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儿科主任查房记录范文(精选5篇)

儿科主任查房记录范文(精选5篇)

奥奇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儿科主任查房记录范文(精选5篇)

微信扫码分享

儿科主任查房记录范文 第1篇

准确辨认患儿身份是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有利于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不同于其他科室,儿科患儿准确表达能力较差,且病房内环境较为嘈杂,若仅通过呼叫患儿的姓名或床号进行辨认,可能出现身份辨认错误的现象。有学者指出,标识腕带是准确辨证患儿身份的有效途径,可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2]。然而,受对腕带材料过敏、健康教育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儿的佩戴标识腕带的依从率相对较低。本组11例未佩戴标识腕带患儿中,对腕带材料过敏,未落实腕带识别制度和腕带大小不合适,为健康教育不到位、腕带佩戴不舒适。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

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有研究表明,姓名相同、听力缺陷、误听误答等可能影响护士对患儿身份辨别,造成护理差错[3]。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告知其标识腕带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腕带查对制度,诊疗护理期间应先查对患儿腕带的信息,查对无误后再行诊疗操作。护士长应加强跟查护士腕带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定期进行考核,表现优秀人员可予以适当奖励。

2规范腕带佩戴流程

患儿皮肤较为娇嫩,机械刺激可能诱发感染、皮肤红肿症状,因此可选择材质较好的腕带佩戴,减少对患儿皮肤损伤。使用圆珠笔填写患儿的年龄、性别、床位、住院号等,字迹清晰,避免涂改。可根据患儿的年龄、性别等选择不同颜色腕带佩戴,不仅有利于辨认,还可促使患儿主动佩戴标识腕带。腕带资料填写完成后,由患儿家长核对,核对无误后,取腕带佩戴。标识腕带统一佩戴患儿一侧肢体,控制腕带松紧度,以一指间隙为宜。有研究表明,腕带佩戴过松,易出现脱落现象;佩戴过紧,可能增加皮肤间的摩擦,诱发不适感,影响患儿佩戴依从性[4]。

3加强对局部皮肤的观察

加强对患儿腕带佩戴情况的观察,若出现拉扯、撕咬腕带的现象,可调整腕带佩戴位置,例如佩戴于足部等[5]。加强患儿皮肤的观察,了解是否出现红疹、擦伤等症状,并行针对性处理。每天认真查对腕带的完整性,若出现脱落、破损等现象,应及时更换新的腕带。

4加强健康教育

有文献指出,很多患儿家长未正确认识标识腕带佩戴的重要性,可能出现私自取下腕带的现象[6]。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告知其标识腕带在疾病诊疗、护理操作中的重要性。告知患儿家属腕带的特点,若无异常情况,切勿私自取下。每天先向患儿家长核对患儿身份信息,并核对标识腕带信息,无误后再行护理操作,不仅可提高护理安全性,还有利于患儿家长认识到标识腕带佩戴的重要性。若患儿家长依从性较低,可询问其不佩戴标识腕带的原因,再行针对性处理[7]。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不到位、腕带佩戴不舒适、对腕带材料过敏等均可能影响影响有陪病房标识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因此,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正确佩戴标识腕带,并加强对腕带完整性以及佩戴区皮肤的观察,提高腕带佩戴舒适度。

儿科主任查房记录范文 第2篇

近年来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护理查房的指导思想有了显著转变,改革护理查房的内容与形式[6],是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解决护理问题为目的而进行的护理查房.我院儿科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完善整体护理查房,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加深对整体护理的认识,推动整体护理实践活动。现将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5月至2004年6月,我科收治危重病人103例,其中男65例,女28例,平均年龄7岁。我科护理人员共11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4人,辅助护士(未取得执业证的护士)2人,其中大专4人,中专7人,专升本在读2人,大专在读5人。以整体护理进行护理查房,同时测评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2 护理经过、经验及具体做法

护理查房方法

护理查房准备

由责任护士选取所在病房疑难、危重病人为查房对象,由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重点准备,于每周三晚夜班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所分管病人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依据所收集到的主、客观资料,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仔细阅读医生病程记录,重危病人讨论记录及病人各项检查的阳性体征等,修订护理诊断,完善护理计划内容。并对所实施护理计划进行评价,对一些疑难护理诊断提交讨论。要求护士长在查房前,运用护理程序,针对本周重危病人护理重点及疑难护理病例,查阅有关疾病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找出本科护理的薄弱环节制订查房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对全科病人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及时进行反馈。

定于每周四早8:30进行护理查房。查房人员由护上长、责任组组长、责任护士及辅助护士、进修生、实习护生组成。

责任护士报告病人全面情况,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①病史②体征③实验室及辅助检查,重点说明病人现存、潜在的护理诊断/问题,制定相应护理计划与措施、护理效果以及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护士长评估病人,根据责任护士的报告,结合本专科护理特点,询问病人重要病史并进行护理体检。

评价与指导

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决定在病人床前进行或办公室等地点进行。①护士长依据所收集到的主客观资料,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责任护士所提出的护理问题,有导向地组织护士进行重点内容的讨论,同时进行讲解和提问。病人或家属也可询问和请求指导。②根据护理程序进行评价,包括评估是全面,护理诊断/问题是否确切,护理计划是否符合病人实际,修订是否及时,护理措施是否到位,健康教育是否有效,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动态观察病情,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把效果评价贯穿于病人住院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将效果与标准加以比较,发现偏差与不足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改进不足。同时评价责任护士的上作情况,病人的满意情况等。参加查房的护士对以上内容提出自已的观点并参与讨论。③提出目前的主要护理诊断、措施及下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指导补允护理诊断/问题和护理计划内容,并根据疾病或并发症的转归和现存的护理危险因素,预测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护理诊断/问题。④针对该疾病介绍国内外护理新进展及动态。利用护理查房的形式迅速传递、渗透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扩展临床信息量,拓宽护理查房内涵,使护理人员花较少的时间和经历,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面系统的在职培训。

查房总结

护士长简要评价此次查房效果,并予以护理指导。包括病人现阶段需解决的护理问题,需要病人或家属共同参与的活动,查房中对护士的要求以及需要改进的做法等。

考核人员对照护理查房评分表逐项打分,分值100分。并要结合病人的情况对护理查房进行评价、分析和指导,对查房特点及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价。科室针对查房中提出的建议、修订计划,并组织实施。责任护士的评分可记入每月护理质量评价成绩中,作为责任护士竞争上岗考评依据,也是年底评优的参考。

质量评价

定于每月第一个周四早进行整体护理查房的质量评价。对整体护理查房进行考核、分析、评价与指导,以促进护理程序的运用与提高护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查房的质量。

成立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小组

由护士长、高级职称的护理业务骨干组成,不定期邀请护理部主任参与科室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并予护理指导。

制定查房质量评价标准

整体护理查房要求目的明确,程序规范、内容清晰、重点突出、查体正确、评价客观、指导有力。同时还应做到资料齐全,物品齐备,站位准确。①评价护理程序应用情况,包括护理评估的准确性、资料分析的科学性,护理诊断的正确性,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护理效果的客观性等。②了解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上作的满意度以及对护理查房中制定的护理计划及健康指导的满意程度。③护士长进行提向或组织讨论,结合病情从病理、生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并介绍国内外最新护理研究成果或动态.要注重评价护士长组织能力和解惑能力,评价护士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④评价护士的行为规范以及查房形式、查房的站位,本病区护士参加人数、物品准备等。

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参与查房全过程,对护理查房进行评价,采取现场评分的方法,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3 护理效果

投诉率与满意度统计,护士整体护理考核差异统计。

实施整体护理,运用护理程序,护士感到了现有知识的贫乏医院新建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病房积极为同志们创造学习条件,鼓励大家订阅专业杂志和参加继续教育。奖励与激励护士参加自学大专或专升本考试,大家学以致用,将外院成功的护理经验和好的护理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使护士的知识结构尽快适应整体护理工作的需要[7]。科室内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整体护理内涵质量得到进一步深化。

4 讨论分析

整体护理查房,打破了传统的护理查房模式。

从重病情查房转向对病人整体护理查房,从单纯强调病房的规范管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8],满足病人需求的病房环境中来。

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通过查房对复杂疑难病历明确诊断和目标,纠正护理中的偏差与不足,既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使病人得到最完善的护理。同时护理计划与患者和家属公开,既明确了护士的责任,又得到了患者的信任,有利于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

通过查房,完善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监督评价系统。

逐步完善了查房制度及质量标准,保证了护理质量。护士长可把护理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全科护士,各责任护士也可将本组病人有可能发生的护理隐患及早提醒各班,加强观察有效地杜绝了护理缺陷、差错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强化了护士长的管理意识。

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

通过查房,促使护理人员主动的深入病房收集资料,及时修订计划,认真进行健康宣教,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热情,增强了责任心,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病人满意度的测评,及时将病人意见反馈给全科护士,强化了全科护士的服务意识,增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根本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从而全面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增强了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

由于责任护士做了大量的护理工作,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出通过实践总结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独立处理病人存在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整体护理能力。

思考:护理查房应有目的地选择查房内容,注意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和实用面选择查房内容。实践中可能会忽略此问题,不能及时抓住护士业务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弱项去有目的地组织护理查房,查房内容过于枯燥有待改进。

参 考 文 献

[1]方芳.护理查房现状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148~149.

[2]谭自然,金良玉主编.护理新概念与临床.[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3]李银勇,曲维香.在整体护理中如何进行病人教育.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53-54.

[4]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9~40.

[5]刘玉莹,张亚卓.整体护理查房程序的建立与效果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69.

儿科主任查房记录范文 第3篇

1 启发引导式教学查房的准备

教学查房前1周,护士长或教学组长根据教学计划,预先向学员提供常见病、多发病、重危或者典型住院病例,制定护理教学查房目标,拟提出相关的问题,通知带教老师与护生。

带教老师准备:带教老师根据查房的病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原则,将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问题、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穿插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经验、相关护理技术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准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更多地了解该疾病及其护理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

护生准备:护生与患儿或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收集病史、进行护理查体,将前期已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结合实例融会贯通,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围绕查房内容书写1份完整的护理查房病例。

2 护理教学查房的实施

参与教学查房人员有护士长、教学组长、带教老师及全体实习护生。让学生以查房内容为中心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查房以护生为主体实施。如在“新生儿溶血病”的查房中,第一位护生主要汇报收集到的病史、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二位护生汇报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第三位护生主要汇报本病并发症、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第四位护生主要汇报如何做好产前咨询,孕妇如何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预防性服药或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或者减轻本病的发生等健康宣教。带教教师指出护生汇报中的不足,护士长、教学组长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最后作总结性发言,达成共识。在教学查房的最后阶段,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将刚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依托该病例的护理引申到其他病例的护理,直到运用到不同儿科疾病的护理中去,依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达到教学查房预期的效果。

3 效果评价

通过启发引导式教学查房,改变了过去教学查房中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情况,同学们共同参与,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进行儿科护理实习带教情况调查中,学生对启发式教学满意度达98%。

4 体会

引导启发式教学法拓宽了护生的知识面:教学查房前,每个学生都会自觉地查看患儿,认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同时阅读大量的参考书,丰富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对如何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教学查房中学生在讨论病例时积极提出问题,发言重点突出,条理性强,分析较到位,记忆效果也大大提高,同时改变了过去护生在进行健康宣教感到无话可讲的局面。

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式教学法在“学”方面强调的是以学生自学探索,而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灌输,在“教”方面注重的是引导,启发学生经过思维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推理逻辑原则,而在临床实践中敢于说“不”。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具体的病例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着重培养儿科护生独立思考、参与讨论问题以及养成遇事问为什么等习惯[2]。并对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儿科主任查房记录范文 第4篇

儿科患儿无自我护理能力,缺乏危险意识,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概率高。而在儿科病房意外伤害中,坠床属高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常引起头颅外伤、四肢骨折、头面部软组织挫伤等直接创伤或惊吓引起的情绪激惹、恐惧、睡眠障碍等心理损伤。由此常引发医疗纠纷,所以防范住院患儿坠床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人通过对本院儿科病房10例患儿意外坠床的分析,总结了以下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临床资料

10例坠床患儿,男7例,女3例;年龄7月-12月4例,13月-24月5例,25月-50月1例;导致头面部软组织挫伤5例,肢体骨折1例,无损伤4例。

高风险因素

人员因素:患儿因素 坠床多发生婴幼儿,本组坠床患儿年龄7月-50月。此阶段小孩能翻身和行走,活泼好动,无生活经验,对危险事物缺乏辨别能力和预见能力,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婴幼儿患病入院后对陌生的环境存在好奇、恐惧和紧张心理,睡眠深度不够时,翻身和肢体活动增加,易发生坠床;部分患儿对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如打针、体检、喂药等产生逃避和拒绝行为甚至哭闹挣扎,从而导致坠床。本组2例患儿好动,与邻床患儿打闹时发生坠床;1例在治疗时哭闹挣扎导致坠床。

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对家长的宣教不够,导致家长不够重视。近几年儿科病房工作量直线上升,人员及医疗设备相对短缺,从而降低了病房巡视的质量。

患儿家长因素 部分家长不遵从护理宣教,安全意识缺乏,认为孩子在床上睡觉不会掉下来,与家长的文化教育低有关。本组3例在家长离开床边拿东西时发生坠床。

季节时间因素 坠床多发生在夏季,此季节小孩衣服穿着少,活动方便。本组6例坠床发生在夏季。夜间是坠床的高发时间,因我科护士排班为8小时三班倒,下午17:00以后护士人员较少,同时白天输液治疗基本结束,家长疲劳瞌睡,安全意识减退,疏于看护,从而发生坠床。本组6例坠床发生在夜间。

疾病时段因素 坠床多发生在疾病的恢复期。患儿刚入院时处在疾病的急性期,精神较软,活动少。住院3-5天后,疾病逐渐恢复,精神转好,活泼好动,加上家长精神放松等。本组8例坠床发生在疾病恢复期。

预防措施

加强风险评估 患儿入院时,责任护士作好坠床风险评估并及时记录。同时评估家长的安全知识及身体状况,有癫痫病史不能陪护。

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 患儿入院时对家长做好安全宣教,提供预防住院患儿意外伤害告知书;详细讲解坠床防范措施,指导家长使用床栏,并做床栏的支起、放下、落卡锁的示范操作,使家长完全掌握。告知家长不能让患儿一个人留在病床上,必须24小时陪护,万一有事需离开病房,要及时告知护士或者托邻床家长临时代为照顾,杜绝坠床发生。

加强床栏管理 我院儿科病房的床全部加用床栏,床面距地面的高度50厘米,加用床垫后58厘米,床栏高45厘米,床栏间隙宽度为8厘米。规定责任护士每天整理病房时检查床栏,护士长或首席护士每周检查,发现损坏及时维修更换;反复向家长宣教患儿睡觉时必须支起床栏,要求护士巡视病房时加以督促;患儿出院后,再次检查床栏有无损坏,及时对损坏床栏进行修理。

使用安全标识 每间病房设置安全警示标识,随时提醒患儿家长。在每张床头墙壁上贴温馨提示牌子,在病房宣教栏及病区走廊、厕所等使用“小心坠床,小心滑倒”标识。

加强巡视及交接班制度 人人参与医院安全管理,医生护士在巡视病房时都要及时制止不安全现象。尤其是在坠床发生率最高的夜间,夜班护士加强巡视,检查床栏是否使用,发现未支起的床栏要及时协助加护,并提醒家长。落实交接班管理制度,做到每个班次在每位患儿床头交接班,根据风险程度按时记录评估单。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患儿发生坠床时,及时向护士长汇报,并分析原因,及时处理和整改,同时以书面形式上报护理部,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保证患儿的住院安全。

儿科主任查房记录范文 第5篇

【关键词】儿科病房高峰期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护理过程,而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这一点在儿科的护理实践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众所周知,因儿科工作性质特殊,儿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承受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患儿和家属,而且还来自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在儿科病房的高峰期,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烦琐事务多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势必给护理过程增加了难度和强度,给护理管理带来困难和麻烦,那么如何应对呢?

首先,应了解儿科病房高峰期的临床特征:

1.床位使用率及周转率严重超标;仅以2010年第一季度来看,我院儿科的床位使用率为,病床周转次数人次,平均日住院病人数为122人;最高峰时日住院病人数达140余人,日出、入院病人数30人左右。

2.儿科高峰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呼吸道疾病和秋季腹泻是一年中的2个高峰期,以往一般持续2~3个月,最近两年则持续了4~5个月;淡季时日住院病人数为20人左右。

其次,要把握儿科高峰期护理安全问题

1.护理功能发挥不全,护理质量下降,护理风险性增加:护理工作量过大,人力不足势必造成护理工作仅能完成主要的治疗护理任务如办理出入院、处理医嘱、输液等,而病房巡视、病情观察则很难到位,护理记录易简化,健康教育被忽略等等。护理工作服务不到位,就降低护理质量,护理风险性就会增加。如输液患儿家长把电梯当玩具,抱患儿座电梯玩,甚至走出院外,到广场喂鸽子,护士不能及时发现;护理记录不能体现及时性、动态性和连续性,纠纷差错事故时则举证不力。

2.人员负荷过大,护士身心疲惫,护理安全隐患增加:床位与护士的编配比例是反映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方面,也是决定护理人员工作量,影响护理质量的重点。护理人员是体力和脑力劳动者,过分忙碌,体力消耗过大;用脑过度,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工作速度减慢,反应迟钝或易发怒,极易导导致服务态度不良和增加差错事故机会。反过来,病人投诉、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又额外增加护理工作量(如解释、处理),增加护士的心理负担,导致护士上班情绪低落甚至抵触,又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造成恶性循环。当护士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护理工作时,护理安全隐患就会增加。如多个输液患儿同时需要更换液体,护士一次端了5~7瓶液体去更换,加之又着急,很容易发生查对差错。

第三,要熟悉儿科高峰期护理管理对策

1.预测管理是保证:护理管理者从人、物、技术、时间和信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① 时间预测:预测高峰期到来和持续时间。如2005年、2006年初夏的高峰期均提早到4月份,且持续时间延长,而秋季泻高峰期较以往推迟。在高峰期应尽力避开护士年休、培训、外出等;高峰期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应急能力。

②人力预测:预测高峰期的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不足是肯定的,因此平时就应培养出更多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儿科护理最特殊之处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和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因此其它科室的护士每年都应定期到儿科轮转3个月到1年时间,做到全院护士都能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术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

③物资预测:根据近几年高峰期的状况,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添置工作,如最基本的床单位,病人基本生活用品、办公用品、药品等。防止临时抱佛脚,引起护士的忙乱和耽搁收治病人时的时间。

④信息预测:了解高峰期疾病的特点,观察疾病谱的动态变化。当有季节性疾病发生的苗头时,应加以警惕,护理管理者应考虑人、物等应急措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2.弹性管理是手段: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护理人员欠缺是我国基层医院的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儿科高峰期季节性的特点,我们采用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淡季住院病人数配备固定的儿科护士,高峰期时,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的护士,以缓和儿科固定护士的工作压力,做到高峰期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有效地解决了护士不足与浪费间的矛盾。

3.细节管理是关键: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一些细节。首先,加床一般有固定的床位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其次,当病人周转过快、迁床过多时常有床头卡漏换或缺失现象,造成医生、护士、医技、检验人员查对困难,形成差错事故的隐患。为此,我们强调晨间交接班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第三,更换输液时护士不能因为忙而忽略核对,特别要强调用反问法查对病人的姓名,保持输液单的完整以便核对。同时还需要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第四,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护理,高峰期护理部要利用晨会及下病房的机会与护士交流,了解护士应对高峰期的想法、措施、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支持和协调。

4.技术管理是基础:护理新技术的应用如普及静脉留置针。高峰期绝大部分的工作量是输液,护理管理的重点便在于提高工作效率。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几天,大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日重新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而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的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同时,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护理服务。

近年来,我院在儿科高峰期来临前均召开护士长会议进行全院性的动员,明确护理管理的对策,使各科护士长积极主动配合护理部的工作部署和人员安排,并在高峰期过后进行工作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经过临床实践,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提出:预测管理是保证,弹性管理是手段,细节管理是关键,技术管理是基础的护理管理方法。通过护理管理的过程控制取得了成效,使护理人员能从容地应对高峰期儿科病房繁重的护理工作并取得的良好成绩。尽管高峰期病人增加至平时的3倍,但护士却有条不紊,认真细致地完成各项护理任务,能保证医、护和患三者的良好沟通,体现出和谐的病房,做到无推诿、拒绝病人,无差错事故现象的佳绩。高峰期儿科住院病人满意率调查由2007年的逐步上升至 2010年,较好地完成了高峰期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儿科主任查房记录范文(精选5篇)

微信扫码分享