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26篇)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26篇)

奥奇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26篇)

微信扫码分享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1篇

培训中心建立之初,广元地区有大小煤矿生产企业182家,由于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经济效益不好、人员流动频繁、技术力量薄弱,加之作业人员缺乏培训,导致长期以来煤矿安全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为彻底改善煤矿整体安全生产形势,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和广元市煤炭工业管理局携手,利用学校教学优势和政府的信息资源优势,组建了川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特种作业的工作性质在《煤矿安全规程》第六条中明确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大量的事故统计表明,事故的发生也多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有关。因此,加强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在煤矿安全培训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国家制定的安全培训教学大纲和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的要求,要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对培训中心的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煤矿行业的专用实习实验设备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培训的质量。为解决以上问题,培训中心探索以创新思维来办学,把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作为突破口。通过多方调研和协商,最终确立了“一个中心,一校两矿协作”的办学模式:即培训中心统筹,学校和两家煤矿协作。教学基地设在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实习基地设在区内邻近的两家煤矿企业。利州中专是一所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以工科为主的大型综合性中专,其前身是广元市重工业技工学校,先后有地下采掘、矿山机电等中等专业学历教育的历史,拥有较强的煤矿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场地和基础实验实习设备等都能得到保证。协作的煤矿广元市杨家岩煤业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广元煤矿)是原统配煤矿总公司的重点煤矿,广元市大昌沟煤业有限公司是市直属重点煤矿,这两家煤矿均以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安全设施齐全著称。这种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参与各方的优势,在减少了中心建设初期投入的同时,也保证了煤矿特殊工种培训的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和生活娱乐等环节所需的软、硬件条件,与生产实际结合的也更为紧密,为良好的培训质量打下了基础。

二、强化责任意识,齐抓培训质量

要在中心、学校、企业三者参与的合作模式下,确保安全培训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培训质量,首要任务是明确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其中履行好各自的责任至关重要。为此,中心首先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各参与单位也明确了主管人员对此项工作负全责。中心主抓政策宣传、生源组织、档案管理、学员颁证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学校负责学员在学习期间的政治思想、教学过程、考试考核及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工作;企业主要负责接受学员的参观实习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三个环节彼此衔接,共同奠定了培训工作的基础。中心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组织人员专人负责深入煤矿企业,调研急需培训的特殊工种种类和人员的数量,及时开办相应的培训班以满足企业需求;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教学管理团队,从学员报道到生活保障每一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定点实习企业则按教学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实践训练场所,并对带教教师进行了规范培训,确保能有效指导学员的实践训练。由于教学组织有序、教学过程严谨、后勤保障有力,尤其是学员经过理实一体化的培训后确实感到在短时间内自己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都得到了提升,并能够很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企业负责人在看到学后归来的人员在工作中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中心的培训质量不仅很快得到本地煤矿企业的认可,进而影响到周边地区一些非煤矿山、铁路施工单位,他们都纷纷送学员前来参培。中心成立至今已先后开办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140余期,培训13个工种人员上万人次。按“教考分离”的培训原则,学员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结业机考,平均最终合格率达到9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三、拓展办学层次,保障煤矿安全

煤矿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三违”事件时有发生,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随着国家安全政策新规定的不断出台,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对新技术掌握的愿望迫切等等,使培训中心在承担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同时,必须思考如何更好的为煤矿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培训服务。在充分评估学校设施设备和师资的基础上,培训中心与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签订了联合培养安全工程、矿山采掘、矿山机电三个专业的大专、本科函授班的协议,教学点设在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开办的4届学历教育班共培训学员近300人。在这期间,先后有10余位川师大教授来校授课和进行专题讲座,并和学校的教师交流教学心得,他们带来的知识、技术以及授课技巧,在有效保证学员学习效果的同时,使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师在知识上也得到充实,授课艺术得到提升;学校先后有7位教师参加了多次国家和省上的各类培训和研讨,对教师开拓视野,转变观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定点实习企业受此带动,在管理与技术方面也得到推进。随着培训中心的实力不断增强和国家对安全培训要求的日益严格,培训中心在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同时,相继开展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员培训等多项培训,受培人数超过3万人次,对本地和周边等地的煤矿企业基本做到全覆盖。培训的效果体现在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出现持续向好趋势。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度广元市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13年度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首次降到2以内,10年下降幅度达,这个成绩的取得与川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的持续培训努力是分不开的。中心在省局组织的全省三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的复查评估中也获得“优秀”培训中心的殊荣,居川北片区三家中心名次之首。《_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要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四、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2篇

1.加强观念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思想境界

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煤矿安全文化需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同时需要树立自我保护、防患未然等意识。安全文化的培养,要从思想观念转变着手,更要从陈旧的思想禁锢中解脱出来,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思维方法来思考。因此,把“文化”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灵魂,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突出“安全”主题,不断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构建起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为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煤矿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安全活动时间,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为安全文化奠定思想基础。同时,进行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在全矿职工中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把“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宣言作为安全思想的主旋律。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

2.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行为既是观念的反映,同时又作用于和改变观念。煤矿企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 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指挥、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对于煤矿这种特殊的行业,人的素质决定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人的素质对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必须不断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培训。煤矿企业在安全教育方面,有非常优秀的安全教育模式,如三级安全教育、班组建设、7s管理等,只要在安全培训中牢固树立“安全是职工最大的幸福”的思想,就能达到全面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知识的目的。在技术培训上,要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和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 对特殊工种和新分职工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进行安全培训,务必使全体员工实现“干标准活、干放心活”的技能要求。

3.加强管理文化建设,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4.加强物态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物质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安全环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和保障,先进的技术装备是营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避免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煤矿必须坚持科技兴矿的原则,不断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的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和安全技术装备,同时注意作业场所、作业环境的清理和整顿,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实现,为从根本上改善作业环境,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3篇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本功能。不论是基于任何模式开发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系统都必须包含这一功能。信息收集就是指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技术及时录入整个矿区不同区域的安全信息。在信息收集过程中部分数据是不需要进行人工输入的,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实时监控系统完成的。这样收集的信息更加及时、真实、有效。除此之外,信息收集还可以及时录入安全隐患的处理以及后期信息追踪与落实。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完整有效地予以保存,对后期相关信息的查询十分有利。

矿工信息管理

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对矿区全体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该系统中有一个功能可以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矿区每一个员工当前为工作状态还是休息状态,是已经下井工作还是在做准备工作等,都可以通过人员管理功能进行查询。与此同时,管理层可以将定位系统与人员管理功能相结合,从而实现对人员当前状态的实时掌握。尤其是在事故发生时,健全的定位系统可以很好地帮助救援人员实现救援工作。此外,煤矿管理层可以加大这一方面的研究,探索新的功能,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在进行矿工信息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对煤矿事故进行有效管理。煤矿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原因、处理方案,以及事后的分析、整理、经验教训等等,都可以进行全面真实的记载。相关部门在进行检查或者制定规章制度时也会有理可依。尤其是在进行员工安全管理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全面完整的数据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人员的管理

安全信息管理

计算机信息技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进行安全信息管理。这里的安全信息管理可以从安全信息报表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2方面予以说明。首先,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及时整理制作安全信息报表,为煤矿管理层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提供依据。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将煤矿整体安全信息进行汇总,并进行一定的分析总结,以不同的形式形成报表。如一日一表、一周一表、一年一表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在将相应表格提交上级的过程中可以使上级很好地了解掌握相关煤矿信息。这就为煤矿企业的安全又增加了一道保护屏障。其次,安全技术管理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煤矿安全中的重要方面。煤矿管理层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制定相关的技术安全管理措施,甚至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审核相关工作流程的可行性。它从不同的角度为煤矿安全提供保障。以煤矿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安全标志为例,可以很清楚地理解这一问题。安全标志是煤矿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符号、颜色所表达的信息是不同的。而该系统则可以很好地管理这些安全标志,包括它们的悬挂地点、内容等等,甚至相应的安全标志的相关知识都会明确地予以表述。煤矿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浏览相关安全标志,不仅可以了解到安全标志的使用情况,还可以确保自己知道安全标志的含义。

二、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树立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于煤矿安全的理念

树立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于煤矿安全事业中的理念,是煤矿安全发展的关键。首先,管理层是企业的领头人,代表了企业前进的方向。因此煤矿管理层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整个企业才会将这件事情当作工作重点来抓。煤矿管理层应该明确只有在观念上重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才有可能做好煤矿安全工作。企业管理层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治理,积极团结全体工作人员,最后才有可能实现煤矿全体人员群策群力共同做好煤矿安全事业。其次,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推广过程也需要管理层的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煤矿安全事业中,不是喊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煤矿企业管理层对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在一线员工中进行相应的培训、以及工作人员的熟练使用等等。由此可见,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煤矿安全管理中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管理层坚定的支持。因此,煤矿企业管理层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安全中的运用就十分重要。

注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维护

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与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相比,更加科学有效,但并不是意味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就是毫无缺点的。与其他的信息系统一样,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因为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出现系统崩溃等问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对系统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和维护。只有系统自身运行无碍,才能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对系统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开发整体系统信息共享工程。只有在煤矿管理体系中实现了信息共享才可以更科学地进行信息管理。

三、结语

将计算机技术广泛地运用于煤矿安全管理中是大势所趋。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煤矿作为国家的能源企业为我国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燃料,是全国经济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水平就更应该不断提升。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广泛地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及时性和科学性的重要特征。在应用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功能强大,可以更加科学有效的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但也不能因此就掉以轻心,忽视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只有以不断研发的心态面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才可以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4篇

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的工作中起重要作用。现在国家对煤矿企业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口号,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安全问题,一切工作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针对煤矿企业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单纯地依靠一两个专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不能解决的,必须要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归纳,实事求是落实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1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虽然煤矿企业已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但是并没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所以在实际的开采中就不能将生产中的预防工作做到位,尤其是安全管理工作比较传统保守,只是依靠专门的部门人员进行比较专业的安全管理,并没有采用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安全管理方式这样就会使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中,通常是生产中出现问题时,才会调查和分析事故的原因,根据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治标不治本,企业所使用的安全管理模式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2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家为了减少煤矿生产中所发生的事故,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生产的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的成员的安全意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全国煤矿生产中每年的死亡人数都在6000~7000之间徘徊,这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1煤矿安全管理理论基础薄弱

因为我国的煤矿发展只有短短几十年,所以对于煤矿危险源的研究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对生产中矿井的分类还缺乏具体的依据,这样就很难满足生产中安全管理的需要。如果发生事故,对于事故的分析研究主要是以专家的考查鉴定为依据,并没有实际的依据作为说明,所以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不能保证事故分析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若想减少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对危险源的研究,加强对事故的分析与鉴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2.2安全意识不强

在实际生产中,煤矿企业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更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能够创造更高的效益,也不理解安全生产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3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国内的许多煤矿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安全检测方式,利用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安检工作,凭借着自身多年的经验处理事故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明显存在缺陷,缺乏具体的安全检测方法,并且安全管理缺少应有的权威性,在实际的生产中安检人员并没有具体的安全预防措施。

2.4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煤矿工作属于风险大、报酬低,劳动强度大的工种。鉴于煤矿工作的性质,所以在实际中并不能吸引大量的人才从事该项工作,致使大量的基层工人都是一些农民工、合同工或者临时工,他们并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时也没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在思想上也没有集体意识,在安全生产上也没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其次,在实际生产中不重视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致使煤矿生产中的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从而导致煤矿管理力量的弱化,有时政府部门都不能组织一次正常的安全检查,所以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

2.5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落后

由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所以标准化体系并不完善。标准化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我国的煤矿生产在实际的生产中并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不能促进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标准化有赖于今后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不断地完善。

3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管理要始终秉承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始终坚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绝不动摇,竭尽全力的保护人民的个人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确保不会给国家带来任何经济损失。煤矿要以当前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困难为切入点,找准事故易发点,着力加大对前期预防的生产管理,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理念。煤矿平时还要加大对所属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检查、管理与控制,可以通过安全教育、批评教育甚至经济惩罚措施和手段,各项安全工作既要结合自身企业实际,又要有计划、有步骤、系统性的循序推进。这样一来,几乎完全可以从根本上使煤矿的安全工作得到改善,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4安全管理体系目标

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涉及煤矿运营的整个过程,如煤矿设计、煤矿建造、生产作业以及后期的迁移和扩建等。煤矿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现有的技术、资金和设备条件下,对煤矿生产的各个危险源进行查找、辨别、评估、分级和制定防范机制,保障实现煤矿人员安全作业、机械设备合理调度、各项秩序进行的有条不紊,从根本上杜绝较为重大的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使各种细小的安全漏洞都得到弥补,也使各类突发性的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员损伤以及经济损失都尽可能地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煤矿事故种类形式多、管理难度大,它的预防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煤矿企业全员参加,在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必须做到矿工无操作失误、机械设备运行安全、生产系统无故障、管理办法及预防措施能够可靠运行,煤矿安全生产作业链的完全运行可靠,最终就能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5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相关对策

5.1健全安全管理体制

(1)以保护煤矿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执法和管理力度,政府采取行政监管措施与煤矿企业一道积极寻求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措施及办法,针对薄弱管理之处更应加大管理力度。对社会反映较为强烈的、突出的安全生产漏洞和存在的问题,必须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手段,政府监管部门要着力监管煤矿的安全生产的生产资质以及工人用工规范等。

(2)煤矿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每一个煤矿企业必须拥有独立的、完善的安全监督监察体系与流程,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管理办法。应单独设立专业、独立的安全检查单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以此确保每一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明确安全责任,不断完善与深化现有的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的各项负责工作必须明确划分到每一个人,各项管理工作必须切实落实到实处,只有企业领导与员工都上下齐心,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煤矿安全生产才会顺利开展。

5.2优化管理方式

(1)加大安全生产重要性的宣传,制定系统性的宣传方案,细化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及其标准,将个人和单位的岗位职责进行精细划分,对于工作,要实事求是,严格且全面,做到奖罚得当。

(2)有针对性地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形式进行管控。对于高危作业时应及时加大安全预防的管理力度,对于作业负责人和项目监督人应加大监督力度,有重点的抓住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对煤矿企业责任人的安全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意义及如何应对存在的风险。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作业的应急预案。

5.3大力培育专业人才

人才始终是推动各项建设的关键,要积极组织如安全宣传、教育讲座、员工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使煤矿员工不但掌握过硬的业务素质,更能掌握各种自救办法,如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展开自救,从而极大地减少了事故的伤亡人数,降低了损失。

5.4加快立法进度,强化监管职能

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归根结底,一方面是安全生产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督监管体系的不到位也是一个重大因素。因此,国家现在必须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令行禁止的安全生产及监督检查体系,以此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持续有效进行。

5.5建立合法有效的中介机构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实展开对煤矿安全现状的整体评估,重点对煤矿法人代表、矿区安全负责人在煤矿进行生产作业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指责履行情况进行定期且严格的考核,对煤矿内的各项安全设备、消防器材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安全救生用品进行可用性检测,帮助煤矿企业完善自身的安全生产以及应急救护系统。如今,第三产业正发展的如火如荼,中介服务更是第三产业中最具有市场前景和广阔发展前途的产业形式之一,建立煤矿企业的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地实现煤矿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也能向全社会输出高效、完善的技术服务等。

5.6加快煤矿标准化建设

煤矿安全生产存在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相关技术法规、煤矿行业标准、煤矿安全装备的监督与检查以及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时的责任判定都是需要相关专业技术和标准。煤矿安全生产的标准化是指导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现行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也需要不断加以修订以满足当前生产发展的需要。

6结束语

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施工环境差,遇到自然灾害和生产事故的可能性都比较大,各项生产的危险因素也始终制约和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所以,必须加大措施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5篇

1控制论含义和安全管理的原则

2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开采过程中的坍塌或者瓦斯爆炸事故,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数量越来越多,这也给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再加上煤矿中还可能出现水灾等事故,对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必须针对生产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安全生产,我国的煤矿企业也在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这是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另一因素。

3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控制论和管理

管理就是制定准则、执行标准、检查结果并改进,具体来说,就是制定计划或者标准并实施,检查结果并与预定目标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总结经验并改进,制定新的规定或者制度,防止问题再次发生,重复这个过程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管理和控制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管理是控制的一种,管理中的计划、实施、检查实际上就是决策、执行和反馈,其中反馈要求准确、灵活和快速,并且要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确保生产活动稳定顺利的进行。

制定煤矿安全管理控制模型

煤矿安全管理包括工作环境、生产设备和工作人员三个因素,通过控制设备不安全状态、工人不安全行为和环境不利条件等,达到环境、人和物三方面的协调状态,消减阻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保障正确的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生产过程。煤矿安全管理控制模型应包括三个部分,即反馈控制、实时信息控制和前馈控制。首先制定安全计划并实施安全方案,分析外部环境对生产系统的影响,根据实际安全状况总结安全方案决策并进行安全检查,分析是否达到了安全目标并继续改进安全方案.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6篇

1煤炭生产的情况

煤矿开采行业为高危行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煤矿企业管理者重视安全生产管理,采取了很多的对策,但结果不显著,没有在根源上解决问题,事故伤亡人数仍高居不下,煤矿事故发生死亡人数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占总安全事故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事故原因一方面是井下作业条件复杂、环境差,另一方面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人们对社会的传统认知、企业本身的文化与企业的管理方法都可以归为人为因素。

2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传统观念问题

传统观念在人心中往往根深蒂固,易影响人们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在煤炭行业已经宣传了很久,但是在实际生产时,企业为获得更大利益,管理层更重视扩大生产规模与高速生产,不重视安全问题,但发生事故时,企业管理者们总是先去追究责任人,事后不是吸取经验教训完善管理制度,而是很快地又投入高速生产中。

(2)安全培训问题

煤矿百分之九十五的煤矿是在地下作业,地下作业仍然是我国煤炭行业开采的主要作业模式,其生产条件比较恶劣,危险性大,这对员工的个人素质及应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员工们上岗前、日常素质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不少员工没有进行岗前培训;有些企业有岗前培训,但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实际作用;有的企业只是注重理论知识没有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这些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培训的意义;此外,现有的培训教育系统不能让员工真正的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以及紧急防护措施,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使每位员工深入理解安全作业的重要性、提高警惕性,尽快融入实际的工作中去。

(3)安全管理机制问题

我国有的煤炭企业开发之初没有良好的系统规划,后续的管理也比较模糊。探其根本,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有些具体问题的解释也很模糊;事故的处理上没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管理力度薄弱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管理层的分工不明确,导致发生事故时有人推卸或者逃避责任,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耽误事故发生后的最佳处理时间,对不同部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煤矿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及其重要性

发生事故之后再去解决如同亡羊补牢,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根源上杜绝隐患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尽可能全面的预防危险以及建立完善的控制处理措施,消除危险才可以解决并且避免问题,对预防事故及事故发生后及时控制、处理事故起到较好的作用。

(1)提高工人自身素质与安全意识

工人上岗前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生产上,让每一个员工都意识到预防危险以及发生危险后的紧急事件处理的重要性,提升员工个人素质,让“注意安全,关爱生命”在员工脑中根深蒂固,借各种文化活动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员工岗前培训后,要经常进行知识测评考量,做到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教育技能相结合,让安全作业融入他们的思想中,从身体本能反应及心理上都意识到安全作业、时刻记得安全的重要性,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

(2)加强安全监察力度

建立监督制度,要认清孰轻孰重,有重点、分主次。发挥煤矿井下生产安全的监督者——煤矿安全监察员的作用,监察井下作业环境的安全、监督工人作业;同时要通过技能教育培训培养监察员,使其认真负责、熟悉各种规章制度与应急处理,业务能力强,能够处理、控制各类紧急事件。

(3)完善落实相关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建立一套针对性强、执行力强并且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制定后要严格执行。

(4)提高辨识危险源的能力

危险源辨识属于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对危险的一种预知。提高危险源的辨识能力才能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无论是井下作业工人、监察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要全员参与学习培训,通过救援演习来提升个人能力,通过演习后的全员交流,提高其辨识危险的能力。

4煤矿安全管理与安全高效生产的意义和作用

安全是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每个企业都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但是只有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才能更高效的创造利益,企业为了得到最大的利益,会在各项规章制度中加一些强制性的义务,会有员工应得的福利保障。生产管理制度、人事制度、民主管理制度都是企业必需的制度,职工以这些制度作为日常工作中的规范与准则。完善规章制度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也可保障每个职工的个人权益和应享有的福利待遇,是维护所有人共同利益必不可少的渠道,因此煤矿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兼具实用性、完善性以及科学性的管理方式的一种表现。

5结束语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煤矿企业所提倡的管理方法,“以人为本”也在现有的规章制度上得到体现。提高员工跟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等都是促使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强有力手段。企业应该将相关制度进行合理有效地实施,让每位员工都遵守规章制度,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心里认识到安全作业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杜绝违章与事故。如果一个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规范制度并且严格执行的话,无论是职工还是管理者都有与其对应的约束、责任,都会按照制度规范自己,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跟行事风格,绝不能为一时的利益不顾生命安全,让经济效益与安全得到双重保障。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7篇

1、精细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从煤矿安全内部管理的角度分析,煤矿企业所处的环境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一些管理理念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随着煤矿企业的发展,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安全管理上的决策都会给煤炭企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因此,必须把工作量化,实行量化管理,此时,安全精细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精细化管理在现代安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内容

2.1突出关键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应突出关键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安全管理精细化,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夯实安全工作基础,从人、环境、机、管理四大要素上细化安全生产要素,结合国家安全管理条例,精细化安全管理行为,保证煤矿企业的本质安全目标;成本管理精细化,定时进行成本指标对比和分析,健全指标控制体系,构建成本费用控制体系,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质量管理精细化,进一步深化“三零工程”,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升产品服务质量,精细贯标认证工作,建立精细化营销服务体系,树立特质化的品牌形象,以好形象拓展市场,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顾客;现场管理精细化,制定完善的现场管理体系,细分管理单元,精细管理标准,量化考核指标,进一步细化矿井质量标准,优化现场作业环境,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将矿井工作现场整理的井井有条,清除事故隐患,避免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保障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

2.2精细化管理在安全管理的应用中增强了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经过长期的精细化管理,许多煤矿企业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工人队伍,实行精细化管理,制定了严格的作业规程、员工纪律,提高了企业职工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精细化管理对于职工文明办事和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了煤矿企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2.3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精细化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应用,使煤矿企业的煤炭产量显著提高,由于煤矿开采的条件比较差,精细化管理不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精细化管理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要求,而且能够查漏补缺、防患于未然,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措施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尽可能地降低了隐患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精细化管理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促进煤矿企业处于行业的先进水平。

2.4有效地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考核量化、责任细化到位、分工科学合理、工作定位精确,通过岗位标准操作规范,对企业的质量标准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职责责任到人,根据不同的岗位标准与岗位职责,杜绝非伤亡事故,可以将隐患、伤亡、数量以及交通事故控制到最低。精细化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煤矿企业预防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稳定发展。

3结论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是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科学化管理,将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员工与领导的共同参与,真正将精细化管理深入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降低企业的成本,争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8篇

煤炭资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近些年来随着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其生产过程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安全事故,且事故越来越严重。虽然在经济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生产所需要的安全设备和安全技术都有了全面的改善和提升,但仍无法避免一些生产事故的发生。所以要想做好煤矿安全管理的防控工作,仅从硬件条件出发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改善,以最大程度减少我国的煤矿事故,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紧抓安全管理制度是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客观途径

目前煤矿的安全管理当中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对其予以重视。煤矿企业要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自身矿场的实际要求制定出合理有效、科学严谨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这是煤矿安全管理防控的客观途径。在完善制度时,应该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①要全面地分析现状,从团队的角度动员全员共同参与,避免个人片面、孤立的想法影响正常工作[1]。在具体工作当中可以成立安全制度管理小组,负责对安全制度的编写和监督工作。②在确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时,应该重视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突出重点防控,区分主次,在保证制度完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工作,将制度中的重点突出强化,还要考虑各个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③对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要立足于自身矿场的实际,切勿天马行空,任意设置,要体现出一定的建设性和超前性。④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保证制度能够顺利实施,建立适当的制度修改方案,对因为各种原因而失效的制度,应该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从客观方面提升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2重视员工的培训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观途径

人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从人的主观意识出发,提高人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主观途径。对煤矿产业来说,应该重视对集团内部所有员工的培训管理。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可以根据煤矿自身的规模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上,应该主要抓住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职业技能的培训,另一个是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训。从职业技能来说,要重点对相关人员在煤矿生产当中用到的技术进行系统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操作流程。对于一些从事特种作业的工作人员,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作业资格,且持证上岗[2]。在安全生产意识方面,主要是向煤矿生产人员讲授安全生产知识,强化安全生产,可以采用宣传片或组织演讲等形式。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要和煤矿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如今,很多矿场内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其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有的甚至大字不识一个,所以在对他们进行培训时,最好不要采用文字教育的形式,建议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安全培训,以多样的培训方法提升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这是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观途径。

3提高安全技术的投入是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根本途径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好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是从内部管理方面紧抓,另一方面就是从外部硬件条件着手。因为各种安全设备和各种技术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所以煤矿企业应该在自身实际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先进的设备开展工作。选择哪一种安全生产技术决定了采用哪一种安全投入方式,采用哪一种安全生产设备决定了拥有怎样的安全生产状况。在煤矿产业正常工作时,要准备好必需的专项技术改善资金,要积极引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能够帮助职工创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3]。此外,要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改善矿井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为所有矿下作业的员工都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避免他们在正常作业中出现恐惧心理,降低错误操作的发生率,进而减少安全事故。退一步而言,即便是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不安全因素,这些设备也能够最大程度减轻事故对相关人员造成的影响,进而降低事故的伤亡人数,这对提升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

4结语

煤矿产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其安全管理工作较为复杂,所以在进行安全管理时,不能依靠简单单一的方法,也不能单靠一时之力。研究煤矿安全管理的防控途径,应该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问题。从安全管理的主观和客观出发,研究相关的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还要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技术革新,更新设备,为煤矿生产提供必要的保障,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9篇

文章摘要: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的重要要求,对于维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煤矿企业生产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我国煤矿生产现状可以发现,机电事故、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频出,使煤矿安全生产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就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的漏洞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机电技术管理

煤矿生产业是我国各行各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以及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在煤矿生产中的使用,使得我国煤矿生产业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纵观我国煤矿生产业的管理现状可以发现,其机电技术管理较为落后,并不能完全满足煤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导致煤矿在生产过程中机电安全事故频出,严重威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性。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1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对于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到较多的机电设备,而这些机电设备的正确操作则需要专业化技术知识来支撑,以确保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此外,有些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虽然有些机电设备老化较为严重,但仍投入使用,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则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技能以及更加严格的管理体系以加强对这些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因此,有必要加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机电技术管理,以促进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使用的规范性和管理的严密性,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必然要求

煤矿企业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其最终的经营目标在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应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可以大大降低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由机电设备或者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从而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便于更好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水平。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必须要重视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不断提高煤矿生产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实现机电设备和施工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2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漏洞

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重要性的忽视

很多煤矿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将其摆在安全生产管理的突出位置上,电缆、配件管理不当以及机电设备维修不到位、维修技术不达标等现象层出不穷,这就导致了在实际的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管理和技术人员既很难全面把握整体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亦很难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操作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落后性

操作和管理人员是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主体,其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机电技术管理质量。但是纵观我国煤矿生产企业机电技术管理现状可以发现,操作和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与智能化、自动化的机电设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且我国煤矿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多采用粗放式作业,导致整体操作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普遍偏低,很难对机电系统各子系统及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把握,导致机电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健全管理制度的缺乏

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中各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必要制度性前提,是规范生产及管理人员各项操作行为的必然要求。但是纵观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形状可以发现,其存在着明显的制度欠缺现象,导致各项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很难做到“有章可循”,影响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此外,在实际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亦存在着明显的制度执行力不足现象,限制了各项相关技术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机电技术管理及操作人员的欠缺,使得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监管人员监管力度的不足,导致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漏洞。

3有效应对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技术管理漏洞的相关策略

为有效应对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漏洞问题,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可以积极采取以下策略:

充分认识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工作人员树立起安全生产意识

充分认识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是确保各项机电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具体策略包括:一是通过全员教育等活动,使煤矿生产企业从上级领导部分及管理部门到基层操作和管理人员都充分认识到机电技术管理对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树立起“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引导全体工作人员树立起安全生产意识,以规范其各项操作行为,提高机电技术管理水平。

重视员工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机电技术管理队伍

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是确保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质量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员工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具体策略包括:一是增强机电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在人员招聘环节重视对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知识考核,并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二是对在岗员工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加强对其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三是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以及上升空间,以便于留住人才。

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确保各项机电技术管理及操作行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健全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具体策略包括: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机电技术操作和管理制度,实现操作和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二是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纳入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实施“一岗双责”,以将机电技术管理职责明确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上;三是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制度,以提高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保障各项机电技术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

4结语

纵观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现状可以发现,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影响了煤矿生产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漏洞问题,提高其管理水平,以为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有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xx,(08).

[2]宋占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xx,(11).

[3]林继飞.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xx,(05).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10篇

“安全入股”法是对以往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它是将矿井每月发给职工的安全奖作为每个职工的股本,投给矿井,若矿井当月安全生产,则矿工可以得到除本金以外的奖励(分红),否则矿工损失部分安全奖或工资(亏本)。以此理念在职工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可行的操作分法,可有效提高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矿井的安全形势相当于股票中的大盘走势,矿井各部门对应于大盘中的行业板块。矿井的(连续)安全生产相当于“利多”,进而大盘翻红,职工获得额外的收益。矿井出现事故相当于“利空”,进而大盘翻绿,职工获得负收益,意味着亏本。某个部门出现的事故对应于大盘中某个板块严重杀跌,该部门职工获得较多负收益。用安全奖或部分工资直接和矿井安全形势相挂钩,在矿井安全管理上有较多优点。

2、“安全入股”法在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目前被动的安全管理模式向主动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变,较好地贯彻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容和含义。目前矿井在安全管理上主要通过矿井的各项管理制度、班前会上危险源预分析和管理人员反“三违”等形势开展,职工在思想上、行为上、日常工作中难以严格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也难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摆不正安全与产量、安全与进尺、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时间的关系,难以自觉运用安全生产方针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事故的发生。用适当的经济杠杆来约束职工的行为,让安全与职工收益挂钩,安全工作做好了,职工获得的分红就多;反之,如果安全工作做得不好,出现了安全事故,则职工的股本就会收到损失。这种安全与收益的挂钩是精确到部门,甚至精确到个人的。如果某一个部门出现了安全事故,,则受到影响的主要只是该部门,其他没有出现安全事故的部门还可以获得正的收益。就如同股市中某一个板块出现杀跌,而其他板块乃至大盘仍然可以保持上涨一样。这样一来,人人都是煤矿的主任,都会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都会为安全管理出谋划策,群策群力,责任心大大增强。

第二,采用“安全入股”法进行安全管理,有利于“人人都是安全员”理念的推广。因为安全管理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无疑每个人都会对安全特别重视,都会注意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施工。对于他人的“三违”行为,每个人都会出面进行劝阻和制止,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每个人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管理员才抓“三违”行为。第三,有利于“三不伤害”向“四不伤害”延伸。以前在进行安全管理时,我们要求工人们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实际上,要做好安全工作,工人还应该注意保护身边人(工友)不被伤害,即做到“四不伤害”。第四,有利于安全理念真正深入职工心中,实现我国煤矿形势的持续好转。自从2012年以来,由于国外页岩气技术逐渐成熟,进口煤炭大量涌入我国,煤炭行业转入下行趋势,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煤矿企业由以前的大幅盈利转为微利甚至亏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安全工作做好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企业效益,使企业走出当前的困境。

3、结论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11篇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生命线,煤矿行业因其生产环节以及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安全管理更显的尤为重要,唯有完善好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机制,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长久持续健康发展,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立足于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表明了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意义所在,分析总结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从而促进煤矿行业更好更快的安全发展。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煤矿安全生产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社会的影响性相对较大,因此,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一旦做不到位,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一方面会损坏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小到煤矿企业,大到社会,都造成一定的威胁。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更是促进煤矿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煤矿行业一般都作业于安全隐患较多、危险系数较高的环境中,因此,进行科学完善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不仅是保护人身安全的需要,更是有效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益的重要保障。

1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煤矿工人的综合素质低下,威胁安全生产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也正在进行各种改革,用人体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这样的变化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另一方面却给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威胁。煤矿企业的合同制临时性工人的增多,不仅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而且由于临时性的煤矿工人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打工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存在着较强的临时雇佣观念,缺乏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安全生产的知识和安全生产的意识都比较薄弱,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煤矿管理人员大多来源于煤矿中吃苦耐劳的生产先进者,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科学性的认知,甚至存在着煤矿出煤免不了违章的错误思想。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的煤矿事故都源于违章操作,对安全生产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过分重视生产产量,忽视安全生产规程

煤炭行业的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导致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过分重视煤炭生产的产量,忽视安全生产规程,没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更没有正确的引导企业的煤矿工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生产流程。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煤矿生产和煤矿安全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而是将煤矿生产的产量看的更加重要,认为煤炭生产的产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产量是硬标准,质量是次标准,安全是软标准。尽管很多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贯彻落实了安全风险抵押制度,但是实施的力度还比较小,甚至只停留在表层。在生产作业规程学习的环节,甚至很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只是象征性的读一读,并没有真正的深入到生产人员的思想中。

欠缺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力量薄弱

当前,很多煤矿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以往存在的很多安全管理机构当作不必要的部门就行撤销或者合并。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大幅度的减少,这就更加使得安全生产的管理力量更加薄弱。与此同时,煤矿企业中现存的安全管理人员也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不仅是安监人员,又是瓦检人员,致使安全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难以明晰,很难做到监管到位,对煤矿生产造成一定的生产隐患。另一方面,很多政府部门派驻的安全管理人员最终被依附于企业的合并科室里,在职责履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阻碍和束缚,很难最大限度的发挥职责与权力。

安全生产投足力度不足

我国的煤炭企业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就是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这就使得大部分的煤炭企业都面临着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具体分析原因:①很多煤炭企业的负责人只是注重煤炭生产的产量,加班加点进行煤炭生产,致使煤炭生产的机器设备老化陈旧,机械安全生产事故频发。②当前煤矿市场并不十分景气,煤炭供大于求,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资金周转不开,使得安全生产的周转资金减少,煤炭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安全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隐患的几率。与此同时,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和管理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甚至招聘人员都更侧重于廉价的劳动力,却忽视了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2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解决对策

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强制安全生产管理

我国针对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出台了多项明确的法律法规,比如《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等。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呈现表明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已经上升到了法律法规的强制层面。煤矿企业应该以此为起点,严格落实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借助法律的力量,强化企业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依法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要在企业内部深入宣传法律法规的内容,树立煤矿生产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另一方面,企业的相关部门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断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整顿。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我国的煤炭企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逐步由单一生产到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不能要依靠生产产量,更要注重安全生产。因此,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更要不断的推进,加大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由过去的软指标慢慢变成硬性指标考核的一部分,将安全生产考核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去抓,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经济增长力度。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人人有责。将安全生产管理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营造一个〔〕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责任制氛围,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完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

煤矿职工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提高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企业应该不断对用工制度进行合理的配置,对煤矿工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加大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宣传,同时,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在煤矿企业高产高效生产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持续进行。

3结语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煤矿行业更是国家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领域,国家对煤矿行业更是提出了“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政策方针。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完善更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大力完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石新,王文涛,肖石英.中国煤炭企业安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6).

[2]张志呈,李春晓.我国煤矿事故多发性和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

[3]刘文俊,周志强,李石新.煤矿企业员工行为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及安全文化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xx(1).

[4]吴平德,陈建国.建立长效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实现安全生产[G]//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xx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xx.

[5]周小燕.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xx.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12篇

摘要:安全生产对煤矿企业来说是重中之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不仅关系着职工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也是企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搞好煤矿安全生产是企业每个干部职工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从煤矿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的关键和要点两个方面阐述了有关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关键;要点

实施科学合理稳妥有效的安全管理,是有效防范事故、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科学管理中要充分依靠有针对性、系统性的程序,把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每一名干部职工、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中去,才能真正渗透至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去,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治久安。

1组织安全生产的关键

安全生产管理关键必须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对安全生产活动采取切实有力、断然有效的分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一要建章立制。煤矿各职能科室要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管控等相关制度,补齐“短板”,堵塞漏洞。二要严格安全管理。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要求,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带头深入现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将安全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抓住重点,强化弱点,突破难点,抓好现场措施、制度以及各岗位操作流程的落实。三要严格过程管理。变被动管理、事后管理为事先、事中管理,狠抓生产细节的流程监控,严抓生产过程的安全掌控,细抓生产现场的动态管控,做好六预(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控)工作,全面抓好施工操作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四要严格制度执行。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性、强制性作用,既要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违章处罚等制度,严厉查处“三违”行为,做到铁制度、刚执行,从严查处、从严追究、从严考核、从严兑现。

2组织安全生产的要点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不外乎在法律法规和上级会议及文件的贯彻落实、安全制度建设和执行、安全主体责任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培训、安全投入、技术保障、应急管理、灾害防治、事故教训吸取等方面的问题。

(1)严守法律法规,遵章依法管理。每一个煤矿企业,都应当建立健全以矿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要完善各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齐全技术、管理、生产等专业人才,系统性按章管理,依法办事,及时修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技术保障管理规定,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依法组织生产。

(2)强化主体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强化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排查风险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为目的,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力度,深排细查安全隐患,严厉打击“三违”行为,严格安全措施,落实主体责任,开展自查自改,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3)抓住安全关键,突出管理重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关联到企业的生存,涉及到职工的健康,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抓住安全关键,突出管理重点。从生产技术、资金投入、教育培训、机电设备、隐患排查、企业管理、后勤保障、经营管理等方面切实抓好分工、组织和考核。探索推行安全预想、安全风险预控等管理方法,加强井下顶板、机电、运输、安撤和放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强化职工自保互保,有效防范零星事故。细化井上下各重点岗位风险预控管理流程标准,严格对照本岗位风险预控管理流程标准,逐条逐项排查,根据防范措施整改落实,做到“三预”(事前预想、事中预控、事后预评),实现6个零安全管理目标(人身安全事故为零、机电设备运转事故为零、工程质量事故为零、顶板事故为零、瓦斯超限为零、自然发火为零)。强化9个薄弱时段管理:人员调整变动时、安全周期变化时、生产技术更新时、工作紧张困难时、精力不足疲劳时、时间地点变化时、工作交接班时、重大节庆活动时、人际关系变化时。

(4)强化措施得力,履行监督到位。任何管理都离不开具体措施,而有了措施就必须监督执行到位,才能产生实效。措施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只有真正将措施落实在现场才能既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又保证现场施工安全。一是要加强各项措施、规程、制度的落实;二是要强化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三是要强化安监人员的安全监督意识,严格措施执行,减少事故发生;四是要强化事故教训的吸取,让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受到深刻的教训,举一反三,坚决遏制同类事故发生,真正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荫牙状态中。

(5)适应现场生产,打好攻坚战。在矿井生产组织过程中,对于重点工程、困难时期、特殊季节要动员相关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搞好不同时期的大整改、大会战。在综放工作面的安撤工程、初次放顶、老顶来压、缩(扩)面、过断层、周期来压、临近停采线等期间,在掘进工作面开门、过断层、大断面、巷道修复等环节,在地质条件变化,现场施工组织困难时期,在“雨季三防”、“冬季四防”特殊季节时期,要适应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变化,采取有力应对举措,超前考虑、周密计划、重点部署,强化督导,保障有力,全面打好攻坚。针对零星工程、零散作业人员管理,要制定强有力的管理规定,严格备案和开工审批制度,严格现场监督考核,切实做到“四个一”(一工程一规程、一规程一会审、一工程一流程、一工程一签字备案编号)。

(6)挖掘安全潜力,探索管理思路。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煤矿管理又有着鲜明的行业特征,所以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殊性。因此,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者,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挖掘安全潜力,探索管理思路,努力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的条件,加大安全投入,全面改善矿井的软、硬件设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3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在管理过程中是有一定的特点和流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顺应形势发展,完善安全管理程序,强化安全管理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指导,就能保障矿山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敬阳。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20xx(05):25.

[2]谭素红。试论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J]。价值工程,20xx(36)。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13篇

1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要行为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煤矿管理水平,煤矿企业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特点,对安全管理行为进行有效识别,将其分类,并明确其构成内容。研究表明,我国的煤矿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时主要应用的行为有25种,分别是为现场监督和管理、管理考评和奖励惩罚、信息交流和落实、安全教育和管理培训、安全目标和管理政策的制订、结合实际修改安全操作程序、利用经济投入保证安全生产、制订现场应急方案、在生产中营造安全氛围、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不断改善生产环境、保证质量化和标准化生产、不断强化专业性技术控制、完善管理机构、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总结相关的管理经验、对生产进行安全分析、定期举行安全管理会议、增加信息沟通渠道、完善管理队伍建设、认真履行安全管理承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不断进行安全文化宣传、对“三违”人员进行说服帮教、定期对设备进行管理和检查、追踪事故源头和落实事故责任人。

2煤矿管理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上述提及的25种煤矿安全管理行为中,有13种最为重要,其被公认为煤矿管理工程中最为关键的13个环节。它们之间内容不同、行为实施方式不同,难免会互相影响。为了更为直观地表现出其之间的影响程度,需要通过“决策实验室”的方式,利用图论和矩阵等工具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不同的煤矿安全管理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明显不同。比如安全氛围的营造、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流、总结管理经验、制订安全管理目标和管理政策工作等,它们的安全管理总影响度较高。由此可见,这些煤矿安全管理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其他行为之间会产生较高程度的关联性,因此,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影响程度,不断提高行为管理效率。而制订目标和政策、修改安全规程和总结管理经验等工作,它们的影响程度较高,则说明这些安全管理行为会对其他的管理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这些管理行为出现差错,则很有可能导致其他环节出现错误。

3管理行为的影响作用

为了更加完善地探究煤炭安全管理行为的相互影响作用,本文根据相应的标准将13种管理行划分为成5个管理维度,即安全管理目标、工作计划、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管理环境和安全管理氛围。营造安全管理氛围和制订管理目标在管理体系中的总影响度较大,这2种管理行为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关键性地位;净影响度最高的是安全管理目标工作,由此可见,制订管理目标是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营造安全管理氛围的净影响度最低,说明其行为实施会受到其他管理行为的影响;安全环境管理行为的总影响度较小,说明其在实施过程中对其他行为产生的影响较小,且非常有可能受到安全目标行为、制订工作计划的影响。除此之外,如果工作计划的影响度为正、小于安全目标,则说明其会被安全目标工作所影响,且它还会对其他的安全管理行为产生影响;如果生产过程控制的总影响度较大,则说明它与其他安全管理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很有可能会被安全目标或安全工作计划等其他行为影响,还有可能会影响安全氛围的营造。由此可见,过程控制行为是一项承上启下、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时刻保证它的规范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各种煤矿管理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不同管理行为产生的管理影响不同,很多管理行为存在关联性或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煤矿管理者需要根据管理行为的特点进行重点控制、全面管理,以提高我国煤矿生产的整体水平。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14篇

1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煤炭资源支撑。加快煤炭资源开发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煤炭生产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中国煤矿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当前中国一些地区仍频繁发生煤矿安全事故,危害矿工生命健康,影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可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要深刻吸取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教训,迅速扭转煤矿安全被动局面。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而置安全于不顾,始终要明白安全是生产红线,任何时候都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一定要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实行精细化管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严于监督,才能为生产过程提供有效安全保障。此外,在煤矿开采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落实严格的奖罚条例,认真学习领会、对照要求、寻找差距,同时强化安全措施。只有全面推行人本化、精细化管理,才能严格规范管理,实现安全生产制度全覆盖,使职工的职业安全健康及安全得到保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加强人员安全知识学习

主要采用共享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增强煤矿安全生产意识。共享式学习,是在实景式体验过程中,使职工在内心感到震撼的同时认同企业安全管理,认同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起“安全就在你我身边”的意识,从而认真学习安全规程及制度,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在共享式学习、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和职工形成平等、对话和伙伴的关系,与员工谈形势、话长远、说事实、讲道理,使职工坦率而真诚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让职工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及所带来的效益,从而激发职工学习兴趣,通过一系列关于安全的故事及游戏,营造轻松和谐氛围,使职工从中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安全规程与制度对自身的保护作用。把体验互动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运用典型案例、安全故事、互动游戏、亲情帮教、音乐感化、视频特效、心理测试等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引导,切实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筑牢矿井安全生产基础。除此之外,让职工了解生产中所面临的形势,开展安全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同时让家属协管员进行安全亲情宣讲活动、送亲情卡片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职工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安全意识,加大区队职工计分和队务公开检查力度,促进人员安全知识学习。

加强技术和设备的管理

加强技术和设备的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可以为生产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现代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离不开设备,而在自动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煤矿生产企业中,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低、设备不规范管理是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如:触电、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1]。当前中国煤矿生产中,技术和设备安全生产基础不牢固、部分领导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管措施不到位及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强技术和设备的管理要做到:a)要明令禁止使用淘汰的设备、工艺;b)煤矿应急处置工作要到位;c)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完善,不可组织生产;d)矿井防灭火工作要到位;e)矿井运输提升设备使用管理要符合规定;f)煤矿供电系统要可靠,电气设备管理要严格;g)矿井瓦斯防治工作要到位;h)矿井粉尘防治工作要到位;i)煤矿执行防治水规定要严格;j)爆炸材料和爆破管理要严格。通过不定期巡视检查,确保设备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机电运输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可靠,严防机电设备失爆和运输“跑车”事故,开展安全管理提升活动的同时,实现设备的高效管控,实现全年安全生产中的设备管理目标[2]。加强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设备配置,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应实施奖励机制,利用典型案例,推广优秀成果。

优化生产组织结构

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通过全体干部职工扎实、精细化的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各个部门间的职责,并树立红线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抓好安全监管,进一步明确责任,不断创新监管方式,重点抓好复工复产煤矿瓦斯和水害综合治理工作。同时积极做好隐患排查和装备升级改造工作,结合煤矿攻坚战推进情况,不断提高煤矿的机械化、信息化和质量标准化水平,确保安全生产。要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按照自查自改、排查、回头看3个步骤,对井下所有系统、设备开展好全覆盖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做好整改;要贯彻落实好新的《安全生产法》,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责任划分等,推进依法治安;要在强基固本上下功夫,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做到安全、规范。此外,对于影响到本矿安全的水文、地质、危险爆破作业等情况进行责任划分,进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考核长效制度

由于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考核长效制度。要抓住关键环节、要害问题不放,制定了《生产风险规定》。通过简单明了、易操作好执行的规定条款,让企业员工充分了解企业安全风险,监督、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帮助企业搞好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保障从业人员及企业周边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实现安全发展。在安全考核长效制度设立过程中,应提高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感,因为安全生产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保证。在安全生产带来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激励制度进行安全考核,安全检查以不定期突击检查为主,并实行检查责任追究制,重奖重罚,注重实效。调动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煤矿安全监督中建立防控体系,在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将有煤矿职工经过和工作的地点都列入长效机制覆盖范围。

3结语

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指出“安全第一”,要把煤矿工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加强煤矿管理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消除生产工作中的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对煤矿安全管理提出明确指导方向,进行安全管理落实,才能保持安全生产的稳定势头,构建安全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提高中国煤矿生产效益。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15篇

摘要: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角度出发展开研究,分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工程技术人员重要性,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提出有效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人员;作用分析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尽管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低碳经济战略,以减少煤炭资源消耗,构建符合和谐社会需求的生态文明社会,但从能源消耗构成来说,煤炭依然占很大比例,尤其在火力发电方面,约占60%左右。安全是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当前中国在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备制度,但在执行方面却存在一定漏洞,亟待完善[1]。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性

煤矿生产管理中存在大量分工,客观上造成安全生产需要不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共同合作来实现煤矿正常运行、安全生产。在现行煤矿生产中调查发现,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煤矿生产中的基本构成因子,其自身所发挥安全管理效能却很低,这与严格管理体制、专业人才培养及不断完善监督制度很不协调。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形成安全管理意识造成。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仅仅偏重于“技术”,但却偏离安全主线,认为“安全管理”是有安全部门负责,不属于自身工作范围。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主要负责煤矿在运行各种技术,如机械设备、电力照明、通风排气等。事实上,这些技术的专业性恰恰也反映出工程技术人员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技术专业性存在较高门槛[2],在各司其职前提下,其它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鉴别生产条件,即便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也无法有效及时排查。另一方面,煤矿生产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最基本因子,彼此之间配合很重要,如缺乏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很容易造成各自为政的现象,引起操作不当而造成人为安全事故。

2保障措施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完善施工技术策略

作为煤矿生产中重要的人员组成部分,技术与安全之间密切联系,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比一般工人更强的安全意识。否则,无论安全体制多么完善、多么严格,都不能发挥安全生产管理作用。这是因为人作为执行的唯一主体,只有在思想上形成符合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才能具备将技术转化为安全要素的驱动力。据中国煤矿生产管理现状[3],要积极对工程技术人员展开安全思想教育,使其具备企业主人公精神,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结合中国煤矿自然环境、作业模式、设备特点等,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身上。换而言之,根据煤矿安全生产要求及开采进度管理规划,要制定安全、环保、高效的施工测量。在这方面,煤矿井施工之前,需对工程技术人员展开专业培训,使其了解安全、技术和管理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在施工、开采过程中,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技术方案,号召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沟通、协调,制定符合现实情况、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科学制定生产方案关注安全技术实践

煤矿生产方案制定是一个大型计划,而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大多从事不同领域专业性工作,如机械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地质专业等,煤矿工作现场往往是针对技术方案展开。相应地,技术内容直接影响整体生产,所以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相关需求,要灵活制定科学生产方案,并及时做出整改。技术具有创新性,尤其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引入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都会影响安全管理现状。为保障安全技术实践,不能仅考虑技术质量标准,更不能仅依赖数据和资料,还应结合安全管理、安全监督部门共同验收技术实践,并决定是否进一步推广。此外,工作交接制度不仅适用于煤炭工人,也适用于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可制定相应交接表,在一项技术实施之前、之后,基于安全生产管理需求填写核心要素。

专家定期安全检查企业动态安全抽查

煤炭资源生产主要包括开采、加工、运输等环节,其中开采是获取煤炭资源的过程,也是整个煤炭资源生产主体,存在安全隐患最多。从技术角度来说,不同煤矿资源类型、不同地质区域、不同安全标准需求下,使用开采方法也有很大差异,这些问题都与安全息息相关[4]。为确保安全,仅依赖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是不够的,可通过组织专家小组的形式定期安全检查,以专业角度来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应保持日常生产模式,而不做刻意改变,这有助于发现问题。同时,也可以以煤炭企业为主导展开动态性安全抽查或安全状态鉴别;检查内容包括各个方面,如设备安全、照明安全、通风安全、瓦斯安全等,尽可能扩大范围。由于中国国情特殊,煤矿工作环境本身比较恶劣,如考虑不周,就不能发挥安全检查(抽查)的作用。

加大煤矿安全培训构建培训考核制度

通常情况下,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工作主要针对领导层和安全管理部门展开,但工程技术人员却被排除在外,这显然不科学。因此,除在思想方面安全意识提升外,还要不断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业务性安全培训活动中,使其与自身专业工作相结合,提出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合理建议[5]。在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时,也应构建相应考核制度,考核内容除一般性安全常识外,要设定一些与技术相关的安全考核内容,并结合工程技术人员自身特点展开。

3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关系到煤炭资源稳定供应、煤矿企业安全效益、从业人员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在以技术为生产力先导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通过培训的方式,将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在工程技术人员身上体现,发挥未雨绸缪的效果。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才能保障中国煤矿生产正常运行,为国家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彭涛,吴世跃.浅析工程技术人员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J].信息通信,20xx(6):179-180.

[2]王庆双.浅谈煤矿安全生产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xx(7):194.

[3]张有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xx(8):31-33.

[4]王运臣.论煤矿建设工程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J].价值工程,20xx,31(28):121-122.

[5]贾宝亮.浅议工程质量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山西能源与节能,20xx(5):43-44.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16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监控管理

国家积极提倡煤矿安全工作,煤矿企业自身也要注重煤矿安全工作,并且切实地落实好安全工作。煤矿企业安全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煤矿的整个生产环节。本文对煤矿井下进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从而实现减少煤矿企业安全隐患,并形成一个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风险预控理论框架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涉及煤矿内部安全环境、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煤矿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和沟通、监控管理等五个方面。1)煤矿内部安全环境。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内控环境,内控环境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决定性的作用。内控环境主要涉及的是矿井自然地质、基础建设和设备等的条件。2)煤矿安全风险评估。首先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进行认识和辨别,包括危险源的认识和辨别。在认识和辨别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划分出危险的等级。3)煤矿安全风险控制。根据风险等级来制定安全隐患控制措施,提前把安全隐患清除。4)信息和沟通。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和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风险控制等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企业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进行传递,方便企业内部员工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的职责,形成企业内更加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5)监控管理。使用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危险源等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及时传递等,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使之更有效性地对该系统进行评估,最终实现该系统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2危险源辨识

煤矿企业危险源辨别和认识过程不仅仅要考虑人、机、环、管几个方面,还要考虑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等。除此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危险源的潜在性。1)普通、常见危险源的辨识。煤矿企业选择成立专项安全管理组,专员做为领导者负责组织企业内职工通过危险源辨识建议卡、会议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指导汇总分析普通、常见的危险源;指导职工正确填写危险源辨识表以及正确填写危险源评价表等。2)煤矿现场特殊工作区域危险源的辨识。煤矿企业区队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辨识工作。对煤矿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动静态危险进行正确辨识,安全管理人员按照正确的方式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例如工种、工序、岗位等。

3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

煤矿企业隐患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风险评价,煤矿企业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定量分析就是静态风险评价。风险矩阵法是煤矿企业比较常用的静态风险评价方法。此评价法可以确定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确定风险可能带来损失的范围和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只有建立准确的采集煤矿危险源动态信息的煤矿危险源,动态风险评价才有效。动态风险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具体可以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动态风险评价[1]。

4信息沟通交流———动态风险预警体系

构建动态的煤矿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采集煤矿存在的危险源的动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企业的固有传递方式传递到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把危险源动态信息录入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之后,确定风险预警等级。例如可以使用红、橙、黄、绿四级预警颜色对应[2]。

5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为使得煤矿各项制度和各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例如诊断或者排除一些偶发、突发、重大的或未知规律的风险,还可以构建闭环式安全监控管理运行体系和闭环式监督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对煤矿进行有效安全监控管理[3]。监督激励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和制止煤矿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岗位责任人失职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一个薪酬分配制度,即团队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制度。通过构建这样的分配制度,激发煤矿职工对安全风险内部控制的积极性。2)增强煤矿职工集体团队意识,构建职工危险源价格体系。对危险源治理实现闭环式管理[4]。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安全危险源价格体系来不断激发职工对危险源排查治理的积极性。

6结语

通过构建危险源辨识体系、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预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和实施,要做好风险预控体系的相关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安全风险预控认识的良好心态,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把思想和实践都结合运用并且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各要素得到真正地落实,最终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郎拉弟.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四川水泥,20xx(1):60+84.

[2]闫海龙.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J].山西煤炭,20xx,35(2):67-69+81.

[3]杨春宁.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20xx,41(7):120-123.

[4]谷丽朋,马超俊.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践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xx,39(5):126-128.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17篇

摘要:应急管理对煤矿安全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相关专家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若想提高煤矿安全,就一定要完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以及提高机制的工作能力,不过目前我国煤矿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尽快解决。

关键词:煤矿;应急管理;协同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煤炭行业进行全面的改进工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也给煤炭的应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由于煤矿开采一直朝深部延伸的原因,尽管在开采量上越来越大,但是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若想降低出现事故的概率,就一定要加强煤矿安全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

1应急管理系统分析

对于煤矿行业来讲,其应急管理工作非常的繁杂,想对煤矿的应急管理做出更加细致的研究,采用霍尔三维系统工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工具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专家所提出的,并且随后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现在这套系统已经在风险管理以及物流方面获得足够的青睐。时间维、知识维是这套系统的主要维度。而相关专家在经过对这套系统进行理论研究之后,在融合进煤矿的实情,总结出了煤矿应急管理的结构模型。

1.1时间维

应急准备、恢复以及响应是构成时间维的主要部分,而且各部分工作之间都有很强的联系性,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每一个部分也都存在着互相依赖的关系。

1.2逻辑性

这方面主要是想让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并且要求各种工作之间必须要做好相互配合以及合理的安排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工作顺序。

1.3知识维

这方面主要是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便帮助他们顺利的做好应急管理。而环境科学、法律以及管理方面是知识维主要提供的知识。

2存在的问题

2.1组织指挥系统不完善

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应该将组织指挥系统当作应急管理的核心核心部分,在应急管理中,所需要管理的部门包括_门、_门、消防部门等。而目前,这些部门还未能够进行协同工作,因此很难体现出本身所具备的互补功能,从而在做应急决策的时候,所体现出的能力并不是很高,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错误,最终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

2.2运作机制效率不高

尽管已经创建了应急管理平台,不过这套平台在信息的整合以及传输方面的工作能力依然不是很强,这样就造成了各个部门无法取得及时的联系,从而对指挥人员做出决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也让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下降了不少。而且在应急管理系统中,并没有创建相关的响应以及警报机制,有的即便是创建了,在对相应进行分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导致出现事故,完全不懂得该如何动用哪个响应,或者什么时候应该进行升级工作。

3提升对策

3.1加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

创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机制。而在进行创建期间,各个部门要多进行交流,以此来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程度,同时通过交流,也能从对方那里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以及取得资源的共享。而以上的这些方面,都能为加强“协同作战”的能力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3.2提高信息分享水平

创建应急管理平台的好处在于,首先,可以增强信息整合以及传输的能力,从而为出现事故以后,能够及时地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让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在出现需要马上进行决策的应急事件时能够发挥出群策群力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根据平时的系统维护情况,来加强解决应急问题的能力。

3.3应急资源要布置的具有科学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18篇

长期以来,“煤矿安全事故不可避免、发生事故是必然”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本社会的发展,煤炭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实现本质安全已不再遥不可及,要彻底抛弃“煤矿安全事故不可避免”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安全“零伤亡”的目标追求,坚定信心,向零进军。认真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本质安全、珍爱生命”理念,以“零伤亡”为目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推进“科技+素质”模式,不断深化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狠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安全生产预控体系,突出抓好重大灾害防治,进一步提升本质安全保障能力,为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是煤矿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深化安全理念认识,引领企业安全发展

1.坚持安全归零思想。牢固树立“安全惟一”“本质安全”的理念,坚定“一切事故可防可控”“管得好可以不死人”的信心和决心,把“零死亡、零重伤、零职业危害”融入安全生产全过程。突出“安全第一”重要位置,摆正安全与生产、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确定目标规划、管理机构、资金计划等方面,优先保障安全生产工作需要。

2.推进安全自主管理。自主管理就是通过制度化的规范,自觉主动地管理,促进管理人员和员工按要求履职尽责。完善以安全质量为核心的自主管理体系,实现“员工自律、班组自理、区队自治、矿井自主”。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推进装备升级、工艺改革更需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做支撑。要大力实施“人本安全、教育培训、素质提升”工程,对领导干部实施跨专业培训,优秀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实施主体专业教育,培育一支思想正、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管理团队。强化职工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加大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提高岗位安全能力。以班组为单位实施建制队伍培训,使综采、综掘队伍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水平,提升职工安全技能水平,打牢安全发展根基。

3.改进安全工作作风。领导干部以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为天职,带着问题、任务、责任下井,杜绝熬时间、走过场。加大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等行为的惩处力度。进一步提升机关服务和指导职能,实施机关跟班制度,切实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围绕本质安全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安全氛围。党政工团各个部门立足自身职责和管理资源,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青岗“零点行动”、安全效能监察等活动,用先进文化引导安全发展。

二、深化安全生产预控,确保风险防范到位

1.从设计源头抓安全。设计必须符合规定,并严格执行审核审批程序,确保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工作面设计、系统改造、技改工程等,由设计部门提出方案,单位行政负责人组织对设计方案进行会审,经行政负责人、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因现场变化需要修改设计的,按程序报批,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变更,否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做好地质勘查工作。使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地质预测预报水平。采区设计前必须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查明采区内的中小型地质构造;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必须采用物探、钻探、无线电坑道透视手段查明隐伏构造,利用各类钻孔揭露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地质信息。

3.推行四级预控管理。各单位行政负责人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预控分析会,也可列入安全办公会专题内容,从人、财、物、制度方面制定保障措施;分管领导每月召开一次专业预控分析会,单项工程、零星工程分级召开现场会,根据现场的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措施;基层区队长每天根据任务计划,从劳动组织、生产任务、安全关键方面进行预控,登记预控信息;班组长每班根据当班任务及现场情况进行预控。驻矿安监处负责安全预控的日常考核工作。

4.建立安全生产预控体系,消除安全隐患,为实现安全高效矿井提供有效管理手段,按照安全生产预控体系,超前预想、预知,超前辨识危险源,分析各类不安全因素,超前控制处理,超前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由被动防范向主动预控转变,保证安全管理各环节、各层面、各要素的缺陷趋向于“零”,实现安全管理零缺陷。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严格执行逐级隐患排查制度和干部带班告知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五落实”原则抓好整改落实,确保隐患可知、可治、可防、可控。推行岗位“五项危险预知”,每位职工上岗前从“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查找可能出现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安监部门要深刻分析产生隐患的主客观原因,凡人为因素造成的隐患要进行责任追究。

5.强化安全变化管理。完善制度,明确责任,着重对人员、时段、三工、环境等方面变化情况识别判断,超前分析条件变化带来的影响,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做到变化措施不到位不生产、地质条件不清楚不生产、作业环境不可靠不生产、安全技术没有把握不生产,杜绝变而不管现象。

6.坚决做到四个到位,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1)安全投入到位。坚持安全投入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严格安全投入检查考核和实施效果评估,安全费用投入不足所产生的结余不作为单位盈利指标考核。

(2)安全培训到位。变培训为培养,通过脱产培训、轮岗锻炼、走出去请进来等渠道,加快专业技术工种、年轻技术人才的培养。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制定实操考核标准,提高职工现场操作能力。完善传帮带制度,中高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按专业带徒。加强采掘区队长培养,定期组织区队长管理经验交流。

(3)基础管理到位。强化“三基”建设,夯实技术管理和现场安全管理基础。强化重点工程、关键工序、薄弱环节现场安全盯控,坚持带班跟班、互保联保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杜绝“两随意”。加强自主管理,做到员工自律、班组自理、区队自治、矿井自主。加强安全诚信建设,杜绝迟报、瞒报现象。

(4)应急救援到位。强化职业健康和应急救援管理,努力实现“零事故、零危害”。一是完善职业卫生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职业卫生工作协调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落实经费,配备专业监督和检查装备,确保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控制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档案,加强对职业卫生档案和职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严禁安排职业病病人和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从事所禁忌的作业。严格落实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加强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和使用工作,各矿井劳动保护用品发放要严格按照新的标准执行。二是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按照矿山应急救援体系标准化标准,配齐救护指战员、配备技术先进救护装备,建立专业化矿山应急救援队伍,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的储备、调用、补充等管理制度,确保应急物资储备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

7.健全规章制度体系,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技术必须管安全,统筹抓好煤、电、煤化工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梳理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安全考核实施办法。落实安全管理职责。各矿井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行政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煤矿安全“双七条”,深入开展“矿长年”活动。各承包、托管、租赁经营单位要依法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健全安全联络协调监督机制。

8.深化安全监察工作。各级安监人员要坚持原则、动真碰硬,切实履行职责。检查前做足功课,通过图纸、规程措施了解现场的地质条件、质量要求,通过检查解决问题,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严格执行“四停”措施,确保安全检查取得实效。强化安全监察人员业务学习,经常组织专业、矿际之间交流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监察能力。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始终如履薄冰真抓实干。坚定安全信心,筑牢安全大堤,牢固树立“人本至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以“本安智能型+安全高效型”为创建目标,以“理念先进、科技领先、生产集约、系统优化、管理科学”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科技+素质”的现代化升级,“简化+优化”的系统化改造,“预控+诚信”的主动式管理,“知道+做到”的执行力建设,全面提升矿井现代化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煤矿企业长治久安。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19篇

1在思维、行为及技术方面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避免人员有不安全的行为、物体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以及在在管理方面上存在的某些缺陷。我们只有把安全工作踏踏实实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凡事从安全角度来考虑,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国内有些煤矿企业从树立员工安全意识入手,采用安全生产评比等一系列方式来大力倡导员工做到安全生产,增强员工思想上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向“我要安全生产”的方向改变,取缔之前“要我安全”的被动管理模式;同时,我们还要深入开展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操作培训,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保证员工从上到下都时刻保持思想上得安全意识,避免在工作行为上存在不安全的行为以及技术环节上存在薄弱环节,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的意识,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率,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

2做好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工作

贯彻安全学习是落实安全制度的重要前提,煤矿的安全生产要从头到尾把煤矿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从而形成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人员相结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做好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工作,要监督好各部门以及各岗位是否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能够双向平衡发展。另外,我们要所有的管理人员实行包井包区域的监督制度,我们要在各项制度落实过程中做到奖惩分明,充分督促好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完善好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安全文化的有效建设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能力。

3做好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

因为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来分辨出不同的生产现象和满足施工的人特殊要求,同时我们要做好定期检查的任务,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严格处理,严格按照一定的人员、一定的措施的原则来进行有效管理,建档登记,整改完成验收工作,等到验收工作完成以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在隐患落实工作上要严格不推脱的管理制度,把能在管理上解决的问题不能推卸给班组,班组上能解决的问题不能推卸给团队,团队能解决的问题不推卸给部门,部门能解决的问题不推卸给矿井,矿井能解决的问题不推卸给上级。我们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安全隐患没有排除,那坚决不允许生产活动重新启动,避免安全事故再次发生,不给事故留下任何的发展机会。矿井如果有出现重大的安全隐患或问题后,我们一定要严格追查,直至查明事故的真实原因,同时我们还要采用安全教育为主手段,提高广大生产员工对重大隐患和风险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4做好班组的建设工作

要想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我们就要保证管理班组能够实现规范化的管理,班组能够实现标准化建设,这才是促进矿井企业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矿井的上级领导要经常深入生产现场,听取员工的相关安全建议,在勘察生产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善班组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或集体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安全工作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的奖励力度,增加对员工的培训次数,成立相关的技术研究小组,同时进行救援演练,完善班组的自我完善和监督工作,坚持不懈的推进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机制的落实工作;加班组的安全警示教育工作以及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等相关工作,建立起相关的奖励机制,在一定基础上可以增加班长的工资,开展班长岗位竞争,奖励那些在安全工作有突出表现的班组长。

5做好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创建工作

要实现创建工作的安全标准化,我们就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标准的行为规范,推行岗位作业流程化管理,严格要求每一位员工按照规范正确操作,确保每一位员工上标准岗,按标准化作业,从而加快实现岗位全体达标、系统达标的速度,形成安全生产工作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做好安全生产的考核以及奖惩机制的建立健全工作,从局部达标逐渐实现向全面达标的转变,最后实现岗位上、专业上和企业生产上三者全体的达标。另外,我们要促进安全生产结果与安全生产过程相结合的转变,同时我们要在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专业达标,。同时,我们要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开展检查工作,我们要遵循“三个结合”原则,主要内容包括静态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等其他内容的相结合。我们需要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的汇报工作,进而推动员工在生产上达标、矿井在生产上达标以及等多方面的达标,从而整体上促进整体上上的达标。进而充分发挥团队、班组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主要作用,提高团队和班组负责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识,把标准化安全生产真正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去,从而逐步实现由局部到全面的标准化生产。

6结束语

安全管理是矿井生产工作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加强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我们要在在关注矿井安全的同时更要关注员工生产的安全状态。员工生产的行为需要受到相关安全生产制度的约束,另外还要加以教育培训和考核的配合,最后我们还要定期开展安全文化的建设活动,采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全面生产的规范和激励。我们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实现矿区生产的真正安全化,更好的为矿井发展提供服务。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20篇

一、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工作

吕沟煤矿强化“012345”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保安全。一是落实安全包保责任制。矿井推行矿领导、科室负责人包区队、区队包班组、班组包职工的安全包保活动,从强化现场管理入手,包保人员班班到现场,督导跟带班情况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二是对非正常工作全过程监管。针对井下采掘区队非正常工作,职能科室派人跟班全过程监督和技术指导,实行前、中、后“三汇报”,调度室记录备案,在安全生产调度会上及时进行通报;三是采取有效举措治理隐患。制定了隐患整改规定和隐患排查模板,对各级领导查出的隐患按规定期限整改,做到闭环管理;四是创新“四位一体”安全管理方法。即班前会督查、地面24小时值班考核、现场安全检查确认和质量标准化“三级”验收制度四个方面一体化管理,月底对标排序,实行奖惩,张榜公示,促使区队自主管理;五是对区队开展安全效果考核。矿井月底汇总区队“双基”考核、质量标准化考核、星级评比结果、三违情况、隐患买卖统计、安全计划落实及地面值班、班前会、现场安全确认九个项目进行考核,每项对标排序,评出当月管理最好和最差的区队,兑现奖惩。

二、安全管理精细化、安全计划管理

矿井各专业针对不区域、不同地点、不同作业方式,详细制定了现场检查内容和检查标准,工作前对照内容进行检查确认,按标准及时整改现场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实现生产全过程动态管理。推行“菜单”式专业督查。专业科室制定了下井督查“菜单”,督查人员对照“菜单”仔细检查,消除检查盲点。实行班组、区队、矿井“三级”质量验收。班组每班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区队每旬组织质量验收、矿井月度两次全面质量标准化验收。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上尺上线,严格验收,结果纳入矿井月度考核。区队和相关科室制定单位安全计划,矿井集中编制汇审,月底矿井对各单位安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序,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计划管理、有序管理。

三、创新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矿井在创建“四位一体”安全管理基础上,相继实施了“三防一敢”(防思想隐患、防管理缺位、防决策失误,敢于较真、说不)和“三抓”(抓过程管理、抓细节管理、抓环节管理)等安全管理手段,保障了矿井安全稳定发展。二是做好“四个转型”。矿井在“四型”班组创建活动中,各单位按照矿井“四型”班组建设工作具体要求,从健全和完善各种制度入手,制定了切合矿井实际的“四型”班组创建考核目标,规范了班组安全质量管理、隐患排查治理、互保联保制度、产量完成、材料消耗、合理化建议、小革小改等管理台帐,矿井“四型”班组创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四、加大投入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安全费用主要用于“六大系统”的建造、机电运输设备的更新、隐患治理费用及实操培训基地建立。提升了井下安全设施设备改造程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了井下六大系统中的紧急避险系统;巩固了职工实操技能;改善了井下人员作业环境,为矿井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打下了基础。同时,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全矿共完成创新项目23项,其中滑轮式拉线急停器、跳电报警装置、工字钢替换法、采面超前抬棚专用柱靴应用、架空乘人装置无人值守技术、提升机手动安全锁等项目获得公司以上奖励。

五、推进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工作

矿井强调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把工作做在平时,实现了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规范化、动态化、常态化”。创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实行质量标准和安全程度评估制度,对采掘头面及系统的评估标准不断完善。矿井坚持每周对采掘工作面进行安全程度评估,评估结果由分管矿领导审核,上报公司。同时对矿井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地测防治水六大系统每月进行安全评估工作。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21篇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1)提高劳动生产率

机械化大生产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手工挖煤的生产模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煤矿机电设备作为煤矿工程机械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体系,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既有专业技术的管理又有相关设备的管理,为煤矿机械化采煤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2)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煤矿企业的固定资产中,一半以上是煤矿开采所必须的机械和机电设备,这些设备已成为煤矿生产的必备条件。所以,对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就成为煤矿生产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但是,不是所有的煤矿设备都管理的十分到位,也不是所有的煤矿都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机电设备。设备的老化和陈旧以及必要的维修保养都是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所必须考虑的问题,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据统计显示,煤矿安全事故很大程度上是由机电管理疏漏造成,尤其是在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中,机电管理疏漏引发的安全事故占很大的比重。管理不当、操作失误等是造成机电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在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中,将近一半是由于机电设备或者机械设备出现的电火花引起的,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对生产过程中的机电设备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科学、妥善的管理,有助于作业人员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尽快的提出解决方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机电设备本身的故障和不当操作引起的生产安全事故,不仅会给煤矿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威胁着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有利于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和提前预防,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

一些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对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重视度不够。有的煤矿为了减少资金投入,而缩减人员编制,使部分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导致出现管理疏漏。一些煤矿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和管理技能,对潜在的机电设备故障重视不够,导致没能实现对机电设备的切实管理,设备的安全隐患没能彻底排除,甚至有些设备已处于报废阶段,仍然在高负荷运行。

(2)机电设备维护措施不到位

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影响到煤矿产量的完成情况,对煤矿机电设备系统的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了煤矿机电设备的有效运行。有些引进的高科技机电设备,由于对其性能指标及其他参数无法做出准确的检测,缺乏必要的检修设备和工具,所以就达不到维护的标准。机电设备一直在高温、粉尘、潮湿以及存在腐蚀物质的环境中运行,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正常生产。

(3)缺乏专职技术人员

根据调查显示,从事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中,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员比重非常低,大部分设备管理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多是从基层操作人员中挑选出来的,安全意识淡薄,专业技术水平低,专业知识不扎实,这也是构成了机电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隐患的因素之一。

3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1)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机构的管理水平

煤矿企业领导应该重视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机电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管理和运行控制作用,选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从事机电管理工作。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定时到工作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检查情况,并提出可行的工作建议和解决方案。同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机制,授予相关部门必要的职权,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统一管理。

(2)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

煤矿企业要逐步实现机电管理的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标准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间。实行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相关的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方面的竞赛活动,成立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等,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全面展开。明确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掌握设备管理的动态,建立、保管设备档案,办理设备的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的状态,编制审查设备的购买、更新、改造和维修,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3)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要在员工素质和专业技能上狠下功夫,让每个员工都能了解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在后期的设备维护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根据职工的专业岗位和个人特长分层次进行的培训,重点培训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促使员工牢固掌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急处理方法。另外,随着机电设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还需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机电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22篇

摘要: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煤矿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技的进步使煤矿生产开始步入机械自动化的时代,这种情况下对机电设备的需求数量就相应的增加了,但因为机电设备导致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需要我们对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使用的安全性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

关键词: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应用

煤矿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开发规模的日益扩大刺激了该行业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需求,但是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对于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是一个不小的的挑战,在国内外造成的影响极坏。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问题已然成为制约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的瓶颈,因此,加强煤矿企业的机电技术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只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实现了,煤矿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才能得到保障,企业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意识淡薄,监管不到位,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把目光更多的投入到经济利润上面,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够关注,更有甚者为了能够节约经营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削减了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正常的日常管理工作。因为缺乏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意识,工作中没有遵守国家相关的规定,管理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未落到实处。工作人员都将精力集中在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的预防工作上,忽略了对机电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所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制约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

2、机电技术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受过系统管理知识教育的专业人才比较少,多数都是经过短期培训的一线技术工人,他们文化水平低,管理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往往不按规定进行检查。此外,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工作条件艰苦,施工环境相对恶劣,很难长时间的留住人员,人员流动性大,以廉价劳动力居多,这些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文化知识基础差,管理经验更是缺乏,而且新进人员对机电设备的操作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导致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跟不上,极易产生安全事故,这样会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下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受资金条件的限制,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

先进的现代化机电设备是煤矿企业产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但现在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矿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机电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机电设备长时间使用老化严重,有时候企业为了提高产量而超负荷的使用机电设备,缩短了设备的寿命,损害了它的性能,陈旧的设备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没有得到企业管理的重视,使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提高了。

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意识要进一步加强,领导首先要重视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将管理部门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从事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按期进行实地检查,及时获悉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机电设备的购买、安装、维护都执行标准化处理流程,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把控生产的各个流程。采用一定的奖惩机制,对于不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的管理人员严惩不贷。引进机电设备监测系统,对各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有利于改善煤矿行业的作业环境,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保障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相关培训,提升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要想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加强现有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员工专业素质的提升上面花大功夫,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素质参差不齐,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让每个管理人员都掌握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规范操作流程,向员工灌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进行机电设备的日常安全管理,还要更多引进技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机电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为了提升对煤矿安全事故的防范力度,必须加大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经验,创造良好的煤矿生产工作环境。加大机电设备安全投入资金是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生产前期做项目预算时就要预留出足够的机电设备购置和维修保养费用。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对老化严重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煤矿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极大的损失,所以如何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会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对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而且机电技术管理的好坏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对机电设备管理的资金投入,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只有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提高了,煤矿企业才能实现长足的发展。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23篇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产业开启了历史上的“黄金期”,煤炭资源的市场需求量空前增大,各大煤矿企业均加大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力度,以期获得丰厚的企业利润。但由于过分重视企业利润,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就很容易被忽视,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捉襟见肘。针对安全问题,必须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保证煤矿的生产安全。现从煤矿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首先揭示了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以此来确保煤矿的可持续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现状;策略

0引言

煤矿的超产造成近些年来煤矿事故屡屡被曝光,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解决煤矿的生产安全问题成为了当前的头等大事。煤矿事故的发生大多都是由于不可抗力之外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缺陷是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现状

1.1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规章制度的完善是促进企业生产安全的制度保障。但从我国煤矿企业的总体来看,很多矿井相应的制度建设存在很大的漏洞,在考核绩效以及激励机制的制定方面也缺乏合理性,即使一些国有大型煤矿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性,但缺乏资金作为制度执行的保障,实际上也形同虚设。我国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甚至有很多黑煤窑存在,这些违规的煤矿为了获得高额利润,置制度建设于不顾,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了安全隐患无时无刻不在。

1.2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缺乏有效管理

除了管理制度的问题外,很多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缺乏重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机电设备是需要不断升级的,但升级则需要资金投入,就目前看来,中小煤矿企业都不愿在机电设备的升级上加大资金投入,很多矿井的机电设备早已过时,却仍在不断运转,很多零部件都已经出现了问题,急需升级和更换部件。机电设备过于陈旧,必然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有些黑煤窑和无证经营的私营小煤矿,其主系统设备都到了需要更换的地步,且相关的安全配套设施不全,系统的能力和生产规模也不相匹配。其次,在使用机电设备时,没有遵循规范,甚至出现了超负荷使用的情况。很多煤矿为了赶上煤矿产业的所谓“黄金期”,无限制地扩大再生产,甚至一些私营煤矿主根本没有考虑到机电设备的实际承受负荷,使得很多主机器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这对机电设备是一种毁灭性的损害,同时设备长时间的超负荷服役也会导致安全事故一触即发。

1.3机电管理水平不高,专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存在缺陷

很多中小煤矿的机电技术管理水平不高,和生产规模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有些煤矿的机械设备管理不平衡,没有涵盖方方面面,只在通风和排水等方面加强了管理,没有考虑到综掘区流动设备的管理,或者是重视程度不够,结果导致综掘区的机电设备经常存在故障隐患,严重影响一线生产;其次,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特别是基础层面管理尤为落后,机械设备的图纸没有得到很好的保管,技术档案和图纸资料无从管理,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缺乏可参考的资料;再次,机电设备的管理不成体系,杂乱无章,特别是矿井口的设备检修不严谨,很多检测只是应付上级检查或形式主义;最后要提的是,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机电设备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足够的安全间距、管线的吊挂也没能达到及格线等。

1.4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人才流失严重

当前各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在企业中,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才素质的高低。笔者在阐述管理人才的重要性时,顺便提一下和我共事过的一位同事,他是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在此之前是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可以说是专业对口,但干了三年就辞职了,原因是他本人认为煤矿企业工作条件很差,机电技术管理人员每个月要不定期下井,有时候一个月要下井超过20次,可想而知安全风险是比较大的,工资虽然比较可观,但总觉得每天都像是去冒险,安全隐患时时存在,因此,他才有转行的举动,现在这位同事在某外企做一名销售副经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人才外流已经成为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它和我国当前社工行业面临的人才严重流失的情况一样。由于煤矿企业工作条件和环境恶劣,很多优秀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才纷纷跳槽,宁愿降低工资也不愿意在高危的环境下工作;同时,煤矿企业在应届生的专场招聘会中招聘管理人才,很多企业不能承诺给予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因此对应届毕业生吸引力不强,即使有的企业招聘到位,但毁约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是造成煤矿机电管理人才匮乏的原因,有的管理人员只是煤矿企业通过开展培训活动临时培训的员工,因此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当突发事件出现时,只会纸上谈兵,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冷静处理,这就导致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指数大大降低。

2完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策略

2.1健全并完善煤矿机电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机电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就好比是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其次就是要做到制度的严格执行,而不能让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或者是在上级检查时才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在此,要优化配置机电技术管理人才,在每一级内部处理好权责利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机电设备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即遵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并完善问责制度,与绩效考评直接挂钩。同时,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要实行轮流值班管理和全天候跟踪管理,做好机电设备储备工作,使管理成为固定的体系。

2.2加大对机电设备维护资金的投入

投入总会有回报。煤矿企业的管理层眼光不能过于短浅,要做到顾全大局,加大对机电设备升级和维修保养的财务投入力度。首先,煤矿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特别是机械化程度高的采煤设备和瓦斯监控设备,如此一来,在扩大再生产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如瓦斯浓度超标引起的矿井燃爆等的发生。除此之外,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煤矿的资金扶持力度,确保中小煤矿的生产条件有所改善,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系数,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再次,煤矿企业要定期对井口的机电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使安全监察活动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过程。

2.3加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制度的建设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煤矿的生产安全是需要制度作为后盾的,制定完善和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煤矿企业的当务之急,只有做到责任到人,才能确保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否则它就成了一纸空文。要不断改善制度的落实贯彻情况,同时,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要不断研究安全管理工作,力争安全管理工作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对于煤矿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断去完善疏漏之处;还要采取相应的新对策,切实加强煤炭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启动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绩效考核制度,以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为煤矿企业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2.4提高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

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要落实好人才的招聘,煤矿企业应在这方面改善技术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完善工作人员的福利,以优厚的条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从事这份工作;另一方面,煤矿企业还应该对现有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素质,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决定着煤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必须从煤矿机电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找到可操作的解决对策,把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探索出新常态战略下煤矿企业的出路。

[参考文献]

[1]邓戈.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州煤炭,2009(7):74-75,77.

[2]王光武.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4):188.

[3]孙兴强.煤矿机电运输控制研究[J].机电信息,2013(15):178-179.

[4]周云强.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102.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24篇

摘要:为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有体系但不精细,有架构但有缺位,有制度但有缺失,有职责但不清晰”等问题,提出煤矿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原则与构成要素,研究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核心,以集团、子(分)公司、煤矿3个层级为重点,以各层级总工程师、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及总工程师直管技术部门、业务联系部门、行政配合部门为支撑的“135”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架构,明确了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职责划分,并从组织领导、人力资源建设、资金保障、业务培训、标准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构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可为促进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架构;总工程师

煤矿技术管理是集系统工程、并行工程和信息工程为一体的复合型工程,动态可变因素多,生产环节差异性大,安全矛盾突出[1-3]。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现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简称“技术管理体系”)存在“有体系但不精细,有架构但有缺位,有制度但有缺失,有职责但不清晰”等问题,尚处于从部分专业开展技术管理体系研究阶段,如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机电技术管理、通风安全监控技术管理、防尘系统技术管理等,但在全局层面建立系统、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架构研究仍是空白[4-7]。为此,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理顺集团、子分公司、煤矿三级技术管理体系关联关系,有利于煤矿企业简化机构、明确责任、高效运行,可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高效率、高效益经营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可靠技术保障。

1构建原则和构成要素

技术管理体系在建立过程应考虑以下构建原则:①坚持安全生产: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持续改进、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目标;②坚持分级管控:遵循集团宏观决策管控、子(分)公司协调负责、煤矿具体实施;③坚持总工程师负责制:各级总工程师对本级技术管理全面负责;④坚持系统、精简、高效及扁平化管理,做优集团层级、做强子分公司层级、做实煤矿层级。建立安全、高效并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技术管理体系,是推动煤炭企业发展、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水平重要手段。技术管理体系构成要素包括组织体系、业务体系(生产业务体系、保障业务体系)、标准体系及三者构成的过程体系和相对独立的考核体系,通过业务体系横向梳理,实现对技术管理业务内容全面覆盖;通过业务体系的竖向梳理,实现从基层到上层的业务统一,体现底层逻辑,真正做到可控、可用。煤矿技术管理体系构成要素如图1。1)组织体系。指与技术管理相关的部门、专业组织和岗位,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机构职能,岗位设置、岗位要求,并明确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等。2)业务体系。主要包括生产业务体系和保障业务体系。①生产业务体系:是指具体的技术投入与产出,主要包括基建技术管理、生产技术管理;②保障业务体系:是配合生产业务体系管理的各方面内容,凭借技术相关的各类资源,按照工作流程履行自身、部门职责职能,主要包括科技管理、技术人员管理、体系管理、资源管理等。3)标准体系。是具体业务技术管理的工作要求及具体行动指南,包括国家、煤炭行业及企业3个层次现行规程、规范、标准等。4)过程体系。技术投入与产出过程涉及的相关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是组织体系、标准体系、业务体系的有机联系,体现技术管理部门及人员权利与义务的全过程,涵盖企业内部规章与岗位责任制。5)考核体系。是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体现技术管理完成情况的考核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考核指标能反映业绩目标完成情况、工作态度、能力等级数据,体现对安全生产、效益等方面全方位考核。

2体系和主要内容架构

体系架构

大型煤炭企业应构建以总工程师为1个技术管理核心,集团公司、所属子(分)公司和煤矿3个层级为重点,各层级由总工程师、专业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直管技术部门、业务联系部门、行政配合部门5个部分为支撑的“135”技术管理体系总体架构。技术管理体系总体架构如图2。3个技术管理层级之间属于业务领导,非行政领导;各层级均以总工程师为首负责本层级技术管理工作,各层级副总工程师(或首席专家)协助总工程师负责本层级技术管理工作;各层级总工程师直接领导管理技术部门,负责支持、配合落实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技术管理的指令,各层级业务联系、配合部门负责配合、协助落实各项技术管理职责。

主要内容

按集团公司(一级)层级、子分公司(二级)层级、煤矿(三级)层级共3个层级划分,本着“集团做优、子分公司做强、煤矿做实”原则进行技术管理体系主要内容研究。1)集团公司(一级)层级方面。集团公司应做优技术管理体系。在全体系中承担宏观管控与重大技术方案决策职责。职责范围涵盖发展规划、技术标准、煤矿设计、科技创新、生产准备、灾害防治6大方面,以及对二级、三级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煤炭采掘技术工作量尤为繁重,国家对冲击地压矿井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应设置采掘副总工程师;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提高,国家对智能化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机电装备和智能化技术需要,应设置机电副总工程师;煤矿“一通三防”包括矿井通风系统技术管理、瓦斯抽采技术管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管理、通风安全监控技术管理、矿井综合防尘系统技术管理、防灭火系统等技术管理,应设置通风(或通防)副总工程师。同时,根据集团需要组织审批地质报告、新建矿井地质报告、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及重大防治水措施等职责,应设置地测防治水副总工程师。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的重点任务是协助总工程师,专业性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等相关工作。2)子分公司(二级)层面。子分公司应做强技术管理体系。子分公司处于承上启下关键位置,应设置与集团公司对应的技术管理体系,同时考虑到担当生产主责和新时期信息化发展及洗选加工的重要性,一般分别设置6个岗位副总工程师,即:采掘副总工程师、机电副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工程师、信息化副总工程师、洗选加工副总工程师[8-10],或者尝试建立专家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其工作职责主要是指导煤矿开展技术难题攻关等研发工作。3)煤矿(三级)层面。煤矿层面应做实技术管理体系。除与子分公司对应设置相应专业领域副总工程师外,对于冲击地压矿井,需要增设专业防治冲击地压副总工程师,强化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有冲击地压的矿井应增设冲击地压科,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增设瓦斯防突科。强冲击地压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严重的矿井应分别设置防冲副总、防突副总。对瓦斯突出矿井,需要对通风副总工程师增加瓦斯防突专业工作职能,或者增设专门的瓦斯防突副总工程师。煤矿应设置技术委员会,其成员由生产、技术、安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促进跨专业、跨部门的技术协调,提高技术决策质量与效率。

3职责划分

1)法规方面。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规章,组织或参加起草国家、行业、企业有关标准;建立和持续改进集团技术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指导、推动集团所属子(分)公司和所属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持续改进。2)规划方面。组织编制集团科技发展规划、自然灾害防治规划、环境保护与节能规划等方案,组织审批(备案)分管的各子(分)公司编制上报的专业规划,组织编制集团公司科技攻关计划,审查所属子(分)公司科技攻关计划、生态环境保护年度计划,并检查、考核和督促实施。3)技术方面。会同集团分管副总经理,组织审批所属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改扩建、技术改造、资源整合及其重大修改设计等有关技术方案,组织检查所属子(分)公司煤矿上报的地质报告、水文地质报告、“三下”开采技术报告,以及煤与瓦斯突出煤矿防突专项设计和带压开采防治水专项设计方案等,并检查、考核和督促实施。4)资源方面。会同集团生产副总经理,组织编制集团煤炭生产计划,审查(备案)所属子(分)公司上报的煤矿(矿区)采掘(剥)接续规划及年度计划,督促落实所属企业各煤矿开拓、准备、回采、安全“四个煤量”和露天煤矿剥离、回采、安全“三个煤量”平衡达标。组织审定所属煤矿(矿区)有关资源枯竭与新区接续方案,并检查、考核和督促实施。5)安全环保方面。审批(备案)所属子(分)公司煤矿“一通三防”、防治水、防冲击地压等年度灾害防治计划,督促、检查分管业务内的安全、生产、科技、环保等技术与管理工作;牵头组织开展对分管业务内的安全、质量隐患实施排查和综合治理,消除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专项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隐患;组织对集团公司重大安全、环境保护问题及隐患进行专家技术会诊和效益评估,指导制定综合治理技术与管理方案,并检查、考核和督促实施。6)应急方面。会同集团分管副总经理组织制定集团安全、质量事故的应急预案,组织编制集团公司有关煤矿生产建设施工、煤机装备、坑口发电等生产安全、质量事故的应急技术与管理预案,并参与事故调查、处理。7)其他方面。组织集团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对所属煤矿进行生产能力核定;负责集团公司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活动,并提出简化、优化生产系统的技术与管理方案,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4人员资格和保障措施

人员资格

煤矿企业应按照“精简、统一、效能、扁平化”思路,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组织机构,清晰划分职责与权限,明确人员资格。技术管理体系人员应对总工程师以及采掘、机电、通风、地测防治水、冲击地压防治、洗选加工、信息化专业岗位技术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针对所需从业人员数量、专业、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进行了划分,煤矿技术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见表1。

保障措施

1)煤矿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技兴国”、“人才强企”战略的具体举措,应将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列入集团党委和董事会议事日程,明确领导责任,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并结合企业实际,持续推进技术管理体系智能化建设,动态检查实施效果,及时解决存在问题。2)加强生产安全技术管理与人力资源建设。高标准配齐各级总工程师,以及煤矿关键岗位技术管理人员,建立合理的人才梯次,满足煤炭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招聘、引进、培训和深化管理工作。在职称评定、晋升提拔等方面,重视实际绩效,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和专业管理能力。3)保证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所需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技术机构、人员队伍所需设施与装备等投入,改善办公条件,保证培训学习时间及费用,加大科技奖励力度,鼓励科技人员提升专业技术素质和综合能力。4)加强业务培训。建立集团技术管理体系分层次培训制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专题培训,同时结合以老带新、以高带低的传帮带优良传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培训实际效果。5)加强技术标准建设。通过标准建设,提升煤矿整体技术管控水平。同时,结合所属企业各煤矿的不同特点,重点解决煤矿灾害防治与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等突出矛盾,做好典型示范,带动煤炭企业各层级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

5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按照三级建设,集团公司(一级)宏观决策、子分公司(二级)统筹协调、生产煤矿(三级)具体实施;全面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各级总工程师对本级技术管理全面负责,副总工程师在专业领域协助配合总工程师完成技术管理工作;组织体系、业务体系(生产业务体系、保障业务体系)、标准体系及三者构成的过程体系和独立的考核体系,利于煤炭企业技术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在煤炭企业各层级之间构建起“架构清晰、层次分明、人员匹配、权责清晰、管控有效”地全方位、多层次技术管理体系,可满足不同区域、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灾害类型煤矿技术管理及发展需要,使煤炭企业从上到下技术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标准,为加快推动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25篇

一、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员因素是造成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最终需要人的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效果。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从事煤矿生产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匮乏、文化程度不高、安全责任制度意识淡薄等问题,而且人员内部管理混乱,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和执行,这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隐患。人员素质偏低直接导致甚至加重煤矿事故,尤其是在煤矿事故发生后,正确的自救措施会降低煤矿事故的危害,然而就目前我国煤矿工人素质来看,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旦煤矿工作人员在开采作业过程中出现安全意识不足、违规操作或者是没有能够及时发现险情,这些都会带来严重的煤矿安全问题,对正在生产的工作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还有许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本应该立即自救的煤矿工作人员由于专业自救知识的缺乏,无法正常地利用自救设备展开有效的自救工作,造成煤矿安全事故后果的进一步扩大,这些都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和隐患。

机械设备非正常使用导致安全事故

机械设备是煤矿生产的工具,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煤矿安全。在对目前的多起煤矿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显示,大量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的非正常操作导致的,煤矿工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时未能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就很有可能诱发煤矿安全事故,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其次我国目前煤矿生产设备的维护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的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由于井下的开采环境相对复杂,极易导致机械设备的非正常工作,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维护,这些因素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煤矿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严格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部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真正实施起来却大打折扣,很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达到应用的效果。并且目前在安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安全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监察管理和安全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如果没有严格具体的实施,再健全的安全制度也是一纸空文。

二、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的对策

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素质

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煤矿从业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获得对安全的基本认识。尤其对新工人的安全培训更为重要,在工作之前先树立安全意识至关重要。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煤矿工人对煤矿安全问题作详细的了解,明确企业安全管理理念,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认识安全的基础上,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操作和技术,从个体上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于机械设备使用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煤矿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在使用过程中设置专人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对直接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机械设备使用培训,做到一旦发生设备故障能够在第一时间排除,降低因为机械故障原因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其次要制定严格的机械设备维护和检修制度,并且配置专门的责任人员进行管理,在机械设备使用完后,做到对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检修,这不仅能够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减少机械的故障,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作用。

严格监管煤矿安全制度的落实

制度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监督,因此,为了更好的监管相关煤矿安全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相关责任负责人制度,要求监管责任人严格监督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出现的违规情况要及时指出并且向上级做出及时的汇报,对于严重的违规行为要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第26篇

摘要:煤炭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其中的安全生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煤炭工业的稳定进行,以及确保煤炭工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各个煤炭企业都引进“双体系”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改变目前被动的、老旧经验式的安全管理模式,然后实行主动的、全面风险提前警示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国现在煤矿事故经常发生的要点。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提前警示是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指导下,多方面集齐煤矿危险源头信息,通过对应的提前警示知识规则和提前警示模型提前知道系统的风险状况,使得对现下的不能够承担的风险状况进行及时地报警,对将来的风险进行实时提前警示的目的,同时根据提前警示结果未雨绸缪,以此避免亡羊补牢的煤矿灾害处理结果。

关键词:煤矿安全;风险警示;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与国际的接轨,煤矿企业不再像当年刚盛行时那么地吃香,为了改善煤矿企业在与别的上市产品竞争中的劣势,有关部门提出了“双体系”模式对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双体系”就是针对预防煤矿安全事故,提高生产效益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词语。具体的内容有如下几点。

1“双体系”管理制度的建设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危险预先控制系统为核心,通过科学制定各大系统、各类施工设施、生产材料的安全规范,健全完善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明确安全危险管理控制的过程,使关键设备和现场安全危机实现超前辨别和预先控制,实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根据“双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展开,立足矿井实际,抓组织、强宣贯、重达标,严考核,积极推进安全“双体系”建设,促进了矿井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双体系”对个人的效益

“双体系”指的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和员工操作标准体系。此两种体系旨在提高煤矿生产安全并且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是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能够针对目前存在于煤矿生产中的问题提出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提高安全生产的理论。

煤矿管理模式

在煤矿的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各种危险情况会不时出现,生产环境十分恶劣,并且经常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各种灾害因素的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从一开始就是生产技术和管理中一个非常受到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生产始终把“安全第一,预防生产”这个原则放在第一位,把保护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并根据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把煤矿的安全管理和法律规章制度接轨,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装备两个方面来保证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煤矿生产安全工作由传统经验管理逐步转入全面管理和科学系统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要点分析

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有条不紊地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做到技术达标和人员达标。对达不到三级标准的煤矿企业,限制期限停止生产重新整顿,超过时间仍然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将会依照法律制度关闭企业。推动实施优秀的工程评比活动,把它当作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将标准化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达到标准的企业可以开始进行生产工作。

加强群众安全监督工作

群众是生产活动的基础之一,将群众的监督作用放到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来,认真实施省总工会《关于认真开展“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安全、促企业发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的实施意见》,发挥工群众的广泛优势优势,发动职工寻找自己身边的不利因素,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煤矿企业要在矿井每个班组加强群众的监督力量,让每个人参与其中,以此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2“双体系”引入煤矿安全管理的模式分析

“双体系”在引入安全生产管理时主要体现在集约高效的安全生产模式,人员精准操作的安全模式,能够双管齐下,从生产人员和对事故的提前预测两方面去着手,保障了煤矿安全管理的实际性,可行性。

“双体系”引入煤矿企业安全管理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范文(2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