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实用16篇)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实用16篇)

奥奇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实用16篇)

微信扫码分享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1篇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或公众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说和论述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而且凭借其理性和深度,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作用,并在新闻传播中汇聚成“正能量”,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一、新闻评论必须高擎旗帜,塑造灵魂

新闻评论作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一种宣传形式,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在新闻传播中具有巨大优势。主流媒体如此,其它媒体亦然。

新闻评论对于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具有独特的作用。同时,新闻评论具有观点鲜明、针砭时弊的特点和不可代替的地位与作用,因而在各级各类媒体中一直处于突出的地位,并普遍受到重视。新闻评论作为精神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反映了媒体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程度,也体现了媒体同广大受众联系的密切程度,最直接反映出各类媒体的水平,起着主导和统帅的作用。

新闻评论是检验媒体水平高低的一块“试金石”和“标杆”。因此,抓好新闻评论工作,既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又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践行“走转改”文风;既要大力弘扬主旋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又要正确引导舆论、加强舆论监督,这不仅是媒体的义务和职责,更是媒体的担当和方向。只有正确引导舆论,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才能高擎旗帜;只有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关切民声民情民意民生,才能铸造灵魂。在信息传播空间全新拓展的当下,在当今经济、政治、文化大变革的转型时期,进一步强化对新闻评论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于进一步确立科学的新闻评论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闻评论必须正确引导舆论,给力新闻宣传

新闻评论就事论理,就实论虚,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褒奖先进,针砭时弊;可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可以帮助群众明辨是非,解疑释惑;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形势,指明方向;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反思,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和行为走向,从而形成社会性的舆论压力,起着正确的引导和宣传作用。

新闻评论作为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成为媒体宣传工作的旗帜和灵魂。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评论要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并非一件易事,必须具备三性。一是针对性。即新闻评论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力求主题集中,思想深刻,观点鲜明,道人所未道,言人所未言。二是群众性。要有“平民意识”,必须摒弃那种居高临下、云遮雾罩、故弄玄虚的“宏论”,而应突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讲百姓关心之事,说群众欲说之话,以平等态度对待受众。做到:贴近生活,单刀直入,亲切感人,说透道理。三是参与性。把笔墨、版面留给普通百姓,把镜头、话筒对准普通群众,或由群众直接论理,撷英取萃;或躬身倾听群众评判,实现媒体与受众互动,从而使新闻评论更好地反映群众心声和期盼。

三、新闻评论必须强化舆论监督,疏导公众情绪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2篇

这些关于评论的评论绝大多数比较公允,但也不乏借题发挥之作。这一方面是因为新闻媒体在开启这些栏目时,就试图通过再评论延伸阅读,或者希望以此吸引公众注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评论家不了解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以至于对新闻评论过于苛刻。

新闻评论不同于散文和杂文,杂文需要的是一种情绪,一种艺术化了的感慨或者发泄。而新闻评论则大多只是提出问题,由于篇幅限制,很难展开长篇大论。过去,一些新闻媒体强调评论必须提出意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哪怕是批评,也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现在一些新闻评论则过分强调个人感受,只提出问题,而很少提出合理性的意见。

新闻评论如果只是起到引人注意的作用,其价值也就大大降低了。新闻评论不仅要告诉人们是什么,而且还要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么办。在论证的过程中,评论者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批驳他人的看法,或者提醒公众注意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这样新闻评论才能体现其价值。

新闻评论也要有艺术性,但新闻评论在讲求表达美感的同时,不得损害事实。当然,由于语言的丰富性,新闻评论者在表达某些新闻事实时,可能会有自己的选择角度,也会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但目的是表达观点。如果对新闻评论的观点不予置评,斤斤计较于新闻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求新闻评论必须面面俱到,对新闻事实进行全景式的或者扫描式的表述,那么就是有意识地混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的界限,就会束缚新闻评论者的手脚,把新闻评论变成“照猫画虎”。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3篇

【关键词】新闻评论微博化主要影响

一、微博对新闻评论的主要影响

二、新闻评论“微博化”

从新闻信息传统的时效性方面来看,微博有着传统媒体所没有的特征优势。媒体依靠“独家新闻报道致胜”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媒体竞争从“卖新闻”发展到了“卖观点”。微博新形势下,新闻评论的社会地位和具体作用在不断变化。我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强化新闻评论的作用,在原有新闻评论的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闻评论功能。例如:《新闻联播》增设了“本台评论”,《新闻30分》增设了“编后评论”与“本台评论”等,目的是在传播动态性新闻信息的基础上,强化中央电视台的社会权威性地位和客观性舆论评论作用[2]。

(一)选题来源的改变

(二)新闻内容的变化

微博新形势下,新闻评论强化了舆论的监督功能,新闻内容和进一步贴近实际生活和受众,其中尤其是党报评论更加符合民生。例如:2011年2月10号到3月17号,《_》发表的“如何提振国家政府公信影响力”等一系列文章,同年6月2号又发表了“如何回应社会关注”等一系列的新闻评论。这些评论文章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从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党报新闻评论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受众[3]。

(三)新闻形式的变化

从新闻形式方面来看,微博具备“短小”、“迅速”等优势,使得传统新闻评论的形式方面也出现了改革。随着媒体由传播中心转变为受众中心,新闻评论愈发的“专业化”和“分众化”,和传统型媒体的受众群体相比,微博新形势下的新闻评论的受众群体的分众化现象更加明显。新闻媒体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特征增设不同形式的新闻评论栏目。例如:《检察日报》星期一“声音周刊”的受众是人大代表,刊登的新闻评论也是集中在全国_制度的健全和国计民生问题上;星期二“廉政周刊”面向的是国家政府官员,刊发的是反腐败的新闻评论;星期五“绿海周刊”注重的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刊登的是文化评论。媒体新闻。

新闻评论提高了了对时效性,加大了与受众的互动力度。例如:《新闻联播》注重的是大型节假日和大型社会事件的报道,及时地进行“本台新闻短评”,同时还增设了专业和兼职相结合的评论员机构,其中主要包括了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和民生等不同领域的专家,针对时下的新闻话题进行评论,从而引导社会舆论。此外,微博形式的新闻评论不断发展。长篇大论形式的新闻评论逐渐被短小精悍的微博评论等不同形式的短评论所取代,并成为今后媒体新闻评论的写作趋势。例如:2011年9月13号《_》刊登杨旭的快评《让杂志书健康成长》,整篇文章不超过400字,结合当今杂志书市场出现的具体问题,驳斥全面停止杂志书行业的发展。杨旭的快评具备较强的时效性、全文篇幅较短、文章观点突出、文章风格活泼等特征[4]。

三、结语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4篇

xx年3月,xx区陂街城管对占道摆摊小贩进行劝告,一城管xx被一男小贩连砍,惨不忍睹。对此,我不禁要问:在日益繁华的社会里,正义怎样如此脆弱?

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小贩占道摆摊,风雨不变,忙碌地在摊位上操劳着。他们乐意这样吗?他们甘于这样被城管东赶西跑吗?其实,无可厚非,他们都是为了养家糊口的。如果政府能把他们集中起来,为他们建立一个市场,或发放津贴。也许就会酿成这样的杯具了。

也许有人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怎样能筹集那么多资金呢?但是,有点国家和地区能建立起一个跳蚤市场,酌情收取些许摊位费。如此以来,路边的摊档少了,治安亦将有所改观。

其次,国民的素养都亟需提高。无论是城管,还是小贩,他们的素养都亟需提高。以前有几段报道,有的城管殴打小贩,打得遍体鳞伤仍旧理直气壮,亦有城管把一个摆报摊的老人用车辗死,其野蛮,残酷的手段可想而知。对此,政府部门应在各地区开展培训班,重点培养城管的素养,同时,城管亦应当用心配合,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

在另一方面,小贩们也当有自己的道德是非善恶观,树立起心中的良知标尺,不做违法犯规之事,能有较强的自控潜力,我相信,各方能坐到以上几点,状况就应会相当改观。

这天,国家提出“中国梦”,社会亦需要为此做贡献。为了这个遥远的梦,需要每个人从点滴做起,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并且身体力行,将礼貌践行于生活,积攒起社会的正能量!

为了防止杯具的再次发生,我们就应携手相伴,提高自身素养,让素养引领正义大道。用我们的言行去证明,用我们的努力为公理而奋斗。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5篇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新闻评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方法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主要通过分析说理的方法,从理论、政治、政策和思想上去启发和引导读者。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评论已经成为包括通讯社、广播、电视在内各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体裁,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新闻评论可以就全局性的市政发表宏观大论,也可以一事一议,深刻阐述某一观点或某一问题,而我们工作中接触得更多的则是配合热点新闻,就新闻报道无法充分阐述的内容,用言论的形式加以阐述,使热点宣传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作为一个广播中的新闻节目,评论是新闻的灵魂,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旗帜。一个新闻节目如果有没有评论,或者有没有好的评论,是品位高低的明显标志。比如某媒体在推出的《XX时评》专栏。时效性强,内容紧贴社会热点,观点鲜明集中,更为重要的是其形式新颖,新闻特性突出,获得了业界内外的广泛好评。

其次,是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有的新闻评论光是叙述事实,结尾议论一句,评论的色彩不够鲜明,完全可以归到新闻报道中去。有的议实施很清楚,议论也有,但是议论都是套话,都是平常听众们经常听到的,就失去了评论的意义。在新闻中如果我们需要劝人不要进行危险野外活动:如大风天野炊,无人水域野浴,总是用苦口婆心或者是威吓性语言,可能不但起不到规劝作用反而引起反感。所以不如用一首小小首打油诗“野浴啊要人命,何必再进行,安全是第一,珍惜咱生命!”作为结尾,吸引读者为新闻加分。

最后,就是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更是人民的喉舌。要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求。也可以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既然是积累就需要水滴石穿的决心,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下面就说说如何写好新闻评论的具体的方法步骤。

第一,选题要有针对性

就是所论何来?是冲着什么来的?是否有的放矢的问题。我们熟悉_对“新华时评”的要求是“缘事而发”“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针对性强”。_对“人民时评”的追求是“紧密关注事实”“让评论与新闻如影随形”。所以足以看出新闻评论要见事见物,不能无的放矢无病,放空枪打乱跑。

第二,评论要有“据理力争”

其实这个词主要的两个字“力”和“理”。就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写新闻评论不能温良恭俭,或者似是而非,要有不吐不快的气势。除了激情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述。新闻评论说到底还是讲道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说理是评论的灵魂所在。_社社长张研农给人民时评提出的要求就是“言之成理,述之有情”。

第三,形式要有“艺术性”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6篇

节目形态的创新

1.丰富多人立体交互式评说模式,更具可观性

在节目中,主持人的主要角色是对评论的方向进行引导,必要时会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平衡;大学生担任评论主力,不仅要阐明所选新闻头条的理由,而且要对该新闻事件发表各自的观点;而嘉宾则需对大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拓展评论的深度和广度。

三者之间呈现多方的对话和辩论,看点连连,使节目更具可观性。而且观点的碰撞很具戏剧效果,大学生与嘉宾所站的阵营随时可能都在变化,或大学生一致与嘉宾对立,或某大学生与嘉宾处在同一阵营,或大学生与嘉宾各自都没有交集。主持人作为大学生与嘉宾之间的中间人,把握谈话和辩论的方向,偶尔也发表个人观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搭建课堂教学评论模式,更具引导性和教学性

《新闻公开课》首创课堂教学式评论方式,汲取了课堂教学互动性强、平等交流等优势,摒弃了以往主持人和嘉宾说教式、灌输式的刻板评论,为观众展示一个民主交流的课堂讨论过程,节目的引导性更佳。

3.善用新媒体技术和电视声画传播,更具活泼性

画面、同期声、字幕都是电视评论的独特表现手段,它们各有所长,各有自己独特的表现能力。《新闻公开课》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电视声画传播的评论优势,将声音和图像的符号功能有效地展现出来,这种活泼的表现方式能更好地为观众所接受。

(1)在评论一个新闻事件之前,该节目都会播放短片介绍该新闻事件,交代新闻背景,给观众一个直观的了解。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7篇

时事背景:8月23日,利用年假刚从青海湖旅游归来的郭婷女士向记者抱怨,“与景区美景和服务相比,近300元的各种门票收费感觉还是有些贵。”进入8月,景点暑期旅游相继进入旺季。部分旅游景区高票价和“差体验”的矛盾再次凸显。“中秋假期”在即,各地需谨防景区再度被“门票经济”绑架。

时事评论:景区高票价和旅游“差体验”的极度不匹配,侵害了旅游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也许,旅游资源不可替代所导致的天然性垄断,导致景区经营过度依靠门票收入。但是,随着大众旅游休闲时代的到来,这种囿于景点、紧盯门票的思维,愈发显得目光短浅与急功近利。正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今年5月的全域旅游建立工作现场会上所言,拆掉景区“门票经济”围墙,已成中国旅游大势所趋。

诚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景点特质,着实让景区管理者在与游客的利益博弈中占据优势,但景区的生存与发展,不能寄望于人们猎奇尝新的“一锤子买卖”,应更多有赖于良好口碑带来的二次消费。只有将低价位的老景点与高品位的新服务有机融合,才能让人们涌起重返景区或携家旅游的休闲热情。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人们经济富足、时间充裕及观念更新,休闲娱乐和旅游已成众多普通百姓的刚性需求。人们不再只痴迷于对景区景点的流连忘返,而更在意对旅游体验的舒适感觉和景区服务的人性关怀。过度依靠门票而疏于服务品位,只会让景区成为“门票经济”的牺牲品,人们势必以“用脚投票”的方式,让差强人意的景区饱尝杀鸡取卵和自断财路的苦果。

思路一变天地宽。拆掉“门票经济”围墙,关键是要破除封闭式旅游的思维桎梏,把景点经营纳入旅游产业化的宏大格局,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模式转换,从而促进变“旅游城市”为“城市旅游”的根本性改观。这就要求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多策并举,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域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介的有效结合。

值得欣慰的是,部分景区推出“去门票化”创新实践,已取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比如,华山和敦煌共推的整合营销产品,既让游客免费领取到敦煌6个景区门票,也使敦煌景区有了5倍于门票的吃住行购消费收入;今年4月10日凤凰古城暂停“围城收费”,也引发游客激增和旅游收入持续上涨。与“门票经济”靠山吃山的思维不同,全域旅游着眼于消费环境的改善,带来了“人气+财气”,到底哪个更划算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8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传播手段;研究方法;选题

随着电视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其竞争日趋激烈。表现为:在同一城市同时出现几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同一电视台同时出现几个新闻评论节目;甚至在同一频道内部不同时段也出现多个新闻评论类节目。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评论从业者已认识到新闻选题的重要性。谁拥有高质量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受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如何进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呢?

第一,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需要具有典型性、异常性和建设性。

这是从新闻价值的层面上来谈的。新闻理论普遍认为,新闻价值包含六个因素,即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时宜性、趣味性,而作为电视新闻评论,它担负着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责,这就决定了它与普通新闻相比较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新闻价值上主要表现为:典型性、异常性和建设性。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个电视新闻评论中的事件、事实,都必须具备这些因素,因为各因素在不同的新闻事件或事实中的分布和数量不是也不可能等同。

所谓典型性,就是指电视新闻评论要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和时代特征的新闻事件进行剖析和评说,因为,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以及许许多多的国内外大事,电视新闻评论不会也不可能一一予以评说。但是电视新闻评论可以把握住那些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以个别来反映一般,通过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方式影响受众。实践表明,电视新闻评论的社会反响如何,社会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抓住了典型的新闻事件。

所谓异常性,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它指那些特定的社会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应该遵守的社会准则与规范,破坏了特定的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了危害。这种行为既有道德层面的,也有法规层面的。它还包含那些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但又暂时不为大家所熟悉或者无法理解的新鲜事物。对前者,电视新闻评论通过对社会上这些不正常的、不合法的、假恶丑的行为和现象进行评论、批判,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警醒,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能明辨是非、善识美丑,起到激浊扬清的功效。对后者,电视新闻评论追根溯源,并通过严密的分析论证,告诉广大人民群众: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对我们周围的人有什么影响,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对待它,以及它将如何进一步发展等等,有利于消除人民群众面对不熟悉或无法理解的新鲜事物时所产生的怀疑或焦虑,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所谓建设性,就是指电视新闻评论评说过的事件能产生积极的效应。在电视新闻评论中,正面的、表扬性的或中性的新闻事件,在受众中较容易产生积极的效应,如褒扬好人好事等。电视新闻评论同时也担负着新闻舆论监督的重任,是党和人民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有力工具。所以,从群众的观点出发,揭露问题的题材不可或缺。批评鞭挞不正之风等不良行为乃是社会正义的体现。选择这类题材时,要考虑节目播出后的社会效果,选题必须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化解,增加凝聚力,必须考虑社会承受力。我们所说的“建设性”,即对于某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从揭露问题入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领导干部认识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及症结之所在,并及时地采取措施纠正之,力争以后杜绝这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从而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概括地讲,电视新闻评论的这种建设性,是以舆论监督的方式扬善抑恶,倡导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和信心,引导人民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第二,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要注重效果、讲究方法。

电视新闻评论是通过电视媒体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它借助于电视这样一种传播媒介,声画文有机结合,现场感、立体感和纵深感鲜明,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易被观众接受,并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这决定了电视新闻评论在选题上,要更加注重效果、讲究方法,注重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眼前与长远的统一,促进难点与热点问题的解决,树立和鼓舞人民的信心,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具体到每一个选题,就是要追求反馈,凡事最后得有个交代。对于那些问题确实存在,但由于时机、环境、经济条件等诸方面原因,其解决难度太大或者现时情况下不可能有结果的选题,哪怕再炙手可热,也不妨暂时放一放,等待恰当的时机。否则,凭一时冲动做下来,会发现它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因为观众通过观看电视新闻评论,在关心每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会不由地想知道:这个问题解决了吗?这件事情现在如何了?这个人如今怎么样了等等。当看到自己关心的问题在眼前被最终解决了的时候,他们会对这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反之,电视新闻评论只将一个个问题或事情摆在观众面前,却迟迟没有或鲜有结果,那么观众自然会对它的印象大打折扣,最后可能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第三,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要立足自身,又要有突破。

这是从电视媒介自身属性上来谈的。处在不同层次的电视台开展新闻评论,它的选题范围自然受到地域限制。

县、市电视台作为一个区域性电视台,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地区受众对新闻的信息需求,打破旧的自我束缚、画地为牢的意识和框框,建立了一种更加开放的新闻视野和新闻触角,将_成一个包括本地新闻、省、市重大新闻、社会新闻的总汇,这其中当然包括作为电视新闻的旗帜和灵魂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众多节目中拥有绝对高的收视率,并成为收视的惟一高峰。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9篇

约翰•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里假设了一种“原初状态”“: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社会地位、阶级出身、天赋和气质,以及他们的善的观念的具体内容,也不知道他们属于什么世代和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和文明水平;他们只知道他们的社会在正义的环境中,只知道有关人类社会的一般事实、政治和经济的理论原则、社会组织基础和人们的心理学法则。换言之,一切会引起人们陷入争纭不已的特殊信息都被排除。”置身在当今急遽变化的转型时代以及纷纭芜杂的公共舆论场中,新闻评论的立场常常受到各种外在力量的裹挟,其内在所具有的那些基本价值观受到侵袭,并日益变得支离破碎和动荡不安。事实上,真正致力于守望社会正义的新闻评论,理应在立场上进入罗尔斯意义上的“原初状态”:既不屈服于私人性偏见,也不被某种社会思潮或者集体心理所驱策;不取悦民粹主义倾向,亦不被“媒粹主义”所煽动;既独立于公共权力,亦疏离于浩浩荡荡的舆论洪流。新闻评论的立场独立,是其向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意见的基础,也是获得社会公信力的源泉,若丧失了立场独立,新闻评论将成为一种语言的把戏以及个人或者小团体意志的传声筒。新闻评论独立品格的内涵,应包括“自主意识、自控意识,批判怀疑意识、责任意识、个性意识和勇于发出第一声、善于表达意见以及经得起历史检验等内容。”事实证明,只有具备独立品格,新闻评论才能担负起建构良好公共领域以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作为“灵魂和旗帜”的荣誉才不会蒙羞。

二、介入伦理:新闻评论介入新闻事件时应懂得“等待的哲学”

三、话语伦理:新闻评论应剔除权力话语,回归法治理性与公义指向

新闻评论本质上是一种话语。法国哲学家福柯认为,哪里有话语,哪里就有权力,权力是话语运作的无所不在的支配力量;罗兰.巴特则认为权力作为一种“支配性的利益”隐藏在一切话语之中,“权力寄寓其中的东西就是语言”。新闻评论作为“意见话语”的属性,更加强了新闻评论中的权力色彩,极易形成评论暴力。新闻评论的话语伦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法律理性,以法律为依归,严格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发言,不以道德判断取代法律判断,不以个人情感模糊法律意志,不以想象去裁剪事实,涵养新闻评论的法律理性,只有如此,新闻评论正义守望和舆论监督的价值指向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四、正义伦理:新闻评论要有超越性的观点视阈和健全的正义观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新闻评论作为守护社会正义的重要一环,其本身首先就面临着一个正义的叩问———评论如何正义?新闻评论的正义伦理,首先要求新闻评论要有超越性的观点视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终极标准。所谓超越性的观点视阈,即新闻评论必须在时间面前保持谦卑,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进行立论和表达。面对一些复杂的公共事件,新闻评论倚重当下事实和证据,但也要超脱出眼下的事实和证据,保持观点的开放性,永远不要过早地盖棺论定。其次,新闻评论需要有健全完善的正义观。新闻评论对公权力越界保持戒心,但也绝不放松对所谓“弱者”的警惕;新闻评论看重民意,但绝不迎合和取悦民意,时刻保持立场的独立;新闻评论常常“发乎情”,但必须“止乎理”,不被情绪、偏见和私利所左右。新闻评论所忠诚的只是良知与真相,而不是其他;新闻评论决不应制造社会裂痕,煽动舆论斗争,而应该致力于弥合社会裂痕,促进舆论和解,增强社会信任;新闻评论不绕过负面现象,但也愿意释放正能量。新闻评论并不是正义的化身,它也不是正义的制造者,真正的事实与正义早就存在,只是被纷乱的现实所隐藏,新闻评论的使命在于通过逻辑与理性的力量,去发现和还原事实和正义。只有带着这种健全完善的正义观,新闻评论才会为这个社会带来正义与光明。

五、结语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新闻评论一直在茁壮成长,在社会舆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纵观当下新闻评论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新闻评论纵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整体上仍然处在一个粗砺的“初级阶段”,作为一种公众表达的形式,沾染了太多的庸俗、非理性和民粹主义气息,诸如稳健、均衡、公正、冷静、超脱等等品质,仍需要进一步磨砺和坐实。目前的新闻评论,在公众表达和精英表达两条道路上,同时快步疾行。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崛起,让人人都有了麦克风,人人都成了评论员,人人都可对新闻事件品头论足;另外一方面,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挑战下,开始调整战略,专攻新闻评论的深度化、专业化与独家化,有一个明显的精英化转向。各家报纸陆续创办的“评论周刊”就是证明。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10篇

关键词:新闻评论 语言特点

一、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1.电视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由于它具有新闻性、政策性、现实性3个方面的特性,所以在报道新闻时呈现出具有反应快、政策性强、直面社会现实等特点。而且新闻评论还需要弘扬正气、针砭时弊,在严肃之中融入幽默,在说理、分析之间穿插情感,在教化、训导的同时体现出一种宽容的气度。

语言特点有:

(1)精准确切。要对事实进行准确评论,做到正确引导,新闻才具有可信度及说服力,从而可以提高媒体的权威性。

(2)大众化。在电视新闻评论中,恰当运用大众化的语言,会使整个评论显得明亮活泼,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幽默诙谐。新闻评论的幽默含义绝不是庸俗戏谑,当然也不是低级趣味或是哗众取宠,而是高雅地体现人的高尚情操和智慧。用委婉含蓄的幽默语言,给人以意味深长的韵味。

2.广播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广播新闻评论的语言必须是:精炼、准确、客观、通俗易懂的;要具有人情味和责任感,对社会存在的丑恶现象要有正义感,对弱者要使用温性词汇。广播新闻的语言没有画面的对照,全靠听觉来接受和获取信息。广播的语言总有温暖人心的效果,并能给人以情感关怀。广播新闻评论着重强调反映“事实发生、发展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评论语言通俗易懂,能够充分调动声音、音响的表现功能,让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特点有:

(1)短小精悍。简短有力地点评出事件的内容事实,具体精悍。

(2)简明扼要。关键点突出,评论语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3)形象具体。从多方面讲述事件背景及内容表现新闻事实。

3.报纸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1)多样性。随着社会关注点的增多,报纸评论专栏的议题涉及经济、文化、政治、体育、生活各个方面,显得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2)多元化。由于大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多元化的社会评论可供读者探讨和选择。因此,对于同一事件的评论,各家媒体都各有千秋地发表或深或浅、或褒或贬的看法,从而使得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认可进行判断和选择。

(3)时效性。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及时地报道,新闻的评论具有时代性,扣紧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当今传媒发展越来越迅速的时代,哪家媒体第一时间提出真知灼见,哪家必将赢得大众的眼球。

二、新闻评论要运用大众话语、多元表达,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无论是哪一种媒体,笔者认为新闻评论语言都要大众话语,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述观点、发表评论,才可以更好地在评论要素与视听元素结合中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新闻评论则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在事实性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意见性信息的传播,多元表达、完美结合,即可充分发挥好新闻评论舆论导向的传播功能。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11篇

后面还有多篇新闻评论范文!

公交票价制定能否更“公开”些

据报载,两个多月来,我省取消了169个二级公路收费站,长途客车成本减少,我市部分长途线车票价下调,降幅在元到元之间。另外,市区内公共汽车9月起实行刷卡(IC卡)制,对某些路线缩减分区点,降低市民出行费用。

两则消息,就应是好消息。就拿票价下调来说,虽然降幅不大,但毕竟对省里取消部分公路收费站有了“反应”。而实行刷卡(IC卡)制,则公开了降低市民出行费用还有余地的状况。

但笔者认为,好消息“好”得并不彻底。笔者注意到,媒体报道中有关公交票价的上涨和下调,更多地思考了市场因素,并根据省市物价部门和_门的决定最终实施。

此刻的问题是,公共汽车单位及省市物价部门、_门决定票价的过程并没有公开,乘客又如何明白票价的涨落必须是合理的呢?

以市区内公共汽车票价为例。上次公共汽车票价上涨,许多市民反映上涨幅度过大,但公共汽车单位我行我素,以居民住宅区有矿区分布特点、企业运营成本高等理由坚持上涨票价。在公共汽车线路设置上,部分公共汽车还明显有绕弯现象,且分区点故意设在商业繁华点之前或之后,如此嫌钱之道让乘客猜疑,公共汽车单位并没有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的诚意。现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规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运营成本务必向社会公开。在此即将实行刷卡(IC卡)制之际,市区内公共汽车单位能否向社会公开有说服力的企业运营成本状况呢?实行刷卡(IC卡)制,完全能够把成本账算得更细些,如把全程3元的票价改为元。北京市公共汽车刷卡(IC卡)付费乘客就享有优惠政策,大庆市公共汽车实行刷卡(IC卡)制,没有理由不像北京市一样。公交是带有垄断特征的服务行业,公共汽车单位有思考乘客利益的义务,也就应相信广大乘客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敢于向社会公开企业运营成本状况,愿意听从广大乘客意见,笔者想,公共汽车单位就没有迈但是去的“坎”。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12篇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与民生新闻栏目相伴而生,密切关联,同时又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与完整。其内容主要是对某一民生新闻事件的观点和评价,形式上为“夹叙夹议”的电视述评体。

一、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特色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既与民生新闻报道密切关联,又保持着相对的完整与独立。与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相比,在平民化的视角下,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呈现出自身截然不同的特色。

1.短小精悍,点到为止。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往往是依托某一新闻事件就事论事,不求理说得深刻透彻、广博、权威,而是形成快言快语、短小精悍的特色。

2.平民视角下,评论风格的个性化。电视民生新闻以亲民为特色,在主持人的选择上,民生新闻栏目往往启用曲艺类演员、记者、老百姓做主持人。这样的主持人在讲新闻、评新闻中也形成了亲切、幽默、犀利、调侃等等个性十足的本色风格。

这种短小精悍、幽默犀利的评论特色,曾是电视民生新闻引入新闻评论中的一股新风。而这些曾经的特色也存在对传统新闻评论“矫枉过正”的嫌疑,让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深陷诸多的现实困境。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现实困境

在民生新闻栏目进入疲劳期和循环期的背景下,由于对收视率和广告效益的过分追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选题边缘化、琐碎化、娱乐化的趋向较为明显。加之评论缺位,引导乏力,民生新闻栏目选题的边缘与偏狭,也局限了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拓展空间,呈现出浅层化、娱乐化和程式化等种种疲态与困境。?

1.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浅层化。由于电视节目是线性播出,在时间上的限制和评论在电视表现力以及可看性方面的弱势地位,多数民生新闻评论力度不够,浅尝辄止。

2.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情绪化。一方面,民生新闻评论越来越浅层化。另一方面,民生新闻评论的情绪化,主要表现在栏目选题的琐碎化,评论也较多集中在道德批评和对政府工作不力的“讨伐”上。

3.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程式化。民生新闻栏目在追求时效的播出压力下,在日积月累的流程化生产过程中,造成了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程式化、固化乃至僵化思维。各档新闻节目的评论角度、方式很相近。

目前,民生新闻的提升和扩张很快,这种竞争态势,依靠独家新闻已经不可能了。就拿内蒙古电视台最早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全接触》来说,2004年开播时,它是内_家的。2008年开播了第二个省级民生栏目,还有市台、其他台等等同类型栏目,新闻资源分流,除非一些调查类、事件类的独家新闻,大家很难做到独家了。所以民生新闻评论这种草根样态的评论,这种观众非常喜爱的形态,就成为我们民生新闻体制设计重要的组成,也是拓展、提升民生新闻自身的重要途径。

三、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突围尝试

(一)目前民生新闻评论的常规形态,初步归纳为以下几种:肯定赞美型、批评谴责型、建议研究型、解读政策现象型和各方讨论型。??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13篇

一、创_报新闻评论写作理念

从党报自身的发展要求看,新闻评论的创新也是必然趋势。党报评论就其功能而言,一是传播政策导向。党报新闻评论,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代表党和政府撰文发表的,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需要尽快表明党和政府态度,新闻评论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向人民传递党和政府的政策信息,比如各级党报的“社论”;二是表达党报自身立场。新闻评论往往直接代表党报发言,以表明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社会问题的态度,发表见解和议论,以引导社会舆论,吸引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比如各级党报的“本报评论员”文章;三是反映公众信息。关注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人民的愿望、心声,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很多时候社会问题的解决有难易之分,公众的意见也有对错之别,新闻评论也必须作出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看法,以甄别是非、释疑解惑,引导公众采取正确的态度,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比如各级党报的“时评”类新闻评论栏目。功能的重要性和位置的特殊性都要求党报新闻评论必须树立创新理念,其整体要求就是:鲜明、生动、有力、可读、可信、可用。要引导而不训导,庄重而不呆板,深刻而不深奥,易懂而不浅陋,犀利而不尖刻,平和而不平淡。从而立足时代,把握大局,贴近观众,析事明理,阐明观点,引导舆论,以凸显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创_报新闻评论写作方式

正因为党报新闻评论既有形式的多样性,也有内容的复杂性,既有立场的政治性,也有观点的科学性,既有新闻的时效性,又有理论的深刻性。因而,创_报新闻评论便往往成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而要持之以恒地保持一贯的风格则更为不易。在办报实践中,或因力求准确而原文照抄,或因避免差错而老话连篇,或因强调一点而不及其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整体感觉是可读性差、针对性弱。那么,党报新闻评论写作怎样才能创新?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观点鲜明,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有的放矢,具有显著的新闻性;面向观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实事求是,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而要达到新闻评论的创新要求,则必须要采访创新、选题创新、写法创新。

选题要创新。新闻评论的成败关键在于选题,成功的选题往往是评论成功的一半。撰写评论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实际工作中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就是为了解决广大群众心中的疑难、困惑性的问题。而新闻评论选题本身的确定是否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是否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将直接决定着新闻评论的质量和价值,更何况随之行文过程中的谋篇布局、造词遣句也必须依据选题的确定才能有所依托,不能提出问题便不能解决问题亦是显然的道理。

而实践证明,成功的选题总是吃透上下“两头”、体现“两风”“两情”的选题。上,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的重大战略、重要部署、中心工作。因为,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是体现党报引导舆论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导向意识、责任意识,及时发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看得准才能握得住,看得准才能写得深;下,就是群众的思想、意见和呼声。因为,新闻评论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亮点,体现的是党报关注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群众的要求当作第一信号,从实际工作中找选题,从现实生活中找选题,从群众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找选题,找得准才有针对性,找得准才有可读性。上下结合,就是找到群众关注的而又难以解决的,党和政府关心的而又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选题,这样的创新选题,自然容易成为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新闻评论。

写法要创新。写法创新,就是着力解决评论的可读性问题。如今的信息时代,要在不同层次、年龄、职业、喜好的读者群众中完成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评论的形式必须更加丰富多彩,新闻评论的技法必须更加新颖灵巧,新闻评论的语言必须更加简洁美感。要写好优秀评论,必须要联系实际,以理服人;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言之有物,读之有益;改进文风,创新写作;要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欲言。

三、 创_报新闻评论队伍素养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14篇

关键词:新闻评论;社会责任;要素

新闻评论不是新闻,不是事实报道,而是事实评价,是基于新闻事实或有新闻意义的事实而发表的意见。相比于新闻报道,由于新闻评论对社会制度情境的依赖更强,因而,新闻评论带有鲜明的价值属性,对社会所要承担的责任也更为突出。

一、新闻评论社会责任的提出

无论是以事实描述为特征的新闻报道还是以价值规范为特征的新闻评论,都属于大众媒介的传播内容,因而都处于一定的传播及媒介制度中,进而处于规定传播及媒介制度的整体社会制度之下。所谓制度,就是系统。社会制度就是社会系统。从社会学意义上的系统论角度而论,处于社会系统内人化的各个要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同其他人化的要素相互制约,并统一受制于整个社会系统,服从并服务于该社会系统。就传播媒介及其传播内容而言,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脱离了自在状态而进入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的整个社会系统之内,从而受制于整个社会系统。大众传播媒介因其大众性而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它理当更多地体现为公共的意志(“公意”)和公共的利益(“公益”)。正是从这个意义说,作为大众媒介传播活动的新闻评论不仅是个人和媒体机构的一种权利或自由,更是一种义务和责任。

迄今为止,新闻(包括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社会责任即新闻责任问题一直是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新闻界及其整个社会的公共议题,西方的新闻业始终处在追逐商业利润、享受新闻自由与接受新闻审查、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冲突之中。

中国自近代引入新闻学以来,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就包含了对新闻责任的关切。在论述报纸社会功能和意义时,无论是梁启超的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严复的文章《国闻报缘起》,还是徐宝璜的著作《新闻学》,都涉及报业即新闻业的社会责任、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使命和道德。[4]尤为突出的是,鉴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革命的时代主题,联系国事是报纸的第一要务,报纸所担当的更多的是政治宣传家的重任和义务,报纸的政治实用价值备受重视。由此,基本上可以说,报纸不是以新闻而是以新闻评论为本位(只是到了后来,报纸才向新闻本位回归),而报纸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则更多地是新闻评论的社会责任。新闻界的这种评论本位主义盛行至改革开放前,并存留至今。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于西方,中国人所谓的新闻责任首要地不是新闻报道即新闻本身的社会责任,而更多地是新闻评论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其中的政治责任。

一般而论,从人类新闻实践来看,无论从历史还是从逻辑上说,新闻报道要早于新闻评论,因此,对新闻评论社会责任的关注要晚于对新闻报道社会责任的关注。作为广义的新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项主观性更强的新闻实践活动,相比于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因其与新闻本身的差异而使其社会责任问题更难以被评判,更难形成公认的标准。但是,基于新闻评论更强的社会性及对公众的社会影响力并不亚于新闻报道,对新闻评论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媒介批评同样成为一种媒介实践的必然。因此,迫切需要对新闻评论的社会责任加以主题化研究。

二、新闻评论社会责任的要素

基于新闻与社会的多重关系,新闻评论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新闻评论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这三重社会责任成为对新闻评论媒介批评的主要标准和依据。

(一)政治责任

新闻是观念的产物。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新闻实践活动是一种界定和调整权力关系的权力话语活动。如果说,新闻报道是“用事实说话”,是把报道者的倾向寓于对事实的客观报道之中,因而表达的是“无形的意见”,那么,新闻评论则是“有形的意见”,是基于事实的立场和观点的价值偏向性表达,它总是受一定的权力即政治意识形态框架支配。而作为意识形态机构的新闻媒体把关后的新闻评论,更是一种制度性(而非个人性)行为,因而其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或“党性”完全是一种必然的品性。在意识形态的框架效果即筛选、过滤机制作用下,新闻评论具有鲜明的价值特征和价值观差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评论是一套言说定义(或规范)现实世界的权力话语,新闻评论活动是政治性的活动,从事新闻评论就是从事政治。_曾指出“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主张放弃政治的一切报纸也在从事政治。问题只在于怎么样从事政治和从事什么样的政治。”[5]从事政治活动的新闻评论当然要承担一定的政治责任,这是一项必然的逻辑。在自由主义的社会语境下,新闻评论要承担充当“社会公器”和被喻为的“看门狗”(watchdog)的角色,为社会(公益)服务,肩负起对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公司企业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政治责任,要求成就为“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在社会主义的社会语境下,新闻评论要承担充当执政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及舆论支持、舆论引导(导向)和舆论调控工具的政治责任。新闻评论履行舆论监督和政策宣传等政治功能,就是在承担政治责任。这种对政治责任的承担集中表现为合政策性,即要为一定的政策所约束,服从和服务于政党和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

(二)法律责任

从法律学的角度看,新闻评论是一种关涉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人的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等社会关系的新闻实践活动。基于新闻评论的权利和自由是有底线和疆界的,新闻评论的法律责任更多地表现在不作为上,力求避免评论权利的滥用和误用。新闻评论因此主要成为被社会规范的对象(而非社会规范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评论的法律责任基本上是消极性的、否定性的责任。事实上,新闻评论承担法律责任主要表现为合法性,即要合乎法律精神的要求,要受一定的法律规范的约束(应该承认,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是合法之法或“良法”。从原则上说,对不良之法或“恶法”,作为社会舆论工具的新闻评论不但不能在精神上受其束缚,而且在行动上要通过新闻批评的方式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使之尽早得到修正)。[6]换而言之,新闻评论要在法律允许的界限内进行,具体是指新闻评论主体选择评论的新闻事实和人物及得出的相关结论必须是法律(主要是新闻传播法)允许传播的内容,不会对他人或某个群体、对执政党和政府及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不得侵犯他人的个人权利,不得损害法人的利益,不得危害国家安全,不得败坏社会的公序良俗,不得造成干扰独立司法审判的“新闻审判”现象。

(三)伦理责任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新闻评论是一种辨别善恶并影响社会价值取向的软权力话语行为。“言论是一种试图影响人、改变人―改变人的价值观、行为和信仰―的文本,因此,它不能不受到伦理的审视。”“就像论说可以用来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定并改变他们的生活一样,‘论说’也可以破坏和伤害人们。作为民主社会的公民和‘私民’,我们必须以监督和批判的眼光审视我们所制造和接受的论说。”[3]作为一种广为传播的社会言论(“论说”),新闻评论的伦理品性是显而易见的。新闻评论的伦理目标应当是使传播对象或者说受众“耳聪目明”,更具思考力、鉴别力、批判力和创造力,总之,更自主、自由,更有个性,而不是相反―更易于被人所操控、役使和同(质)化。换而言之,新闻评论者即“论(说)者的伦理”旨在“强化个人和社群”(strengthening the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使之更有力量。而要实现上述伦理目标,就必须要求新闻评论者像古希腊圣人苏格拉底那样,做知识和真理的“助产士”,通过“辩证法”与人“理论”,目的不在驳倒对方,而在于共同达到真理,达成共识。事实上,今天的新闻评论者更应平等对待传播对象,平等交流,做到理性劝服。如果说新闻评论的法律责任主要是一种消极性作为的责任,那么,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更多地表现出积极性作为的责任一面,它要积极作为,执行一定的社会基本职能。譬如,新闻评论要尽可能多地提供全社会的各种声音,搭建“开放的话语空间”和“意见的自由市场”,尤其是确保话语权和发言机会的均衡分配,让弱势、边缘群体发出自己的声音。还有,新闻评论要尽可能地彰显人性中的光辉,显示人道主义和推崇人文关怀,弘扬和释放道德力量的正能量,以凝聚社会共识和舒缓社会情绪。当然,从根本上说,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要求新闻评论合道德性(“合德性”),即要求新闻评论遵守德性社会的道德约束,其评论主体所选择评论的、作为公开传播对象的新闻事实或人物及得出的结论都应该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为之所接纳。概括起来说,新闻评论的道德责任包括:在内容上,要“公正”(fairness,而非不偏不倚,impartial),不要碰触和突破民主、法治和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底线;在形式上,要公开,不得隐匿或模糊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得使用不利于读者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事实,独立、合理地进行判断、推论的论证方法或修辞手段。应该指出的是,基于伦理界限和规范不像法律界限和规范那么硬性和明确,新闻评论的道德责任比其法律责任要宽泛也要宽松一些,承担新闻评论的道德责任也就要求更自觉、自主一些。

三、结论

新闻评论的社会责任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内生的,是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形态的内在属性所规定和赋予的。一般而论,新闻评论的三重社会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与伦理责任―是统一的,但不可否认,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新闻评论的政治价值标准、法律价值标准与伦理价值标准即合政策性、合法性与合道德性并不完全一致。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的言论―“每个社会都有维持和平和秩序的权利,因此就有权禁止宣传报道带有危险倾向的意见……执政者在限制他所认为的危险意见时,他在道德上或神学上可能有错误,但是他在政治上则是正确的。”[4]―恰好从对立面上反映了这种多重价值标准的非统一性。因此,承担新闻评论的三重社会责任就成为一种讲求周全、兼顾的平衡艺术。此外,承担新闻评论的社会责任还要求注意一种情形。上述政治、法律和伦理三重标准有可能与新闻价值标准都不一致。譬如,有些事实具有新闻价值,以新闻价值标准来衡量是值得评论和传播的,但从政治、法律或伦理的角度看,又都不适合评论和传播。因此,在承担新闻评论的社会责任时,还有一个平衡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与传播责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新闻自由委员会编.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展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马少华.新闻评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4]董岩.新闻责任论[M].北京:_出版社,2010.

[5]马克思,_.马克思_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15篇

近两年来,城管与小贩之间的紧张关系成为了人们的饭后之谈。在我看来,城管与小贩之间时刻都在上演着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城管与小贩为什么就不能化干戈为玉帛呢?

“你摆摊来我追赶,你追赶来我殴打”这就是城管与小贩之间的真实写照。20xx年3月17日下午,xx和xx两位城管对正在占道摆卖的小贩进行劝导,本已答应离开的小贩却挥刀砍向城管。其中,城管xx被砍七刀成血人即时倒地,但围观群众无人相助。

“小贩怒砍城管”现象的出现,根源何在

没有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城市管理执法体系是“小贩怒砍城管”的根源。

“小贩怒砍城管”的消息一出,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早前的“城管掐90后女小贩脖子”一案,城管与小贩之间的斗争愈为激烈,政府务必要完善城市摊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城管的思想道德素质。近日,新的城管制服一亮相,人们议论纷纷,高铁头盔、电棍,甲级防护盾,人们感叹:“这是特种兵来管理小贩吗?”一套冰冷的支付拉不近城管与小贩的关系,真要坐到放下干戈,奉献玉帛还需要大家的努力。有关部门应完善当前的法律制度,成立城管巡回法庭,改善管理方式。

“相逢一笑泯恩仇”会成为朋友;“化干戈为玉帛”会成为兄弟姐妹;和谐完美,会成为最秀丽的城市。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 第16篇

网约车本质上的确是一种“分享经济”。表面看,其借助技术的重大突破,显著接近于物尽其用,从而实现从业者、消费者乃至社会闲置资源的多方共赢。但如果更深一步探寻就会发觉,与其说“分享经济”是一种技术突破萌发的新型业态,不如说它带给的是关于“理想社会”的巨大想象空间,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比于其他业态,“分享经济”更多地流露出社会伦理好处,那就是人之为人的善良、善意和陌生人之间的信任。

不得不说,“分享经济”给人描绘的前景,近乎极为诱人的大同社会。还不得不说的是,其当前面临的挑战,必须程度上是技术水平远远超前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如此态势之下,尽管“分享经济”在许多地方得到追捧,也几乎没有什么人否定其重大价值,但“分享经济”在各国的发展,却基本上都遭遇了程度不同的监管障碍。当然,现行规章体制落后于行业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监管者思维陈旧、监管水平有待提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换个角度看,也未必全是监管者监管得上了瘾必须要去管一下,还应承认现实社会的发展水准仍然离不开监管。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新闻评论点评范文(实用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