐社会学视野下的汉代乐府民歌产生与流行

92.时空的重构——当代蒙古族创作音乐的社会学分析

93.关于中国古代大众音乐的音乐社会学思考

94.沈阳音乐学院音乐社会学专业简介

95.关于音乐社会学的几点思考——以殖民统治下的台湾歌曲创作为例

96.论《吕氏春秋》的音乐社会学观点

97.音乐社会学视野下的干部教育

98.音乐社会学的对象、结构和方法

99.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音乐与日常生活

100.浅谈阿多诺《音乐社会学导论》之音乐艺术

101.音乐的经验社会学要解决什么问题?

102.节庆群众合唱活动的音乐社会学思考

103.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与融合——原生态音乐流行性的探讨

104.《岁月如歌》 一部关于音乐社会学的经典影像

105.呼唤音乐社会学

106.音乐社会学——论社会音乐商品

107.音乐流行考析——音乐社会学实践思考笔记

108.社会学调查方法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意义与实践

109.评析阿多诺《音乐社会学导论》之音乐接受者类型化

110.新学科 新视野 新建设——《音乐社会学》评介

111.“体裁”概念在音乐社会学中的意义

112.中国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研究的前期理论思考

113.当代中国音乐的借鉴与发展——对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的思考

114.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的社会学释读

115.山东民歌的音乐社会学视角研究——以《沂蒙山小调》为例

116.社会学视野下的古希腊与古罗马音乐

117.中国民间音乐阶层分析对音乐形态划分的影响

118.当代流行爱情歌曲歌词研究述评

119.解析迷幻文化:一个音乐社会学的视角

120.学校音乐教育的社会学视角研究

音乐社会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4篇

修海林,中国音乐史学家、音乐美学家、音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心主任。1952年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先后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1983-_;2006-)、中央音乐学院(_-2000)等院校。中国音乐史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中国音乐美学会理事。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特聘教授、绍兴文理学院蔡元培艺术学院院长。曾兼任《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长期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_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中国唱片总公司第二届艺术顾问。

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音乐史、音乐美学以及音乐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音乐学论文百余篇,曾有学术论文被译为英文、日文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任“八五”课题“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成果《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副主编、“九五”课题“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研究”项目成果《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丛书》主编、“十五”课题“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艺术教育”主要负责人之一。担任《续修四库全书》“经部乐类”特邀编纂委员(_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国家重点项目)、《中华美学历代文库》“乐论分部”主编(北京大学“985”项目),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中华名著要籍精铨》、《国学通览》等辞书撰稿人。

撰写的主要学术著作与教材:《古乐的沉浮——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考察》(山东文艺出版社_年版,1997年再版,1991年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999年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音乐美学通论》(合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乐妓史》(合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03年台湾版,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看得见的音乐:乐器》(合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2004年台湾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006年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向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材建设”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小学艺术课程与教材》(师范司审定专业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音乐学之统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大学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郑祖襄,中国音乐史学家。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音乐研究》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委。1952年生于上海,籍贯杭州。1978年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读书,1983年毕业并留院任教。1986年获讲师职称,1990年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1994年至1997年任音乐学系副主任,1995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调入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迄今已出版个人专著五种(《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华夏旧乐新证》、《华夏旧乐新探》、《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发表学术论文、音乐评论、学术综述等近百篇。其中,《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已成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读参考书,并被日本学界翻译成日文公开出版。《中国古代音乐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出版,已为全国各地多所高校教学所采用。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音乐社会学论文范文3000字(优选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